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巴平措 西藏昌都人物 向巴平措, 男,藏族,1947年5月生,西藏昌都人,1970年10月参加工作,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庆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大学普通班学历。 曾任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向巴平措,男,藏族,1947年5月生,西藏昌都人。他是从雪域高原走出的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岗位上为西藏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童年与求学经历 向巴平措出生在西藏昌都地区昌都镇一个普通藏族家庭,全家以种菜为生。他的童年是在苦难的旧西藏度过的,当时农奴和奴隶几乎一无所有。1950年,解放军解放昌都,他的命运由此改变。 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向巴平措迎来了新生活的曙光。他有幸进入党创办的西藏第一所小学学习,学校采用藏汉“双语”教学,老师水平很高,学习氛围良好,这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作初期:扎根昌都地区农机厂 1970年10月,向巴平措进入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农机厂工作。在这里,他从基层干起,凭借自身努力和勤奋,逐步积累工作经验。1972年4月,他被选送到重庆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学习。1975年10月毕业后,他回到昌都地区农机厂,先后担任技术员、厂长,在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展现出出色的能力,为当地农机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地方领导岗位历练 波密县委书记:1979年3月,向巴平措升任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农机局副局长。1980年10月,他调任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委书记。在任期间,他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致力于推动波密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1981年9月至1982年7月,他参加中央党校干部培训班学习,进一步提升了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 昌都地区行署副专员:1983年8月,向巴平措担任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行署副专员,开始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为昌都地区的发展出谋划策。他参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关注民生改善,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昌都地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山南地委领导:1992年11月,向巴平措调任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负责山南地区的行政管理工作。1995年6月,他升任山南地委书记,全面领导山南地区的各项工作。在此期间,他团结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因地制宜推动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各项事业进步,使山南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拉萨市委书记:1997年11月,向巴平措调任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委书记。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重要。他到任后,致力于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推动拉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实力,为拉萨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98年5月,他同时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继续兼任拉萨市委书记,在更高层面为西藏自治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西藏自治区重要领导岗位贡献 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2003年1月,向巴平措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继续兼任拉萨市委书记。同年3月,他升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5月开始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政府主席,肩负起领导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2006年10月后,他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在这一岗位上,他积极推动西藏经济发展,关注民生福祉,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努力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为西藏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2010年1月,向巴平措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他重视民主法制建设,领导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为西藏自治区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他加强人大监督工作,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时期 2013年3月,向巴平措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开启了他在国家层面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的新征程。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期间,他积极参与国家立法、监督等工作,关注国家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贡献力量。他还参与了许多外事活动,如2013年7月作为习近平主席的特使应邀赴蒙古国,出席蒙古国总统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的就职典礼;2013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欧盟人权事务特别代表兰布里尼季斯,就人权事务和中欧关系进行交流等,展现了中国人大干部的良好形象,为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了作用。 向巴平措从基层技术员逐步成长为国家领导人,他历经多个重要领导岗位,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见证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的伟大历程,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西藏的繁荣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以及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一位深受人民尊敬和爱戴的领导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