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樊发源

公元1921年-2010年

樊发源公元1921年-2010年 江苏南通市如东市人物

樊发源同志生平(1921-2010)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新华日报社总兼党组书记,离休干部樊发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9月15日16时5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9岁。

樊发源同志1921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区碧霞镇竖街,194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苏中四地委江海大众总,苏中四地委江海报社总兼经理,华中一地委江海导报社经理兼副社长,华中九地委江海报社副社长兼总,如东县委宣传部部长,南通市工委宣传部部长兼江海报社社长,苏北区党委苏北日报社总兼副社长,新华日报社总,江宁县委副书记,江苏省委副秘书长,省革委会文教局副局长,新华日报社革委会副主任、主任,新华日报社总兼党组书记,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新华日报社总、党组书记。1983年离休后,曾任省新闻学会会长、省记协主席。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6月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

樊发源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自他参加革命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党的新闻宣传战线上,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是江苏新闻界富有影响的老前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坚持在敌后办报。解放后历任苏北日报社、新华日报社总,从事党的新闻工作几十年,他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深深感染着江苏一代代新闻工作者;他是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好典范,他长期担任新华日报社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推动江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是勇于创新和开拓的好领导,他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提出“报纸要以社论挂帅、典型引路”的意见,成为党报报道的一条重要经验,他注重严格要求和教育培养干部,使党报事业代代相传、后继有人;他是俯首默默奉献的孺子牛,他爱岗敬业,忘我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在担任新华日报社总期间,除周末外,天天坚持吃住在报社,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精神至今仍被传为美谈;他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好公仆,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从不对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他不搞特殊、艰苦奋斗的作风受到报社干部职工的交口称赞;他是备受同志尊敬的好师长,他为人公道正派,处事公平公正,他平易近人,不端架子,他团结同志,关心他人,在报社内部,营造了平等和谐、严肃活泼的良好氛围,带出了一支素质过硬的新闻工作者队伍。

樊发源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我们将永远怀念他。我们悼念樊发源同志,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革命精神、高尚情操好优良品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江苏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同年(公元1921年)出生的名人:张镰斧 冯东生

  • 樊洛平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 上一篇:朱弘复下一篇:郭浩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琴人、画家,吴门画派传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叙州区的杰出人物
    开国少将
    近代藏书家、文学家
    现代豫剧之父、改革家和教育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开国少将
    宋公元943年-994年
    陕西省西安人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江苏南通市如东市人物
    公元1921年-2012年
    江苏南通市如东市人物
    公元1921年-2010年
    江苏南通市如东市人物
    如东市
    江苏南通市如东市人物
    公元1925年-1992年
    江苏南通市如东市人物
    如东市
    江苏南通市如东市人物
    公元1926年-2015年
    江苏南通市如东市人物
    公元1898年-1939年
    江苏南通市如东市人物
    雷达成像理论和技术专家
    江苏南通市如东市人物
    如东市
    江苏南通市如东市人物
    如东市
    江苏南通市如东市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