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宜阳[明][公元1511年-1572年] 上海市闵行区人物 董宜阳(1511~1572),字子元,别号七休居士、紫冈山樵,是明嘉靖时期的一位诗人。宋朝南渡之时,他的先辈从洛阳搬迁至吴会,之后又迁徙到沙冈(今马桥乡一带)。董宜阳拜天台王度以及同府的徐献忠为师,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都未能中第,于是放弃了科举之路。他每日读书可达万言,广泛涉猎周、秦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各类小说,以及国家掌故、郡县文献等书籍。在诗歌创作方面,他以高适、岑参为宗,晚年尤其喜爱长庆年间元稹、白居易的诗体,擅长写作古诗,其诗风清醇、质朴、典雅。平日里,他在家中或者校勘诵读书史、临摹古代石刻,或者吟诗作文,对世俗之事一概不过问。有一位老友在浙西担任巡抚,有人送钱给董宜阳,求他帮忙引荐,董宜阳严词拒绝。他十分看重手足情谊,将祖传产业全部交给弟弟,自己独自撑起门户。他曾居住在紫冈,还修筑了紫冈草堂,因此人们称他为“紫冈”(也有人称“紫光”)先生。现今马桥乡紫藤村的古紫藤,相传就是他亲手栽种的。 主要作品 董宜阳极为热心于收集整理乡邦文献。他著述和辑录了众多作品,包括《云间近代人物志》《皇明名臣琬琰录》《中园杂记》《上海纪变》《董氏族谱》《松志备遗》《皇明先哲金石录》《金石林》《紫冈集》《兰金集》《云间诗文选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