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王伯乔

公元1871年-1944年,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

王伯乔公元1871年-1944年,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 四川内江市威远县人物

王伯乔(1871~1944),字贞杰,威远县向义镇里河沟人,少年时代曾就读于1874年由四川学政张之洞创办的成都尊经书院,师从经学大师王闿运,四川留法预备校毕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四川总督岑春煊为训练新军,开办了“四川武备学堂”,王伯乔任教官。宣统元年(1909),王伯乔随四川新军协统钟颖率兵入藏,任秘书长。到藏后任驻藏大臣衙门参议,后升至参赞,继任登科府府官(四品)。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任川边经略史署参赞。时任川边经略史的尹昌衡为王伯乔在武备学堂的学生,因师生关系而交往密切。1920年,王伯乔任华法教育会四川分会评议部评议员,推荐大批有为青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王伯乔退隐官场,住在成都文庙后街,与刘泌子、吴虞等过从甚密。1932年举家迁回威远县凉水井居住。1928年,与画家王松岩在自流井倡导成立戊辰书画会,王伯乔担任书法指导,热心指导后辈。1944年阴历五月初三,王伯乔逝世于威远凉水井老宅,享年73岁。

作为满清官僚的王伯乔,却是一个开明人士。他让女儿加入“天足会”,从小不缠足;他结识反清的革命党人,1906年,秋瑾在上海创建中国公学,王伯乔托革命人士吕丹书送14岁的长子王大亮去该校读书。王大亮毕业于北洋大学采矿系,后担任华北最大煤矿——开滦煤矿总工程师达十年之久。王伯乔的其他子女也先后到北京就读中国最好的大学,其弟去日本留学,后来接管了四川第一个制碱厂。

王伯乔退隐威远后,经常周济穷人。每年春节前都要拿出两石五斗米(约一千余斤)、一头猪(腌肉),分送给穷困的乡邻过年。他利用自己丰富的藏书,开办了“威远伯乔家庭图书馆”,免费对县内民众开放借阅。从其手书对联“新得园林栽树法,喜闻子弟读书声”里,可感受他以书育人的愉悦心情。他还长期订阅《新华日报》,年逾七十,还从儿子王秋成(地下党员)处拿到《联共党史简明教程》来阅读,并打算用蝇头小楷抄写传给后人。在他的影响下,其子女及孙辈中,有五人参加中共地下组织。两个孙女一为新四军,一为八路军。他家经营的海井,也成了掩护地下党和筹措活动经费的据点。

作为书法家的王伯乔,他潜心研究《石门颂》、《金刚经》,尤喜隶书纵逸奔放之风格,并自号“墨棣”,“所书碑匾闻名于本县及成都等地。”他的字“官求不到”、“商求不到”,却主动为治病救人的“博济生”中药堂写堂号,为四川大学图书馆写匾额,为自贡市盐场写“盐源”。其为人的高风亮节可见一斑。

可惜的是,王伯乔的书法作品在县内留存极少,民国时题写的“崇福煤矿”及“弥陀寺”,因煤矿关闭和寺庙拆除而被毁。仅存于龙会镇的“七七抗战建国纪念碑”,题款为“七十老兵王贞杰书”,这处题字也因原碑迁址重建,在镶嵌磁片时部分损伤了原貌。特别是王伯乔珍藏的名人字画——包括李叔同写的“佛”、于右任写的“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包括他的姻亲包弼臣的字画、碑帖,家庭图书馆万余册图书也因各种原因失散了。(冷国文)

  同年(公元1871年)出生的名人:范洪兴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颜蕴三下一篇:胡素民
中国第二大姓氏
奥运会冠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纵横家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国务院原副总理
开国少将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原湖南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落马官员
湖北省委书记
革命烈士
传奇仁商
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
新中国古典学学脉奠基人、古典学家、翻译家
讽刺诗人]
著名国画家
奥运会冠军
国民党爱国将领
保路先锋
革命烈士
著名词作家
威远县
四川内江市威远县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