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尚长荣

南宫市

尚长荣南宫市 河北邢台市南宫市人物

尚长荣,上海京剧院演员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传承人。曾三次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和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以及文化部“文华表演奖”等。原名尚叔欣。1940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县,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之第三子,当代最负盛名的净角艺术家。开创了架子花脸铜锤唱,铜锤花脸架子演的艺术模式。 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 ,曾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

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

艺术经历

尚长荣从小受到家庭艺术熏淘,五岁登台,十岁正式拜师学京剧花脸,先后师从陈富瑞、苏连汉、侯喜瑞等名家。师从名净陈富瑞,学《草桥关》、《铡美案》、《御果园》、《锁五龙》、 《芦花荡》、《丁甲山》等戏,边学边演出。1956年开始主演《姚刚》、《敬德装疯》、《黑旋风李逵》、 《将相和》等戏。1959年随父尚小云调到陕西省京剧团当演员,其后,又拜侯喜瑞为师,得其真传《盗御马》、《取洛阳》等戏。1988年调入上海京剧院。90年代初, 应邀到上海主演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扮演曹操,唱做俱佳,该剧走红,尚长荣享誉大江南北并正式调 往上海京剧院。之后,他又排演了《牛皋招亲》、《莽张飞》、《姚期》等戏。2000年参演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歌曲:《明星反串闹新春》。1995年参演春晚《打龙袍》选段。

艺术特色

尚长荣工花脸,不仅以侯喜瑞先生为师,学"侯派"架子花脸,而且兼学金少山、裘盛戎创成的"金"、"裘"两派铜锤花脸,所以他在唱做方面都达到高水平。《将相和》的廉颇,是归工铜锤花脸的角色,以唱为主,做当然也很重要,长荣先生演此角色极为传神,刻画人物生动之极。这应该是他兼学"侯"、"裘"两派取得的成就。

尚长荣的表演在注重京剧传统手法的同时与现代文化意识有机融合,强调以京剧固有的表现手法和技法刻画人物,表现情感,注重心理体验,力求把握情感的细微之处,并通过严格的规范化的技法表现出来。他有一副训练有素的好嗓子,唱功吃重的“铜锤戏”和做表繁难的“架子花”均能驾驭,形成了极富个人特色的表演风格。

勤奋好学

他勤奋好学,功力深厚,积极进取,坚持走铜锤花脸、架子花脸兼优并举的路子,突出了唱做结合、歌舞结合,走出了一条将“架子花脸铜锤唱”与“铜锤花脸架子功”相结合的道路。他在唱念的音量、音色上,高低收放、粗细刚柔上,都比传统的规范反差大得多;他在做工身段上,于注意工架的洗练、凝重、边式的同时 又透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他在体验与表现、程式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等等的对立统一上,运用自如。缘于师调及严父督导,扎实地继承了京剧花脸艺术“唱、念、做、打”的各项技艺,深得“发于内而形于外”表演精髓。评论界认为,尚长荣在当代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
人物关系:父亲:尚小云 姊妹:尚秀琴 丈夫:任志秋 外甥:任二娟 老师:侯喜瑞 师爷:萧长华 同学:袁国林 马崇仁
  相关院校:
上海戏剧学院 尚姓名人堂

  • 尚红 临床检验诊断及艾滋病防治学家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杜志民下一篇:丁肃清
明朝兵部尚书
公元1919年-2015年
河北邢台市南宫市人物
公元1928年-2009年
河北邢台市南宫市人物
公元1909年-1991年
河北邢台市南宫市人物
公元1908年-1967年
河北邢台市南宫市人物
公元1914年-1938年
河北邢台市南宫市人物
公元1911年-2007年
河北邢台市南宫市人物
公元1923年-2012年
河北邢台市南宫市人物
南宫市
河北邢台市南宫市人物
公元1911年-1936年,革命烈士
河北邢台市南宫市人物
南宫市
河北邢台市南宫市人物
河北邢台市南宫市人物
主演电视剧 主演电影 安宁区
甘肃兰州安宁区人物
主演电视剧 七里河区
甘肃兰州七里河区人物
南宫市
河北邢台市南宫市人物
主演电视剧 主演电影 阿勒泰市
新疆自治区阿勒泰阿勒泰市人物
主演电视剧 西乡塘区
广西自治区南宁西乡塘区人物
主演电视剧 榆社县
山西晋中市榆社县人物
主演电视剧 新荣区
山西大同市新荣区人物
安新
河北雄安新区安新人物
主演电视剧 主演电影 朝阳区
北京市朝阳区人物
东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东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主演电视剧 乌鲁木齐 沙依巴克区 天山区 乌鲁木齐
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