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男,汉族,1974年1月生,浙江瑞安人,民革党员,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1993年9月创办杭州绿盛食品有限公司,现任杭州绿盛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 兼任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青联常委、中国侨联常委、全国侨联特聘专家、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省侨联副主席、浙江省科协常委、浙江省知联会副会长、浙江省海创会会长、浙江省侨界青年联合会会长等职务。
林东:从“牛肉干大王”到新能源先锋的跨界传奇
在浙江杭州上城区的商业版图中,林东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无畏的勇气、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不同领域开疆拓土,缔造了令人瞩目的商业成就,其人生轨迹宛如一部跌宕起伏、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创业史诗。
1970年,林东出生于温州瑞安。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商业传奇,浓厚的商业氛围从小便在他心中种下了创业的种子。儿时的林东,就展现出与同龄人不同的独立与果敢。在成长过程中,他对市场动态和商业运作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常常观察身边的小生意,思考其中的门道。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席卷中国大地,各种商业机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切都被年少的林东看在眼里,也更加坚定了他未来投身商业的决心。
1993年,年仅23岁的林东,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毅然踏上了创业之路。他向家人借了30万元,决心在食品行业闯出一片天地。当时,饮料行业正蓬勃发展,娃哈哈、健力宝等品牌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商机。于是,他创立了杭州绿盛食品有限公司,以果粒橙为主打产品。然而,初次创业的林东便遭遇了沉重的打击。由于产品推出时间错过了饮料销售旺季,大量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但这次挫折并未让林东退缩,反而让他深刻认识到了解市场需求、把握时机的重要性。
此后两年,林东并未气馁,他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不服输的精神,再次向亲友借来40万元,继续在食品行业摸索前行。他尝试过生产棒冰、牛奶等产品,亲自参与从设备采购、厂房选址到原料进货的每一个环节。为了打开市场,他日夜奔波,四处推销产品。然而,市场反馈不佳,大量资金投入广告后,企业现金流愈发紧张,厂房和设备的不断翻新与折旧也让成本居高不下。到1995年,林东的创业本金几乎亏得一干二净,仅剩下1万多元,第二次、第三次创业接连失败,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1995年春节,对林东来说是一段无比灰暗的时光。巨额债务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不敢出门,也无颜回家。但林东骨子里那股坚韧不拔的劲儿,让他在绝境中依然保持着对市场的敏锐观察。春节过后,他深入市场调研,发现双汇火腿肠和沙爹牛肉干十分畅销。经过分析,他发现火腿肠生产线初期投资高达百万元,以他当时的资金状况难以企及,而牛肉干生产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于是,他果断决定拿着仅剩的1万多元,投身牛肉干生产。
林东每天骑着三轮车,前往杭州肉联厂购买75公斤牛肉,再将其制成牛肉干,亲自搬运到商场、菜市场门口摆摊叫卖。他精心钻研牛肉干的制作工艺,不断调整口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凭借着独特的口感和实惠的价格,他的牛肉干逐渐受到市场认可,销量越来越好。从最初的每天75公斤,到后来的150公斤、300公斤,生意规模不断扩大。不到一年时间,他就靠着卖牛肉干攒下的钱,还清了之前所有的债务。这次成功让林东看到了希望,也让他坚定了在牛肉干领域深耕的决心。
此后,林东开始对“绿盛”品牌进行精心打造。他投入资金进行生产线改造,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模式,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他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塑造,通过参加各类食品展销会、投放广告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在他的努力下,“绿盛”牛肉干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消费者喜爱的品牌,产品畅销全国。一步一步,绿盛集团发展成为现代化食品集团,年销售额从最初的几十万元增长至数亿元,林东也因此成为浙江有名的“牛肉干大王” 。
然而,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林东并未满足于现状。2000年前后,已经在牛肉干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他,深感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和企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为了寻求突破,他毅然决定赴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并于2001年获得MBA硕士学位。在留学期间,他深入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商业运作模式,研究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发展历程,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这段海外求学经历,如同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他对企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规划。
留学归来的林东,带着先进的理念和宏大的蓝图,对绿盛集团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改造。他在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推出多种口味和品类的牛肉干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渠道建设方面,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与各大超市、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在品牌塑造上,强化品牌文化内涵,将绿盛打造成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观的品牌。在他的带领下,绿盛集团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销售业绩连续多年实现大幅增长。
但林东的商业野心不止于此,他时刻关注着市场动态,寻找着新的商业机遇。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当时,全球能源问题日益凸显,新能源开发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林东敏锐地察觉到,潮流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尽管这一领域技术难度高、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且国内相关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但他骨子里那股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让他毫不犹豫地决定投身其中。
2009年,林东结识了联合流体力学专家黄长征和新材料专家丁兴者,三人一拍即合,共同在洛杉矶创办了美国联合动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专注于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的研发。为了深入了解潮流能发电技术,林东频繁奔赴美国、英国、法国、韩国等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回国后,他带领LHD海归科研团队,在杭州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全身心投入到潮流能发电站的研制工作中,并先后投入2亿元资金。
在研发过程中,林东团队遭遇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潮流能发电站技术壁垒极高,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难题。其中,涡轮轴承的密封圈问题成为了项目推进的一大阻碍。由于潮汐发电水轮机的密封圈与船舶螺旋桨的密封圈有着本质区别,其在轴向推力旋转运动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复杂的受力环境,国内外均无法采购到合适的产品。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林东四处寻求解决方案,他投入500万元科研经费,向高校院所求助,却得到了“根本不可能”的回复。但林东没有放弃,他日夜钻研,查阅大量资料,甚至在梦中都在思考解决方案。终于,在一次梦境中,他受到潜艇推进器轴承密封箱原理的启发,带领团队研发出了“海洋潮汐能轴系密封保护系统”,成功解决了这一关键技术难题,并获得了发明专利。
2013年,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了国家海洋局的专项支持,项目也被列为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这无疑为项目的推进注入了强大动力。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反复试验,2016年7月27日,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首期1兆瓦机组在舟山顺利下海;同年8月26日,成功并入国家电网。2017年5月25日,该项目开始全天候发电并网,实现了大功率发电、稳定发电、并入电网三大跨越,建成了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也使中国成为继英国、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全面掌握潮流能发电并网技术的国家。
此后,林东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2018年11月29日和12月29日,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第二代0.4兆瓦机组、第三代0.3兆瓦机组相继顺利下海发电,项目投入运行的装机量达到1.7兆瓦。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台连续发电并网运行的海洋潮流能发电设备,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始终保持着技术领先地位。林东带领团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优化,降低发电成本。他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份可行性分析报告介绍,LHD第一代机组度电成本为106元/千瓦时,经过几次技术更迭,第四代机组度电成本已降至1元/千瓦时,逐渐具备了规模应用场景。他预计,到LHD第七代机组成型时,潮流能发电成本将低于0.3元/千瓦时,真正打开一个万亿级海洋清洁能源产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奔波于全国各地,对发电机组生产和投用进行实地考察,计划在2025年实现第四代LHD发电机组的量产,进一步推动潮流能发电并网技术的发展。
除了在商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林东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担任众多社会职务,履行社会责任。他兼任全国青联常委、全国侨联常委、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省侨联副主席、浙江省科协十届常委、浙江省海创会会长、杭州市青联副主席、温州市青联副主席等社会职务,为行业发展、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先后荣获2006年“十大浙江省年度经济人物”、2006年“浙江省十大青年创业之星”、2007年第八届“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首届“浙商创新大奖”、2008年第六届“十大风云浙商”、2009年第十届“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2010年首届“浙江青年年度人物”、2012年浙江省侨界“强浙江”十大杰出青年、2013年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创业创新奖”、2014年世界杭商大会“青年领军人物”、2015年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杰出浙商奖”、2015年度中国长三角青商领袖、2016年第六届中国侨届贡献(创新成果)奖等诸多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从初出茅庐的创业青年,到称霸牛肉干行业的“大王”,再到新能源领域的开拓者,林东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了什么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坚韧不拔的企业家精神。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创业者勇敢追求梦想,在不同领域不断探索、突破,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林东将继续带领他的团队,在商业和科技的道路上创造更多的辉煌,为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