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慧安

隋末唐初僧人

慧安

慧安[隋][公元582年-709年,隋末唐初僧人]+像 湖北宜昌市枝江人物
慧安(582-709),湖北荆州枝江人,俗姓李(一说姓卫)。隋开皇十七年(597年)搜勘天下私度僧尼,慧安遁往山中。
慧安,是隋末唐初的著名僧人,湖北荆州枝江人,俗姓卫(一说姓李)。他历经三朝九帝,享年128岁,以其高深的佛法造诣和慈悲为怀的品德,被当时的人们尊称为“老安国师”。以下是对其生平的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与隐修山林
慧安出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自幼容貌端雅,性情宽裕,对佛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很早就表现出超脱世俗的气质。开皇十七年(597年),隋文帝下令搜勘天下私度僧尼,慧安因未正式注册僧籍,面对户籍官的问询,他称自己“本来无名”,随后遁往山中,开始了隐居修行的生活。这种清苦却宁静的生活,让慧安得以专注于佛法的研习,为他日后的修行奠定了基础。

救济苍生与避世修行
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调大量民夫开凿通济渠和邗沟。由于工程浩大,工期紧张,民夫劳动强度极高,且后勤补给不足,导致众多民夫饥饿而死,饿殍相枕。慧安听闻此事后,毅然结束隐居生活,四处化缘,将所得财物和食物用来救济受灾的民夫,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他的善举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其名声也逐渐传播开来。

隋炀帝听说了慧安的事迹后,想要召见他,但慧安不愿与朝廷过多牵扯,选择避而不见,潜入太和山(即武当山),后来又到衡岳寺做头陀,修习苦行。头陀行是一种极为艰苦的修行方式,要求修行者在衣、食、住等方面严格自律,通常需要行脚乞食,慧安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磨炼自己的身心,深入体悟佛法。

师从五祖与佛法精进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慧安听闻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黄梅山弘扬佛法,声名远播,其创立的东山法门吸引了众多参学之士,于是前往参礼。此时慧安已四十余岁,他在五祖门下潜心修学,凭借着深厚的根基和勤奋的态度,最终得到了弘忍大师的心传,成为五祖门下得法弟子之一。

五祖弘忍对慧安十分器重,曾称赞他“嵩山老安,深有道行”。与慧安一同在五祖门下修行的还有神秀禅师,他们都是五祖弘忍颇为看重的弟子。慧安在五祖身边修学多年,尽得东山禅法真传,佛法造诣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云游四方与拒主玉泉
得法之后,慧安并未急于宣扬佛法或占据名寺道场,而是选择继续云游四方,隐居于山水之间,进一步修行和体悟人生。他先后游历了蕲州(今湖北蕲春)、终南山等地,在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佛法的真谛,积累了丰富的修行经验。

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景仰慧安的大名,下诏请他入宫,并为其建造招提寺,希望他能在京城弘法。但慧安早已看淡世间名利,不愿被世俗事务所束缚,他没有接受高宗的邀请,而是继续云游。后来,慧安返回湖北,进入玉泉寺。当时,神秀禅师逝世,玉泉寺众僧敬仰慧安的德行和佛法修为,恳请他主持玉泉寺,但慧安推辞不就,他更倾向于宁静的修行生活,而非担任寺庙住持这样的世俗职务。

入朝为僧与传授佛法
武则天当政时期,慧安已年过百岁,但他的名声依然远扬。武则天对佛法颇为尊崇,且她自己也曾有过出家为尼的经历,自认为与佛法有殊胜佛缘,因此一再邀请慧安入宫讲经说法。慧安有感于武则天对佛法的虔诚,最终答应了她的邀请,来到长安,成为武则天的国师。

武则天对慧安十分敬重,曾问他:“大师甲子多少?”慧安回答说:“不记。”武则天又问原因,慧安解释道:“死生之身,若循环无端,焉用记?何况此心流注,中间无闻无见。若有起灭,乃妄想耳。从初时至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之可记?”他以对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岁月和生死的超脱态度。武则天听后感触颇深,对慧安更加崇信,甚至趴在地上叩三个头,以表敬意。

神龙二年(706年),武则天特赐给慧安一件紫色袈裟,这是对高僧的极高礼遇。次年,又赐给他一件精制的摩衲。然而,慧安并不留恋宫廷的繁华和尊崇,他始终心系山林修行生活。尽管武则天再三挽留,他还是在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以一百二十六岁高龄辞归嵩山嵩岳寺。

终老嵩山与身后殊荣
回到嵩山后,慧安继续在嵩岳寺修行,他深受弟子们的尊敬,成为嵩山地区佛法修行的重要代表人物。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三月三日,慧安预感自己大限将至,便对门徒说:“等我死后,你们把我的尸体扔到林子里去,让野火把它烧了。”说完后,他便像平时一样打坐入定,五天五夜不吃不喝,对外界的干扰毫不理会。

五日后,慧安偃身而寂,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享年一百二十八岁。门徒们遵照他的遗嘱,将其尸体抬到野外林中,准备以野火焚烧。神奇的是,还未点火,野火就自动燃了起来,将其遗体火化。事后,弟子们在其骨灰中拣得舍利子八十颗,其中五颗为紫色,尤为罕见。这些舍利子被视为慧安高僧修行有成的象征,唐中宗将部分紫色舍利迎入宫中供养,以表达对慧安的敬重。

过了几年,唐玄宗李隆基当政时,少林寺专门为慧安建塔,用以安放他的舍利,以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高僧。慧安禅师的一生,历经隋唐两朝多个皇帝,始终坚守佛法修行,以慈悲之心救济众生,以高深的佛法智慧影响世人,成为禅宗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事迹和思想也一直被后世传颂和铭记。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30 16:00
上一篇:田涛下一篇:胡国瑞
秦国名将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山西省委原书记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西夏政权的奠基者
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国务院总理
脱口秀演员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著名爱国将领
浙江省委原书记
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党校原校长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原河南省委书记
雷州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
孙中山先生的孙女
山东省委原书记
隋朝名将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大许国皇帝宇文化及之弟
隋炀帝杨广之孙
隋朝末年群雄之一
隋朝第二位皇帝
隋朝开国皇帝
被宇文化及拥立的傀儡皇帝
隋朝末代皇帝
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
三国时蜀汉名将
隋末唐初僧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