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洛·向巴克珠 西藏自治区昌都昌都县人物 宗洛·向巴克珠,男,藏族,1940年8月生,西藏昌都人,无党派,1997年11月参加工作,初中学历。自幼加入佛教为僧(格鲁派),获格西学位。学识渊博,宗教造诣高,在寺庙僧众和信教群众中威信高。 宗洛·向巴克珠,男,藏族,1940年8月生,西藏昌都人。他是一位在西藏宗教界和政治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现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昌都市佛协会长,强巴林寺管理委员会第一主任。以下是对其生平的详细介绍: 转世活佛与学经历程 1943年11月,年仅3岁的宗洛·向巴克珠被认定为西藏类乌齐县宗洛寺转世活佛,随后在宗洛寺开始学经生涯。1951年4月,他前往西藏昌都县强巴林寺学经,在这里潜心钻研佛学经典,不断提升自己的佛学素养。然而,1960年3月,他因历史原因经历了一段特殊时期,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县、波密县劳动改造,直至1983年7月。 劳动改造结束后,宗洛·向巴克珠重返强巴林寺,继续投身于佛学学习之中。1986年6月,他凭借扎实的佛学功底和在寺内的表现,担任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佛协理事。1987年7月,他荣获宗教格西学位,这是藏传佛教僧人经过长期学习和考核后获得的高级学位,标志着他在佛学领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寺庙管理与宗教贡献 1988年9月,宗洛·向巴克珠担任昌都地区佛协理事的同时,兼任强巴林寺民管会主任,开始肩负起强巴林寺的管理重任。强巴林寺是康区最大的格鲁派寺庙之一,僧人众多,管理任务繁重。他带领寺庙民管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专门成立学习领导小组,规定每月开展两个半天的学习活动。 他积极组织僧人认真学习和讨论,将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僧众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他的严格管理和精心引导下,强巴林寺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秩序,僧人爱国守法,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2005年和2014年,随着僧人数量的增加,强巴林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翻修。在这一过程中,宗洛·向巴克珠积极协调,西藏自治区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按照每个僧人补助5000元的标准,2014年投入约600万元帮助修建僧舍。同时,政府还投入9000多万元维修了佛堂、围墙和周围道路,既改善了僧人的居住环境,也方便了信教群众朝拜,保护了寺内大量佛像、文物及藏文经典。 此外,宗洛·向巴克珠还极具商业头脑和发展眼光。他带领强巴林寺利用寺院优势,将周围商铺出租,并在拉萨东面购置土地修建商品房用于出租,同时把寺院拥有的300亩帕巴拉果园租给农民和菜农。这些举措使强巴林寺年收入达到700多万元,不仅满足了寺院各项支出和佛事活动需求,还能将富余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如为敬老院、孤儿院捐款等。 维护稳定与爱国情怀 宗洛·向巴克珠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爱教,在反分裂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2008年拉萨“3·14”事件发生后,他立即表示要与分裂分子作坚决斗争。他积极配合昌都地委、行署做好强巴林寺僧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僧人和信教群众认清事件真相,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还组织僧人举行公开声讨达赖集团罪行大会。 在他的带领下,“3·14”事件以来,强巴林寺未发生一起违法犯罪事件,并荣获2008年度“全区爱国守法先进寺庙”称号。他常说:“没有国家的昌盛就没有宗教的繁荣,不爱国就是不爱教的表现,作为一名僧人,更是要把祖国时刻放在心中。” 参政议政与社会责任 宗洛·向巴克珠作为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昌都市政协副主席等,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尽管宗教事务繁忙,但他始终一丝不苟地参与政协工作以及自治区、昌都地区的活动和会议,积极为祖国和西藏的发展建言献策。 他曾在全国两会上递交《关于联合西藏周边藏区共同加强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提案》,体现了他对促进整个藏区和谐稳定的深入思考和责任担当。同时,他还关心广大群众的疾苦,多次向希望工程、区内外受灾地区以及昌都困难群众、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捐款捐物。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迅速组织寺庙僧人举行募捐活动,筹集善款5万元,多年来捐出的善款累计达数十万元。 宗洛·向巴克珠从转世活佛到成为强巴林寺的管理者,再到担任各级政协领导职务,始终秉持爱国爱教的理念,以深厚的佛学造诣、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西藏的宗教事业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和谐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当地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