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前92年-前59年),即海昏侯,又称西汉废帝,出生于昌邑国昌邑县(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 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后元元年(前88年),昌邑哀王刘髆去世。 始元元年(前86年),刘贺嗣位第二位昌邑王,时年四五岁。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霍光辅佐根基浅薄的昌邑王刘贺登临大宝。即位之后的刘贺既缺乏宫廷政治经验,又不愿充当权臣霍光的傀儡,便与心腹密谋除去霍光。但因阴谋泄露,被霍光以行为“淫乱”、危及社稷为由而废黜,时距刘贺即位仅27日。上官太后诏令刘贺回到昌邑国故地,后昌邑群臣悉灭,昌邑王国被废除,降为山阳郡。 元康三年(前63年),汉宣帝诏封刘贺为海昏侯。四月,刘贺前往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就国。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去世。 2016年3月2日,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人确认为西汉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随着墓葬大量文物出土,或可还原一个真实的刘贺。 汉废帝刘贺:命运跌宕的传奇藩王与短暂帝王 汉废帝刘贺(公元前 92 年 — 公元前 59 年),籍贯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他是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之一,仅在位 27 天即遭废黜。刘贺一生命运起伏极大,从昌邑王到短暂称帝,再到被废,其经历充满了戏剧性。他行事风格颇为荒诞,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却又充满争议的一笔。 一、出身王侯,继承王位 刘贺出生于汉武帝征和元年(公元前 92 年),他的父亲是汉武帝刘彻第五子刘髆。天汉四年(公元前 97 年),刘髆被封为昌邑王,封地位于今山东巨野一带。刘髆虽为皇子,但在汉武帝众多儿子中并不突出,他在昌邑王的位置上度过了相对平淡的一生,于后元元年(公元前 88 年)去世。刘髆去世后,年仅 5 岁的刘贺继承了昌邑王的爵位,成为第二代昌邑王。 在昌邑国,刘贺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或许是缺乏良好的教导,亦或是自身性格使然,刘贺逐渐养成了放纵不羁、行事荒诞的性格。他对学习毫无兴趣,整日只知与身边的奴仆嬉戏玩乐,肆意妄为,不遵守礼仪规范。其行为举止常常违背常理,令当地官员和百姓大为不解,在昌邑国,刘贺的名声并不好。但此时的他,只是偏居一隅的藩王,其荒诞行为也未引起朝廷过多关注。 二、意外登基,荒诞执政 公元前 74 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其无子,皇位继承问题成为朝廷的头等大事。当时掌握朝政大权的霍光,在权衡之后,决定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霍光此举,一方面是因为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另一方面,或许他认为刘贺年少且久居藩国,根基不深,容易掌控。 当朝廷使者到达昌邑国宣布要迎立刘贺为帝时,刘贺及其身边的人都欣喜若狂。刘贺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兴奋之情,立刻准备启程前往长安。在前往长安的途中,刘贺的荒诞行为就开始暴露无遗。他不顾礼仪,一路狂奔,累死了不少马匹。路过弘农时,他还让奴仆用装衣物的车辆装载抢来的女子,带入自己的住所。到达长安后,刘贺依旧没有收敛。在汉昭帝的丧期内,他不但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悲痛,反而照常饮酒作乐,甚至私下购买鸡、猪来吃。 登基之后,刘贺更是变本加厉。他将自己在昌邑国的亲信大量带入长安,封官进爵,试图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势力。他完全不理会朝廷的规章制度,随意发号施令,扰乱了朝廷的正常秩序。据史书记载,在他在位的短短 27 天里,就下达了 1127 道诏书,平均每天要下 40 多道,内容多为一些荒诞不经之事,如随意赏赐财物给身边的奴仆等。他还经常在皇宫内举行各种游乐活动,与宫女们肆意玩乐,完全没有皇帝的威严。 刘贺的种种荒诞行为,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强烈不满。霍光等大臣原本希望刘贺能够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在他们的辅佐下治理好国家,但刘贺的表现让他们大失所望。霍光意识到,如果继续让刘贺在位,将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于是,霍光联合朝中其他大臣,向当时的太皇太后上官氏(霍光外孙女)上奏,历数刘贺的种种罪行,请求废黜刘贺。太皇太后同意了霍光等人的请求。 三、被废归藩,命运转折 公元前 74 年,在霍光等人的安排下,上官太后召集百官,宣布废黜刘贺。当刘贺得知此事时,试图反抗,但最终被霍光等人制服。霍光亲自上前解下刘贺身上的玺印绶带,将其交给太皇太后。刘贺就这样在仅仅当了 27 天皇帝后,被废黜了皇位。 被废之后,刘贺被遣返回昌邑国。他的昌邑王爵位也被剥夺,昔日的荣华富贵瞬间化为泡影。朝廷只给他留下了 2000 户食邑,以供他生活。曾经的亲信们也因他的被废受到牵连,大多被处死。刘贺从高高在上的皇帝,一下子变成了被朝廷监视的对象,生活陷入了巨大的落差之中。回到昌邑国后,刘贺闭门不出,过着孤独且沉闷的生活。他的行为也变得更加低调,或许是经历了这次重大挫折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错。 四、再度封王,最终病逝 元康三年(公元前 63 年),汉宣帝刘询即位后,念及刘贺乃汉武帝之孙,且已受到惩罚,便对他进行了重新封王,将其封为海昏侯,封地在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南昌)。刘贺再次成为诸侯王,生活似乎有了一些转机。但他的命运并未就此平静。到达海昏国后,刘贺依旧受到朝廷的严密监视。有人告发刘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来往,孙万世问刘贺:“当初被废时,为何不坚守不出宫,斩杀霍光,却听凭别人夺去玺印绶带呢?” 刘贺说:“是啊,当时太年幼,真是大大的失策啊。” 此事被上报朝廷后,汉宣帝下诏削减刘贺食邑三千户。 经此一事,刘贺更加谨慎小心。但长期的抑郁和生活的不如意,还是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神爵三年(公元前 59 年),刘贺在海昏国去世,年仅 34 岁。刘贺去世后,他的海昏侯爵位由他的儿子刘充国继承,但刘充国不久后也去世了。后来,刘贺的另一个儿子刘奉亲被立为海昏侯,海昏侯国得以延续。 刘贺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他的命运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巨大的起伏,从藩王到皇帝,再到被废,最后又被重新封王。他的荒诞行为虽备受争议,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他的故事,成为了西汉历史上一段独特的篇章,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无论是他在位时的荒唐行径,还是被废后的落寞生活,都给人们留下了诸多思考,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