注册

张逸

高港区人物
张逸[清][公元1843年-1904年] 江苏泰州高港区人物
张逸(1843 年 —1904 年),江苏泰州高港区人,是清代一位颇具影响力且事迹丰富的人物。他为人聪慧机敏,心怀壮志,在多个领域留下了令人瞩目的印记,无论是在仕途上的积极进取,还是在地方事务中的热心参与,都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与担当。
张逸出生于泰州高港区一个普通但重视教育的家庭。泰州,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之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张逸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对知识充满渴望,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学习天赋。
年少时,张逸便显露出对读书的热爱与执着。家中虽不算富裕,却竭尽全力为他创造学习条件。他每日刻苦攻读经史子集,在私塾中,常常是最早到且最晚离开的学生。凭借着这份努力,他在学业上进步飞速,很快便在当地的学子中崭露头角。其文章构思精巧、文采斐然,深受师长们的赞赏。
1864 年,张逸参加科举考试,以优异的成绩中了秀才。这一成就对于年轻的张逸来说,既是对他多年苦读的肯定,更是他踏上仕途的第一步。成为秀才后,他并未满足于此,而是更加勤奋地学习,准备迎接更高层次的考试。在这期间,他不仅深入钻研儒家经典,还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包括天文、地理、兵法等,力求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的素养。
1868 年,张逸参加乡试,凭借扎实的学识和出色的发挥,成功考中举人。这一消息在泰州高港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纷纷对这位年轻的举人表示祝贺。此时的张逸,已经成为当地的名人,他的名字被人们所熟知,成为了众多学子学习的榜样。考中举人后,张逸的仕途之路似乎变得更加明朗。他开始积极关注官场动态,了解朝廷的政策法规,为将来踏入官场做好充分准备。
1871 年,张逸带着满心的期待与抱负,前往京城参加会试。会试是科举考试中难度极高的一关,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然而,张逸并未被压力所打倒,他在考场上沉着冷静,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最终,他成功通过会试,并在随后的殿试中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予官职,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张逸最初被派往地方任职,担任知县一职。初入官场,他便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工作态度和能力。他深知地方治理的重要性,也明白百姓的生活疾苦。因此,他到任后,第一件事便是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他亲自走访各个乡村,与百姓交谈,倾听他们的诉求,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通过这些走访,张逸对当地的情况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他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了依据。
在任职期间,张逸致力于改善民生。他发现当地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了农田的灌溉,导致农作物产量不高。于是,他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组织人力物力对水利设施进行修缮和改造。在他的努力下,水利设施得到了有效的修复,农田灌溉问题得到了解决,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此外,张逸还非常重视教育事业。他看到当地的学校破旧不堪,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是,他带头捐款,并动员当地的乡绅富户出资,对学校进行了重建和扩建。同时,他还积极聘请优秀的教师到学校任教,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在他的努力下,当地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张逸在地方任职期间,不仅关注民生和教育,还非常注重社会治安的维护。他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他组织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治安队伍,日夜巡逻,确保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他的治理下,当地的社会治安得到了明显好转,百姓们安居乐业。
由于张逸在地方任职期间表现出色,政绩斐然,他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和提拔。1880 年,他被调往京城,担任工部主事一职。在工部,张逸主要负责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工作。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才能,对各项工程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在他的努力下,许多重要的工程都顺利完成,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京城任职期间,张逸依然心系家乡。他时刻关注着泰州高港区的发展,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他利用自己在京城的人脉资源,积极为家乡争取项目和资金,推动家乡的经济发展。他还经常与家乡的学子保持联系,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张逸深感忧虑,他积极向朝廷建言献策,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战争的策略和建议。他主张加强海防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入侵。虽然他的一些建议未能被全部采纳,但他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逸的身体逐渐衰弱。然而,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904 年,张逸因病去世,享年 61 岁。他的去世让人们深感悲痛,无论是他曾经任职的地方,还是他的家乡泰州高港区,人们都对他的离去表示深切的哀悼。
张逸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一生。他在仕途上积极进取,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地方事务中,他关心百姓疾苦,致力于改善民生,推动地方的发展。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了泰州高港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无论是在教育、民生,还是在国家建设和抵御外敌等方面,张逸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上一篇:顾振遐下一篇:苏十能
道光帝第八子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已革端郡王载漪第五子
惇勤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第五子
清代商人,世博会中国第一人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晚清明将
道光皇帝之孙
贝勒爱新觉罗·载瀛长子
清末小刀会首领
爱新觉罗·常宁第四子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
高港区人物
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九世孙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晚清明将
原湖南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国务院副总理
原重庆市委书记
高港区人物
中国作曲家
高港区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