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朱见澍

明英宗朱祁镇第五子
朱见澍[明][公元1452年-1472年,明英宗朱祁镇第五子]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朱见澍生于景泰三年二月十一日(1452年3月12日),逝于成化八年九月十二日(1472年10月13日)。他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五子,母庄静安荣淑妃高氏,出生于南宫。

朱见澍出生时,其父朱祁镇正被朱祁钰幽禁在南宫。当时,朱祁钰将朱祁镇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废了,降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同时将朱祁镇的次子朱见清封为荣王,四子朱见淳封为许王。朱见澍的童年就在这充满变数的南宫中度过。

天顺元年(1457年),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复辟成功,重新登上皇位。同年三月,朱祁镇分封诸王,朱见澍被封为秀王。当时他年仅六岁,并未立即就藩。

成化元年(1465年)二月,十三岁的朱见澍正式出阁入驻诸王府。秀王每年的岁禄为一万石,但在就藩之前,每年仅领取本色米三千石以及钞一万贯。朝廷还为朱见澍调拨了六百校尉、一千名群牧所军士和一百名随侍军士,并任命翰林院检讨刘诚、赵锐分别担任秀王府的左、右长史,中书舍人赵资、张政分别出任正、副审理,侍诏梁善、蔡弘远担任纪善。

成化三年(1467年)十月,太傅、会昌侯孙继宗出任正使,太子少保、礼部尚书陈文充任副使,将中城兵马指挥黄昱之女黄氏册封为秀王妃。

成化六年(1470年),朱见澍十九岁,前往汝宁府(今河南汝南县)就藩。就藩途中,他担心队伍会打扰沿途百姓,于是下令日夜兼程,将原本需两日走完的路程压缩为一日,尽量减少对百姓的影响,百姓们纷纷称赞他体恤民情。

到达汝宁府后,朱见澍的王府规制窄小,且损毁脱落难以安住。他将此情况上奏宪宗,宪宗责令工部处理,工部员外郎邵能因工程质量问题被停薪留职,命其再赴汝宁府修缮王府。

朱见澍在当地以贤明著称,《弇山堂别集》称其“有贤声”。他喜欢读书,长史刘诚献《千秋日鉴录》,他朝夕诵读。王府位于学宫附近,侍从建议他迁走文庙以扩大王府,朱见澍拒绝道:“居近学宫,时时闻弦颂声,顾不美乎!”他认为住在学宫附近,能时常听到学子们的读书声,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有一次,王府长史刘诚与赵锐在讨论《尚书·西伯戡黎》时,就究竟是文王还是武王覆灭了商朝域内的三黎国引发激烈争执,二人争得面红耳赤。朱见澍见状说道:“经义未有定论,不嫌往复。今若此,非先皇帝简二先生意也。”他认为经书中的学问本无定论,大家可以多讨论交流,但不应如此争执,以免违背先皇派长史辅佐他的初衷。

然而,朱见澍身体不佳。成化八年(1472年),他病重,宪宗得知后立刻派御医前往诊治,但仍未能挽回他的生命,同年九月十二日,朱见澍去世,年仅二十一岁。他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秀王爵位无人承袭,封国被除。

按照惯例,亲王去世后应葬于封地,但宪宗怜悯秀王妃母女孤苦无依,下令将朱见澍的灵柩运回京城安葬,还将他的两个女儿接进宫中抚养,后来一人封为顺义郡主,一人封为兴济郡主。朱见澍也因此成为明朝第一位在封国去世后还能送回北京安葬的亲王。

朱见深后来将自己的同母弟崇王朱见泽改封到汝宁府,汝宁府的王府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增修。

朱见澍短暂的一生,虽没有在政治上有重大作为,但他体恤百姓、谦逊好学、宽厚待人,在宗室中以贤明著称,其事迹在当时和后世都被人们所传颂,他的早逝也令人惋惜。他作为明朝宗室的一员,其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皇室的一些生活侧面和政治制度。
上一篇:永福公主下一篇:隆庆公主
明朝开国皇帝
国务院原总理
南宋哲学家
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
画家
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革命烈士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革命烈士
落马官员
明清小说四大家
明朝开国皇帝
明初道士
明朝末年名将
明朝开国功臣
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明朝官员
孝勇双全
明代潮汕文化巨擘
明末清初杰出的书法家、文学家
明英宗朱祁镇第五子
明英宗朱祁镇第五子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