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盛世开创者、杰出政治家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 年 5 月 4 日 —1722 年 12 月 20 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其籍贯按清朝皇室祖源追溯为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他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世祖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玄烨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开创了 “康乾盛世” 的繁荣局面,被誉为 “千古一帝” 。 玄烨的幼年经历颇为坎坷 。顺治十一年(1654 年),他出生于紫禁城 。当时,顺治帝后宫中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势力仍在,玄烨的生母佟佳氏虽为汉军旗人,但在后宫中的地位并不突出 。玄烨两岁时,不幸感染天花 。在当时,天花是一种极为凶险的传染病,死亡率极高 。幸运的是,玄烨在乳母孙氏的悉心照料下,奇迹般地战胜了天花,只是脸上留下了一些麻子 。也正是因为这次与天花的抗争经历,使得玄烨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具有了一定的优势 。顺治帝在选择继承人时,考虑到玄烨已经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有了免疫力,最终决定立玄烨为皇太子 。 顺治十八年(1661 年)正月初七,顺治帝驾崩,年仅八岁的玄烨即位,年号康熙 。由于玄烨年幼,顺治帝临终前指定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辅政大臣辅佐朝政 。在辅政初期,四位大臣尚能齐心协力,共同处理政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鳌拜的野心逐渐膨胀 。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专横跋扈,甚至公然违背皇帝的旨意 。索尼年老多病,对鳌拜的行为多有纵容;苏克萨哈因与鳌拜素有嫌隙,被鳌拜诬陷致死;遏必隆则胆小怕事,对鳌拜唯命是从 。一时间,鳌拜在朝中权势滔天,严重威胁到了皇权 。 面对鳌拜的专权,玄烨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静和智慧 。他表面上对鳌拜十分敬重,隐忍不发,暗中却在积蓄力量 。玄烨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中练习布库(摔跤)游戏 。鳌拜以为这只是皇帝年少贪玩,并未放在心上 。康熙八年(1669 年)五月,玄烨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他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削弱鳌拜的势力 。然后,他以商议国事为由,宣鳌拜进宫 。当鳌拜入宫后,玄烨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好的少年们一拥而上,将鳌拜擒获 。鳌拜被擒后,玄烨宣布了他的三十条罪状,将其终身监禁 。通过这一举措,玄烨成功地铲除了鳌拜集团,夺回了朝政大权,开始亲政 。 亲政后的玄烨,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和改革决心 。他首先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在中央机构设置上,他进一步完善了内阁制度,同时设立南书房,挑选一些有学问、有才能的汉族文人入值,参与机要事务 。南书房的设立,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使得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地方治理方面,玄烨注重选拔有才能的官员,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和监督 。他多次派遣官员到各地巡视,了解民情,惩治贪污腐败,整顿吏治 。在玄烨的努力下,清朝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行政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 康熙十二年(1673 年),玄烨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策 —— 撤藩 。当时,以吴三桂为首的 “三藩” 势力日益膨胀,他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严重威胁到了清朝的统治 。玄烨深知 “三藩” 的危害,决定采取果断措施撤藩 。吴三桂得知撤藩的消息后,于同年十一月在云南起兵叛乱,自称 “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蓄发易服,打着 “兴明讨虏” 的旗号,一时间响应者众多 。耿精忠、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也相继起兵,“三藩之乱” 全面爆发 。面对严峻的局势,玄烨毫不退缩,他采取了剿抚并用的策略 。一方面,他派遣清军全力围剿叛军;另一方面,他对一些动摇的叛军将领进行招抚 。经过八年的艰苦战争,康熙二十年(1681 年),清军终于平定了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 的平定,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 在平定 “三藩之乱” 的同时,玄烨还关注着台湾的局势 。当时,台湾被郑氏集团占据,他们以台湾为据点,不时侵扰东南沿海地区 。玄烨认识到台湾的重要性,决心收复台湾 。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玄烨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领清军进攻台湾 。施琅率领水师在澎湖海战中击败了郑氏集团的军队,随后,郑氏集团的郑克塽向清军投降 。台湾回归后,玄烨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 。 在北方,玄烨面临着来自沙俄的威胁 。沙俄自十七世纪中叶开始,不断侵扰中国东北边境,强占了雅克萨等地 。玄烨多次与沙俄进行交涉,但沙俄侵略者置若罔闻 。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玄烨决定以武力驱逐沙俄侵略者 。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和康熙二十五年(1686 年),玄烨先后两次派遣清军进攻雅克萨 。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重创沙俄军队,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进行谈判,最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该条约明确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遏制了沙俄的侵略野心,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边境安宁 。 在文化方面,玄烨大力提倡尊孔读经 。他多次前往曲阜祭祀孔子,行三跪九叩大礼,表达对孔子的尊崇 。他组织编纂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文化典籍 。《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收录了四万七千多个汉字,对汉字的规范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今图书集成》则是一部大型类书,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玄烨还重视西学的引进和传播,他邀请西方传教士来华,学习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知识 。他本人对西方科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亲自学习和研究数学、天文等学科 。在玄烨的推动下,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传入中国,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在经济方面,玄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生产 。他下令停止圈地运动,将一些被圈占的土地归还给农民耕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他鼓励垦荒,对开垦荒地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扶持 。他还重视水利建设,治理黄河、淮河等水系,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商业方面,玄烨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清朝的经济在康熙年间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为 “康乾盛世” 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十一月十三日,玄烨在畅春园驾崩,享年六十九岁 。他死后,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葬于景陵 。玄烨在位期间,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雄才大略,开创了 “康乾盛世” 的繁荣局面,使清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他的文治武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对玄烨的评价极高,他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正如《清史稿》所评价的那样:“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 。早承大业,勤政爱民 。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 。圣学高深,崇儒重道 。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 。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 。传曰:‘为人君,止于仁 。’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 。’于戏,何其盛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