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张锳

清公元1791年-1856年

张锳清公元1791年-1856年 河北沧州市南皮县人物

张锳(1791年—1856年),字右甫,一字春潭,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

张锳少时勤奋攻读,知识广博。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桃知县来黔,历任清平、安化、贵筑、威宁、古州诸州县官,以清明廉洁、勤于政事、兴学育人著有治绩,升黎平知府。二十一年(1841年)署兴义府知府,升遵义府知府、贵西道道尹,未久,要求还任兴义府知府。咸丰五年(1855年)升贵东道道尹,翌年病逝于任上。

张锳先后任兴义府知府10余年,培修招堤风景名胜,修葺“明十八先生”祠墓,开辟府城通广西的驿道,主修《兴义府志》,政绩卓著,尤以兴学育人受到社会广泛称赏。见府城珠泉书院破败不堪,便率先捐廉俸银1000两,倡导士绅捐银2000两,重建书院,并更名桅峰书院,所余银两用于修葺“明十八先生祠”和增建城乡义学。兴义府试院规格狭小,房屋倾圮,张锳自捐廉俸银1000两,并向府属各州县劝捐银30800两,亲作规划设计,选派得力士绅管理,严格监督施工,一年多时间竣工,新试院规模宏阔,建筑精良,时称“甲于天下”。还用节余的银两为前来应试的学子添置一应用具,受到合府学子的称赞。桅峰书院藏书寡少,张锳一面将自己携带的书籍千余册献出,一面捐资、集资派人到贵阳、成都、广州等地购回一批书籍,使广大学子求知欲得到满足,知识面扩大。

张锳厚爱积极向上的青年学子,不惜重金延聘名师到桅峰书院执教;听政之余,他常到书院与学生谈学论艺,并亲自评阅学生课卷,鼓励诸生无论在培养品德、操行上,还是在钻研学业上,都应相互切磋砥砺,取人所长,补已所短。张锳还经常训示随其到兴义府求学的子侄张之洞、张之渊、张之清,要求他们不能沾染纨绔习气,要与府学诸生友善、互学。在张锳的不懈努力下,兴义府学风兴盛,培养出一批人才。10余年间,考取举人20余名、贡生8名、进士2名,比较知名的有官到内阁学士的景其浚、诗人张国华、书院山长贵天乙等人,民间称为“旷古未有”。

张锳之子张之洞(1837年——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出生于贵阳六洞桥。自幼聪明好学,7岁时随父到兴义府城就读,13岁始回河北原籍应试,考取秀才;15岁时赴顺天府乡试中举人第一名,成“解元”;26岁考取进士第二名,成为“探花”。曾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光绪初年出任山西巡抚,升两广总督,调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后入京任军机大臣,兼管学部事务。张之洞是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清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学者,著有《张文襄公全集》行世。其《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名噪一时。


人物关系:儿子:张之洞 曾孙:张厚粲 张仁侃

  同年(公元1791年)出生的名人:吴健彰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赵连甲下一篇:张植信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航空工业学校原党委书记
西汉开国智囊
中央政治局委员
战国谋略大师,连横破局者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清末浙江湖州南浔镇巨商
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
革命烈士
清公元1864年-?
河北沧州市南皮县人物
公元1910年-2007年
河北沧州市盐山县人物
公元1986年-2015年
河北沧州市吴桥县人物
中国田径运动员
河北沧州市沧县人物
公元1898年-1949年
河北沧州市泊头人物
公元1939年-2008年
河北沧州市南皮县人物
公元1894年-1972年
河北沧州市河间人物
公元1865年-1938年
河北沧州市河间人物
公元1875年-1941年
河北沧州市河间人物
公元1893年-1938年,抗日英烈
河北沧州市河间人物
公元1898年-1937年,抗日英烈
河北沧州市河间人物
公元1924年-2012年
河北沧州市任丘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