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曹振镛

清公元1755年-1835年

曹振镛清公元1755年-1835年 安徽黄山市歙县人物

曹振镛(1755——1835),字俪生,安徽歙县人。由于他一切言行举止,寸步不离经典,所以官运亨通,乾隆时官居侍读学士;嘉庆朝拜体仁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并曾“代君三月”;到了道光时,又为军机大臣,晋升武英殿大学士,充-房总师傅,入值南书房,赐太子太傅衔,并且绘形图影于紫光阁,列为国家功臣,堪称权倾朝野,显赫无比。道光十五年(1835),曹振镛死,道光皇帝为表彰其“品节”,特旨赐谥“文正”,更是身后殊荣。须知在封建社会,死后能够赐谥“文正”的,堪称寥寥无几,曹振镛仕途之顺,作为三朝元老而不倒,最后以至高无上的“文正”美谥善终,实属历代罕见。

曹振镛之所以能够成为整个清代罕有的“恩遇极隆,身名俱泰”的“不倒翁”,与他的为官之道大有关系。他为人十分圆滑,尤其懂得见风使舵,终生恪守“多磕头,少说话”的做官“六字诀”,是一个典型的唯唯诺诺、帝云亦云和一切以皇帝意志为转移的奴才型官僚。有一次,他的一个门生被调入京,前来向他请教做官诀窍,他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表现出十足的奴才性格。

道光皇帝继位以后,日夜沉浸在酒 中,懒理朝政,不耐看“高盈数尺”的奏折,但又担心臣子们趁机蒙骗自己,更怕假手于人会导致大权旁落,因此深感为难。于是他把曹振镛叫来,问曹有何良策,曹振镛为迎合“圣心”,便出谋划策说:“皇上几暇,但抽阅数本,见有点画缪误者,即用朱笔抹出。发出后,臣下传观,知已览所及,细微不遗,自不敢迨忽从事矣。”既不用看许多,又能够让臣子知道皇帝连错别字这样的小缪误都能看出来,从而根本不敢蒙骗皇帝,这种馊主意堪称一举两得,当然能够讨得皇帝欢心,于是道光皇帝大喜,又给曹振镛加官进爵。只是此风一出,一时间臣子们就把心思全部放在练习书法上,所有奏折都是工工整整的楷书,至于内容就不在乎了,因为他们都知道皇帝是只看书写不看内容的。曹振镛首倡的这种恶习很快就波染到科举考试上,只要楷书出色的都能够录取,举子们当然也就不重视考试内容了,结果选拔出来的-大部分都是绣花枕头式的草包和只知道奔走利禄的蛀虫。因此,当时就有人评论说:“道光以来,世风柔靡,实本于此。”可见曹振镛的恶作剧,实在有不可推卸的罪责。

曹振镛虽然还不是很大的-,但他也是个可贪就贪的利禄之徒。他的贪主要表现在以各种所谓“人情来往”的名义收取重礼,其一是借用自己几乎每科科考都是总主考的帽子,门生故旧特别多,经常以“恩师”的身份收取重礼,如名人书画、珍稀古书、各种古董等,所以他家门口经常是车水马龙,家里是门庭若市,来者全是有所托的送礼之人;其二是冬夏两季,大肆收取各地-的所谓“炭敬”(取暖烤火费)、“冰敬”(防暑降温费),敛财也很多。虽然他上面有道光皇帝宠护着,但是仍然有人对他的伪君子言行十分不满,所以他刚死后不久,就有人借用他的“文正”谥号写了一副讽刺对联送到他府上,假借吊唁名义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他的真面目。其联曰:

焉用文,阅试卷偏旁必黜,是以谓之文;

奚有正,收炭敬细大不捐,则不得其正。

  曹振镛相关谥号为“文正”的历朝名人清道光朝军机大臣

  同年(公元1755年)出生的名人:郝懿行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查道下一篇:鲍光豹
中国工程院院士
应县人物
北宋大臣、将领
成都红旗连锁董事长
沛县人物
革命烈士
原中共上海市市长
中国近代军事、政治人物
东汉末年权臣,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明朝首辅
清代文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务院原副总理
明朝海盗首领
清代四大制墨名家
明代商人兼海盗
明朝海盗首领
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山毛峰创始人
中国第一位动画片女导演
嘉庆时期的进士
歙县
安徽黄山市歙县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