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长青[公元1960年-2019年,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像 内蒙古 包头市昆都仑区人物 高长青(1960年1月1日—2019年1月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包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外科学专家,是亚洲机器人微创心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 1984年8月,高长青本科毕业于包头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95年11月博士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心血管外科专业;1996年9月至2013年12月,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科室主任、主任医师;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主任;2012年6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兼心血管病中心主任。2019年1月8日,高长青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高长青: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卓越领航者 高长青,1960 年出生,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是中国著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其一生在医学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2019年1月8日,高长青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59岁。
在求学与职业发展的道路上,高长青稳步前行且成绩斐然。1979年9月至1984年8月,他在包头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完成本科学习;1988年7月至1991年3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工作;1991年3月至1995年11月,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攻读心血管外科专业博士学位。此后,自1996年9月起,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心血管外科不断晋升,从副主任医师逐步成长为科室主任、主任医师。同时,他还兼任众多重要职务,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教授、全军心脏外科研究所所长、总医院医务部主任、卫生部机器人心脏手术培训基地主任等。2013年9月,他兼任中国国家级机器人微创心血管外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12月,他先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这是对他学术地位与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
在科研方面,高长青成果丰硕,是亚洲机器人微创心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他长期投身心血管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开创了中国机器人微创外科,推动了国际该领域的发展。完成了一系列微创冠脉搭桥术相关研究,提出冠脉搭桥术后抗凝治疗新方案;创新性阐述心肌带解剖学概念,降低冠心病室壁瘤手术死亡率,促进了相关外科技术的发展。他主持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包括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等。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多项军队和北京市医疗科学成果奖,2013年1月,凭借《微创外科技术治疗心脏及大血管疾病》荣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外,他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0部,如《机器人外科学》等,并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文章。
在人才培养上,高长青也贡献卓越。截至2019年1月,他培养了硕士、博士、博士后50多人,众多优秀医学人才在他的指导下成长,为心血管外科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他培养的博士学位论文涵盖多个重要研究方向,如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带理论应用等,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与知识积累。
在荣誉与社会任职方面,高长青收获众多荣誉。他先后被总后勤部评为“科技新星”“科技银星”,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英才”“中国十大创新英才”,多次荣立军队“二等功”“三等功”。还获得全军干部保健工作特殊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同时,他在多个重要学术组织担任要职,如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会长、法国国家外科学院院士、国际胸心微创学会常委等,积极推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与行业发展。
高长青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心血管外科学发展,主刀完成各类心脏外科手术4000余例,在老年冠心病、重症瓣膜病等复杂病症的外科诊断与治疗方面经验丰富、造诣深厚,还圆满完成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脏保健手术。他的逝世是国家和军队医学卫生事业,尤其是心血管外科领域的重大损失,但其卓越贡献与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的医学工作者不断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