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恒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恒德

李恒德[公元1921年-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像 河南省洛阳市人物
李恒德(1921年6月30日—2019年5月28日),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核材料、材料科学专家,中国核材料和金属离子束材料改性科学技术的先驱。
李恒德是我国著名的材料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是新中国核材料科学的开拓者,金属离子束表面改性研究的先驱者,中国生物仿生材料的推行者。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
1921年农历6月30日,李恒德出生在河南洛阳老城一个贫寒的小职员家庭。5岁时,他进入洛阳城区第一小学读书。14岁离家到开封就读于开封高中。高一时,受化学老师的影响,他立志报考北洋工学院学习冶金。

高中二年级时,抗日战争爆发,他随校南迁。1938年末,17岁的李恒德只身一人经过一个多月跋涉,来到由北洋工学院、焦作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和东北大学工学院合并组成的西北工学院。1942年,他从西北工学院毕业,申请分配到重庆大渡口钢铁厂的炼钢车间,在平炉上值班,后来又到川贵交界处南川丛林沟的第二飞机制造厂做锻铸工作。同年,李恒德加入中国共产党。

留学生涯
1944年末,李恒德参加全国公费留学生招考并顺利被录取,于1946年初抵达美国。他先进入匹兹堡的卡内基理工学院,从冶炼领域转入物理冶金,1947年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他到诺特丹大学,一年后转至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R.M.布里克教授,从事铍的研究。

朝鲜战争爆发后,李恒德因华人身份遭遇不公待遇,华盛顿方面要求除掉他的名字并停发工资。1951年,李恒德预订船票准备回国,却遭到美国移民局长时间审讯和搜查,护照被没收,还被要求定期向移民局报到,不准离开美国。在此期间,他一边与美国当局斗争,一边博览中外文献,研究中国的钢铁冶金史,写成长篇论文送回国内,发表在1951年的《自然科学》上,文中指出中国人发明炼铁技术比欧洲早1000年以上。

回国工作
通过中美日内瓦谈判,美国政府撤销了中国留美学生回国的禁令。1954年,李恒德获得博士学位,同年12月离美归国。1955年4月,他被分到清华大学,在机械系建立金属材料专业,担任副教授、第一任教研室主任。

1956年,鉴于中国面临国际核垄断和核威慑,李恒德开始筹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核材料专业”,这是中国第一个核材料专业。他从机械系三年级挑选了8名学生和一名半脱产的辅导员组成教师队伍,除亲自讲授专业课外,还聘请兄弟院校专家讲课。

1960年起,李恒德招收五年制研究生,带领他们研究铀的晶粒度标准,模拟铀的热循环生长等。1963年,他兼任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

1972年,李恒德决定采用“凝胶沉淀法”研制直径约1毫米的UO₂燃料微球。1973年,他成功在中国首次利用该法研制出UO₂燃料微球,并利用带电粒子束研究材料的辐射损伤效应。

1974年至1975年,李恒德住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近1年时间,针对锆合金包壳管材氢氧化物位向引起的脆断问题,提出并主持了中国锆合金管材的氢氧化物分布研究。他提出氢化物取向主要取决于管材的织构和加工工艺,帮助研究院建立管材织构的测定方法,建立了管材织构取向因子V₄₈和氢化物取向因子F₄₈间的关系,降低了燃料包壳管材氢脆开裂的倾向,提高了反应堆的安全性。

1978年,李恒德开始对金属离子束材料改性进行研究。他和合作者系统地研究了离子注入对钢的磨损的复杂影响因素,发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规律,引起国际关注。

1979年,李恒德筹建清华大学的材料研究所,并担任所长。1980年,他参加组建中国核学会,担任第一届常委;1981年,任博士生导师。

1986年,李恒德兼任新成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材料及工程科学部”主任,筹建了这个学部,促进了材料科学和众多工程科学在全国范围内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展。1989年,他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材料学会联合会(IUMRS)成立会议。1989年和1990年,他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定委员会委员和材料组组长,参与几十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议和审定工作,开创新的研究方向——生物矿物和矿化研究。

1994年,李恒德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他当选为国际材料研究联合会(IUMRS)1999年到2000年的主席。

2008年,李恒德参与的“纳米晶磷酸钙胶原基骨修复材料”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9年,他当选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士(MRS Fellow),是首位获此名誉称号的中国籍学者。2011年12月,他参与的项目“生物矿化纤维的分级组装机理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逝世
2019年5月28日23时02分,李恒德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主要成就与贡献
学术研究成果丰硕:李恒德在国际上最早阐明了铍的滑移、孪生和断裂机制,为人类认识铍的变形机制作出了原始性贡献。他在中国首次利用溶胶沉淀法研制出二氧化铀燃料微球,深入研究堆用锆合金包壳管中氢化物取向分布和轧制工艺及织构的关系,为实际生产中防止锆管脆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控制基础。他还是中国离子束物理冶金学的先驱者,在薄膜、分形、磨损、生物矿化和中国古代钢铁冶金史方面也有诸多建树。
推动材料科学发展:李恒德领导和参与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材料及工程科学部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 - MRS),倡导设立国际材联亚洲系列会议。他主编《中国材料发展现状及迈入新世纪对策》《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等专著7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为推动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培养大批专业人才:李恒德十分注重人才培养,从1961年清华入学的第一届五年制研究生开始,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源源不断地走上国际尖端的研究岗位,为国家的材料事业,尤其是核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恒德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材料事业,正如他所说:“当我能够把我的一点一滴努力献给自己的国家时,那才是我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我最大的自豪。”他的精神和成就将永远铭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3 16:03
上一篇:李俊甫下一篇:王静敏
秦国名将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唐朝第二位皇帝
山西省委原书记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
脱口秀演员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新桂系”领袖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国务院总理
澳门赌王、慈善家
著名的数学家
青海省委原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开国少将
中共江苏省委原书记
青海省民政厅原厅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主任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翁源人物
革命英雄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埃及首位民选总统
海南省委原书记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
雷州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
澳大利亚已故前总理
吉林省委書記
中国内地男演员
著名经济学家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第5任国家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作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