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松 西藏自治区昌都人物 章松,男,藏族,1952年9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日通乡卫生院院长、日通藏药厂厂长。 章松:传承藏医薪火,守护群众健康 在西藏昌都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上,章松的名字如同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照亮了无数患者寻求健康的道路。他以赤诚之心,扎根乡土,传承藏医技艺,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民众驱散病痛阴霾,成为藏区百姓心中的 “活菩萨”。 出身世家,开启藏医之路 1952 年,章松出生于昌都县(现昌都市卡若区)日通乡的一个藏医世家,作为 “昌都般龙特色藏医药” 第八代传承人,他自幼便被浓厚的藏医氛围环绕。父亲身为当地著名的藏医学家,不仅医术精湛,更以仁心仁术备受尊崇,其作为帕巴拉活佛之父的御用藏医,在藏医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与威望。 章松 6 岁时,便踏上了随父学医的旅程。年幼的他,每日看着父亲专注地辨认药材、精心炮制药物,听着父亲讲解深奥的藏医理论,心中满是好奇与向往。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他从最基础的药材认知学起,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独特印记。父亲手把手教他如何研磨药材,如何控制火候炮制药物,那些繁琐而细致的工序,他学得一丝不苟。 随着年龄增长,章松不满足于仅从父亲处获取知识。14 岁时,他毅然成为日通乡的一名赤脚医生,开始在实践中磨砺自己。乡间小路、牧场帐篷,都留下他行医的足迹。面对农牧民们质朴的面庞和痛苦的神情,他深感责任重大,每次出诊都全力以赴。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医术,他拜著名藏医大师昂旺曲增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章松系统学习藏医理论知识,深入钻研经典藏医典籍,将理论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医术日益精进,逐步成长为一名实力派藏医学家。 仁心济世,践行医者担当 日通乡地处半农半牧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群众生活并不宽裕。自 1971 年正式行医起,章松便将 “医者仁心” 奉为圭臬,对那些手头拮据的农牧民,他看病从不收费。遇到急需手术的重症病人,他不顾路途遥远、条件艰苦,亲自护送到县级或地区级医院,还常常自掏腰包,为病人出钱雇车、垫付押金。 多年来,章松平均每天接诊病人 200 余人,全年无休。过年、周末、节假日,对他而言不过是普通的工作日。他常说:“能够为老百姓服务,我不觉得累。”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患者眼中,他不仅是妙手回春的良医,更是无微不至的亲人。有些患者没钱住院、吃饭,他便将其接到家中,管吃管住,毫无怨言;有些患者治疗后没有路费回家,他不是派车送其返乡,就是慷慨赠送路费;对于生活极度困难的患者,他不但免费诊治,还购置大米、糌粑、酥油等生活必需品。 1977 年,一个病例让章松声名远扬。当时,名叫卓嘎拉姆的病人四肢蜷曲,手不能端碗,终日被疼痛折磨得呼号不止。四川医疗队驻在当地,尝试中医、西医多种方法,均未能使其痊愈。绝望之际,卓嘎找到年轻的章松。章松凭借扎实的医术,仔细诊断后,采用药针结合的治疗方法。半个月后,卓嘎的疼痛消失,再过一个月,便能拄杖行走。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的卓嘎拉姆身体康健,依旧是家中的劳动好手。这一成功案例,不仅让章松对藏医的疗效有了更坚定的信心,也让他 “活菩萨” 的名声在藏区越传越远,慕名求医者从西藏各地,甚至四川、云南等外省市纷至沓来。 开拓创新,发展藏药事业 随着求诊患者日益增多,章松意识到,仅靠个人力量远远不够,必须要让藏医药惠及更多人。1994 年,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章松四处奔走、多方筹资 1500 多万元,修建了日通藏药厂(集体股份制企业)。次年,又成立了日通藏医药研究中心。从此,他身兼数职,既是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又是药厂厂长,还是日通乡卫生院院长,但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始终坚持每天为病人看病会诊。 在药厂管理方面,章松秉持 “质量至上” 的原则,严格把控药品质量关。每种藏药的配方,他都亲自检验,从药材的采购源头开始严格筛选,确保药材的地道与品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日通藏药厂发展迅速,成为一家集生产、销售、科研、藏药材种植于一体的现代化藏药生产企业,并于 2003 年顺利通过国家 GMP 认证。 药厂先后研制生产出 170 余种藏成药,其中 15 个品种获得国药准字,3 个产品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 个产品被评为西藏自治区名优产品。药厂研制的珍珠七十丸、治疗类风湿、皮肤病、骨质增生的藏药等,经临床使用,疗效显著,不仅畅销四川、云南、青海等邻近省份,还远销上海、浙江等沿海发达省市。2004 年,“日通” 牌藏药荣获自治区首届科技成果展示会优秀展览奖;2005 年,日通藏药厂被评为 “昌都地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006 年,被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评为 “质量信誉 AAA 级企业”。 此外,章松深知藏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1998 年,他毅然办起日通藏医藏药培训基地,每年从农牧区招收学员,为他们提供系统的藏医和藏药知识及临床实践培训。基地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年龄参差不齐。为让学员们安心学习,章松为家境贫困的学员免去学费和住宿费,还邀请远在拉萨的师兄弟义务授课。经过多年努力,一批又一批学员从这里毕业,他们带着所学知识回到农牧区,成为当地群众健康的守护者,极大地缓解了农牧区群众就医难的问题,为藏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学术钻研,传承藏医文化 在繁忙的医疗与制药工作之余,章松始终保持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他坚持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研,针对当地气候特点、发病规律,开展多发病、疑难病症的专题研究。尤其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高血压、风湿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他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撰写了《藏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方法》《180 例风湿症治疗疗效观察》《然纳桑培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研究报告》等多篇学术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后,得到业内广泛好评。这些论文不仅是他个人临床经验的总结,更是对藏医药学术领域的重要贡献,为藏医药的现代化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与实践依据。 同时,章松积极投身于挖掘、整理古医药文献的工作中。他深知这些古老文献是藏医药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经验。通过对古医药文献的深入研究,他不断汲取精华,将传统藏医药理论与现代临床实践相结合,为传统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让古老的藏医药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多年来,章松荣获民族团结楷模、西藏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诸多称号,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面对这些荣誉,他始终保持谦逊,他说:“我当藏医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传承藏医药优秀文化,为患者减轻疾病痛苦。这是我一生的追求,也是我对病患的庄严承诺。” 章松以其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卓越的成就,成为西藏藏医药领域的一面旗帜,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投身于藏医药事业,为守护民众健康、传承民族文化不懈奋斗。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章松将继续在藏医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更多的传奇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