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胜东: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
孔胜东,1964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汉族男性,中共党员,他不仅是党的十七大代表,更是杭州公交领域的一面旗帜,曾担任浙江省杭州公交集团28路车驾驶员,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无数感人篇章。
1982年11月,高中刚毕业的孔胜东踏入杭州公交大修厂,成为一名机修钳工。彼时,汽修厂环境恶劣,噪音轰鸣、油污遍布,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可18岁的孔胜东毫无怨言,一心跟着老师傅钻研技术。短短不到一年,他就熟练掌握了榔头、扳手的使用,学会了磨钻头,扎实的技术让他在第二年便荣获“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因表现格外突出,厂里推荐他入党,孔胜东在入党申请书中郑重许下“努力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1986年,孔胜东积极响应“为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作贡献”的号召,决定义务修理自行车。他先将自己的自行车反复拆装两遍,摸索修理门道,随后在自家附近的中山北路和百井坊巷交叉口,竖起一块写着“为您服务,义务修车”的牌子,就此开启长达38年的义务修车之路。此后,每个周六晚上,不论风雨,他都准时出摊,就连除夕、新婚第二天也从未间断。他不仅分文不取,还常自掏腰包购置小配件、承担电费,截至2024年8月,经他义务修理的自行车超过4万辆次。
1992年,公司调整公交采购模式,孔胜东婉拒去办公室任职的机会,连续递交3份报告,主动申请成为乘务员。他表示,乘务员人手紧张,年轻人理应站出来担起责任。1993年1月,他正式成为杭州公交三公司28路公交车的乘务员,全身心投入售票、讲解、清洁车辆等工作,对岗位满怀热爱。1994年,他凭借出色表现,荣获浙江省青年志愿者、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和建设部劳动模范等称号;1995年,又获评浙江省青年之星。
1996年,杭州公交推行无人售票,乘务员岗位面临取消,司机岗位因工作辛苦无人愿意接手,孔胜东再次挺身而出,主动申请转岗。1997年8月,他成功转型,成为28路公交车驾驶员。在27年的司机生涯里,他安全行驶总里程达85.09万公里,实现零违章、零事故,凭借过硬的驾驶技术与贴心服务,赢得乘客“放心车”的赞誉。为给乘客提供便利,尤其是方便外地乘客出行,孔胜东精心设计制作沿线导游图、车辆转乘示意图放置在车厢内,还在“为民服务箱”里常备晕车药、扇子、雨披等物品。1999年6月起,他每日在家烧好开水带到车上,自费购置31000多只一次性茶杯、45余斤茶叶,供乘客免费饮用。从事司乘工作10多年间,他收到表扬信(电)超2000件,却无一例投诉,他驾驶的公交车被乘客亲切称为“乘客之家”。2000年,孔胜东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和中国百优青年志愿者;2005年,当选首届杭州市“道德模范”;2007年,光荣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
2012年初,孔胜东所在的杭州公交三公司成立“孔胜东志愿服务队”,全公司200多人踊跃报名;他所在社区也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服务队。2015年10月,孔胜东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016年,作为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受邀登上央视春晚舞台;2017年12月16日,在杭州市总工会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当选为副主席。2023年9月20日上午,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杭州站起跑仪式上,孔胜东担任第5棒火炬手,传递亚运精神。2024年8月30日,孔胜东最后一次驾驶28路公交车,9月1日正式退休。
退休后的孔胜东并未停下奉献的脚步,2024年9月19日,他宣布以个人名义成立“孔胜东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全力投身公益事业。该中心位于天水街道仓桥社区,预计10月初正式启用。
除了本职工作与义务修车,孔胜东还是一名“反扒”志愿者。一次,公交车上有乘客发现装着1500元住院费的钱包被盗,孔胜东凭借冷静观察,锁定怀疑对象,通过攻心战术,迫使小偷承认盗窃并归还钱包,随后与乘客一同将扒手扭送至公安机关。多年来,他帮助乘客找回钱包30余只、手机15只,折合人民币35000多元。
孔胜东用42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从机修钳工到乘务员,再到驾驶员,他扎根一线、兢兢业业;38年义务修车,风雨无阻;积极参与“反扒”,守护乘客财产安全。他先后荣获建设部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杭州市道德模范、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等诸多荣誉,成为当之无愧的“杭州活雷锋”,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在平凡岗位上追求不凡,为社会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