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郑汝璋

公元1884年-1962年

郑汝璋公元1884年-1962年 浙江温州苍南人物

郑汝璋(1884~1962),字孟特(一作曼特,又作孟达),号曼庵。东括底村(在括山乡)人。从小聪慧,5岁入私塾。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考取县生员第二名。后去日本留学,攻读法政。回国后,于宣统二年(1910)部试,获奖,为法政科举人。第二年,钦点为七品小京官,改为即用知县,分发安徽。

民国成立后,历任鄞县地方检察厅检察官,丽水、杭县、金华等地方审判厅厅长,金(华)、衢(州)、严(州)三府十九县法院院长,浙江高等法院第二分院院长,嘉兴地方法院院长。民国37年(1948),被选为-候补-。

在浙江省司法界数十年工作中,郑汝璋以清廉、谨慎著名。

抗日战争期间,有外地教员被控“煽动群众抗捐,辱骂政府官员”。按战时治安条例,“破坏抗战”应处以死刑。案由上报到省院,郑汝璋亲自审讯,被告宣称:“平时致力宣传抗日,为促使抗战胜利,故揭发土豪-捐款及徇私包庇壮丁等劣迹,何来破坏?”汝璋审阅案由后,认为所控不符事实,被告至多不过思想言论“偏激”,便宣告无罪释放。

回乡探亲期间,他也为乡里做了些好事。民国33年3月,江南发生大刀会事变,县长张韶舞出动大军进剿,焚烧钱库街,扬言将血洗江南诸乡镇。乡人惶恐,纷纷要求郑汝璋出面。他走访了温州专员及驻军十六旅廖指挥官,廖说这次是镇压刀匪叛乱,郑汝璋说:“明明是民变,不属于匪乱,却如此到处烧杀,使无辜良民株连受难,岂非-!”对方无言答对,沿海数万居民生命财产才得以保全。

作为一个法官,郑汝璋却“既狎岩壑,更耽吟事,自少至老,抱一而专”。60岁时,《抱一庐诗存》印行,温州学者刘贞晦(景晨)在序中说:“夫诗以言志,务真切温厚,然后足存。君生平践履笃实,不矜才使气,诗如其人。”“自倭寇窜扰东南,君弃官隐于义乌山中,既而归其乡平阳东括之故庐。倭寇就降,司法官起用旧人,君年甫六十,顾无再出意,胸怀恬淡,读其诗者,可以概见之矣。”

解放后,浙江省主席谭震林召见他,问他可记得当初被释放的教师,他说:“依稀记得,但已忘了姓名。”谭说:“此人现在北京政务院某部工作,托我打听你的下落,并嘱代为问好。”又问他从前在任上千过多少好事,答:“好事谈不上,只是尽其职责而已。”

  同年(公元1884年)出生的名人:嵇芩孙

  • 郑奕奏 (1903~1993)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 上一篇:饶维岸下一篇:叶适今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
    肃宁县人物
    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奋进实干家
    中国滑板运动员
    唐朝诗人,唐朝宰相
    清朝直隶总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
    得利斯集团前任董事长
    清康熙官员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