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峰,一位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历程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多个重要岗位上肩负重任,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倾尽全力 。 李雪峰于1907年1月19日出生,原名张青巽,籍贯为山西省永济县 。1925年,他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院 。在校园中,他积极活跃,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进步思想的追求,在青年学生中组织和领导了读书会和书报合作社 。通过这些组织,他与中共中央在上海的发行部取得联系,开始接触到先进的革命思想,为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1931年,李雪峰凭借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山西大学教育学院学习 。在大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马列著作,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仰 。1933年10月,李雪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担任山西互济会党组书记等职 。在此期间,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和参与各种革命活动,为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贡献力量 。1934年至1935年9月,他担任中共山西省工委宣传部部长 。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他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积极领导和组织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学生群体中传播抗日思想,激发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群众基础 。 1936年1月至1937年1月,李雪峰先后担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 。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组织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这一组织团结了广大爱国青年,成为抗日救亡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李雪峰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举办讲座、宣传抗日主张、组织游行示威等,进一步推动了北平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 。1937年1月,李雪峰担任直中特委书记、中共平汉线省委宣传部部长 。他深入基层,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抗日 。同时,他还指导“冀西民训处”,致力于培养抗日骨干力量 。此外,他积极组建冀西游击队,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做好准备 。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他率领一批平汉线省委干部进入山西省太行山区,与129师会合,正式开启了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随后,他参与组建晋冀豫省委,并担任省委组织部部长 。在根据地建设过程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为开辟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 1938年初至1947年11月,李雪峰在革命工作中承担了更为重要的职责,先后担任晋冀豫省委书记、中共太行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太行区党委书记兼太行军区政委 。在这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全面负责领导太行根据地地方党的工作 。在太行山这片土地上,他深入群众,广泛发动民众,积极组织抗日武装 。面对敌人的残酷进攻和封锁,他带领太行军民顽强抵抗,在对敌斗争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反“扫荡”战斗中,他精心组织战略部署,带领军民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多次成功粉碎敌人的进攻,有力地保卫了根据地 。他十分注重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领导开展了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等,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了军民的抗日积极性 。在他的领导下,太行山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闻名国内外 。他与太行人民同甘共苦、共患难,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1947年11月至1949年9月,李雪峰随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 。在艰苦的转战过程中,他参与了诸多重要战役,如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 。在中原地区,他积极开展地方工作,为部队的作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同时,他受命组建了第一届中共河南省委,并兼任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政委 。他全身心投入到河南省委的组建和领导工作中,为河南地区的解放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 1949年6月起,李雪峰的工作重心转向中南地区,历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常委,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南土改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央中南局党校校长 。在中南地区,他积极参与领导了一系列重要工作 。在剿匪反霸斗争中,他组织力量坚决打击土匪恶霸势力,维护了社会秩序 。在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工作中,他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需求,推动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城市民主改革和恢复城市经济方面,他积极推动城市的改造和建设,扶持工商业的发展,为中南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还参与领导了荆江分洪工程和武汉钢铁厂初建等重大项目,为中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 。 1954年11月,李雪峰回到中央工作,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共中央中南地区工作部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部长,中共中央工业工作部部长 。在这些岗位上,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型国有工交企业党组织的建设付出了诸多心血 。他积极协调中央工交部门与地方党委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为苏联援建的大型工业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他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和支持 。1956年9月,李雪峰当选为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他积极参加和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企业制度的建设工作 。为了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他深入东北工业基地的厂矿企业,实地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在此基础上,他参与制定了在企业中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分工负责制”、“职工代表大会制”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1960年9月,李雪峰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兼北京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 。1965年1月,他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在这一时期,国家面临着经济困难等诸多挑战 。李雪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生产困难 。他积极抓紧组织农村抗灾自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缓解和减少了三年困难时期带来的影响,有力地贯彻了中央经济调整的方针政策 。此外,他还参与了我国第一部宪法和“工业七十条”、“农业六十条”的制定等工作,为国家的法制建设和经济政策的制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1966年6月,李雪峰兼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到“四人帮”的迫害,被隔离审查长达8年之久 。尽管身处困境,他始终坚守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从未动摇 。 1983年6月,李雪峰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 。1985年9月,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他被补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李雪峰是中共七大代表,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党的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他还列席了党的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 2003年3月15日,李雪峰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在他7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信念,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他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他忠于党、忠于人民,襟怀坦荡,光明磊落 。他顾全大局,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怕困难,经得起考验和挫折,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作风正派,生活朴素,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严格要求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李雪峰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