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傅廷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傅廷栋

傅廷栋[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像 广东云浮市郁南县人物
傅廷栋,一位在油菜遗传育种领域成绩斐然的科学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更是中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科研智慧,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油菜产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
1938 年 9 月 9 日,傅廷栋出生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天花塘乡塘村。命运在他年幼时便显露出残酷的一面,5 岁时,父母亲相继离世,他只能与叔父、堂兄等亲人一同生活 。尽管成长环境艰难,但傅廷栋对知识的渴望从未消减。他完成了 4 年多的小学学业后,凭借自身努力考入连滩镇第五初级中学 。1951 年,从该校毕业后,因家境贫寒,考虑到家乡的广东省喜泉农业职业学校免收学费,且少年傅廷栋本就对生物满怀热忱,尤其喜爱养鸡、养虫、养鱼等,便毅然报考了这所农校 。1954 年,傅廷栋从喜泉农校(现肇庆农校)农艺科顺利毕业,随后被分配到广东省中山县农业局横栏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启了他与农业相关的职业生涯 。
1956 年,国务院发出《动员在职干部报考高等学校》的通知,这一契机降临,傅廷栋成功获批报考,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 。在大学期间,他勤奋刻苦,系统学习农学知识,于 1960 年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1962 年,傅廷栋又成功考取油菜遗传育种学家刘后利教授的研究生,成为新中国首位油菜遗传育种方向的研究生 。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他深入开展不同生育期甘蓝型油菜品种形态及生理特性的研究,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在油菜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5 年,傅廷栋顺利完成硕士学业,继续留校投身教学与科研工作 。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傅廷栋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被破格晋升为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副教授 。在此期间,他担任华中农业大学作物育种教研室副主任,后又出任农学系副主任,一边承担教学管理工作,一边坚持科研探索 。1981 年至 1982 年,傅廷栋前往原西德哥廷根大学合作开展油菜育种研究,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进一步拓宽了科研视野,提升了专业素养 。1987 年,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突出的科研成果,他晋升为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此后,他的科研之路愈发辉煌 。1991 年 7 月 10 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第八届国际油菜大会上,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专门为傅廷栋举行颁奖仪式,授予他世界油菜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杰出科学家” 奖章和证书,以表彰他在油菜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 。1993 年,傅廷栋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开始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油菜科研人才 。1995 年 5 月,他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 年,又当选为第三世界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国际科研舞台上闪耀的中国之星 。
在科研成就方面,傅廷栋堪称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1972 年,他在国际上率先发现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这一重大发现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照亮了杂交油菜实用化的漫漫长路 。在此之前,国际上众多科研团队一直在苦苦寻觅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而傅廷栋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在学校的试验田里一次性发现了 19 株 “波里马雄性不育型” 油菜 。这一发现意义非凡,在世界油菜杂交种应用的第一个 10 年(1985—1994 年),约 70% 的油菜三系杂交种都是利用他发现的 PolCMS 育成的 。1975 年,他又在中国国内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其杂种,比常规品种增产 20%,为中国油菜产量的提升做出了突破性贡献 。此后,他陆续育成华杂 2 号、3 号、4 号等 15 个优质高产杂交油菜品种,这些品种在生产上得到广泛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近亿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油菜产业的发展 。2017 年,傅廷栋团队成功育成中国第一个抗根肿病(4 号小种)的油菜杂交种华油杂 62R,有效解决了油菜生产中面临的重大病害难题 。除了品种选育,傅廷栋还积极拓展油菜的应用领域,在北方麦后的秋闲地、南方稻后的冬闲田研究和推广复种饲料(绿肥)油菜,这一举措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秋冬青饲料不足以及盐碱地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已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 。
在学术著作方面,根据 2020 年 7 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傅廷栋著有《杂交油菜的育种与应用》等多部专著,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 100 多篇 。他的这些著作和论文,不仅是对自己科研成果的系统总结,更为后来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
在人才培养上,傅廷栋同样不遗余力 。他在教学中主讲过《作物育种学》《油菜遗传育种学》《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作物品质育种》等多门课程,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将复杂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根据 2020 年 10 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他已培养博士、硕士 40 余人,这些学生如今已成为各自所在单位的学术骨干 。例如,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杨光圣在 1995 年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他始终坚信,农业科研必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因此,他常对学生说:“跟我一起天天下地!” 他要求学生必须深入实践,在田间地头感受实际问题,因为脱离生产实际的研究毫无意义,尤其是对于农业院校的学生而言 。在华中农业大学,师生们都熟知 “傅氏六件套”—— 草帽、挎包、深筒靴、水壶、工作服、笔记本,这六件物品见证了傅廷栋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田间的科研岁月 。他身着大褂,常被误认成普通农民,但正是这样一位朴实无华的科学家,赢得了国际油菜界专家们的由衷钦佩 。
傅廷栋还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与行业发展 。1996 年,他将国家奖励个人的五万元 “何梁何利奖金” 用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设立 “优秀特困生自强奖” 和 “优秀学生奖” 。2001 年,他又把个人所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三十万元奖金捐作奖学金 。此后,傅廷栋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旨在激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2008 年,他第三次将个人所获奖金十万元捐作植科院 “傅廷栋奖学金” 。在社会任职方面,他身兼数职,如 1992 年起担任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常委,1996 年至 2005 年担任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2005 年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林学部主任,2005 年至 2009 年担任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主席,2007 年担任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主席等 。他还担任着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全国农业专家咨询团成员等众多职务,积极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油菜科研和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
傅廷栋在其漫长的科研生涯中,收获了无数荣誉 。1978 年,他荣获湖北省 “优秀科技工作者” 称号,同年,其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其杂种选育” 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0 年,他被评为部级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1 年,他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荣获 GCIRC 杰出科学家奖、被评为国家 “七五” 科技攻关有突出贡献人员 。1992 年,他被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 称号,再次获评湖北省 “优秀科技工作者” 。1993 年,他成为国家级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5 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6 年,他获得首届亿利达科学技术奖,被评为国家 “八五” 科技攻关有突出贡献人员,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1 年,他获得湖北省政府最高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2002 年,他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2003 年,他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农业科学奖 。2007 年,他获得印度 MRPC 颁发的油菜研究终身成果奖(第一次向印度以外学者颁发) 。2008 年,他荣获中华农业英才奖 。2017 年 5 月 25 日,他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1 年 2 月 25 日,他荣获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称号 。2024 年 1 月 10 日,他被评为第九届湖北省敬业奉献模范 。
傅廷栋的一生,是为油菜科研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油菜遗传育种领域书写了壮丽的篇章,为中国油菜产业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和成就,将永远激励着后来的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前行 。

上一篇:黄俊英下一篇:林一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郁南县人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奥运会冠军
中国内地女演员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明末清初书法家,画家,医学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