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公元1915年-2002年]
李贵,1915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人生轨迹,紧密交织着国家的革命、建设与发展历程,在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1931年,李贵于临河一校求学时,便崭露头角。彼时,校长开除进步学生,引发公愤,在中共地下党员刘进仁的带领下,李贵与侯野峰、訾秉节、贺瑞林等进步学生积极投身学潮,这场斗争不仅迫使校长认错,更如同一束光,引领李贵踏上革命道路。此后,他以乡村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活跃在抗日救亡的前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李贵与侯野峰等人加入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民众教育馆“学友会”,不遗余力地宣传抗日,用知识与热血点燃民众的爱国热情。1938年,经刘进仁介绍,李贵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侯野峰成立中共临河知识分子支部,自此,临河一校成为河套地区抗日宣传的坚固阵地,培育了无数爱国志士。
1939年,李贵奔赴延安,先后在中央组织部训练班、陕北公学、中央党校深造,期间担任陕北公学学生会副主任,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理论知识与领导经验。1942年,他调任西北公学教务处指导员,为革命事业培育人才。抗战胜利后,李贵重返绥远,历任绥蒙情报处绥南情报站站长、绥蒙公安局情报科副科长、包头市公安局副局长等职,在隐蔽战线上与敌人斗智斗勇,为保卫革命成果立下汗马功劳。1949年5月,他随华北人民政府驻绥远省联络处进驻归绥市(今呼和浩特市),全力保障《绥远协议》的落实,守护地方安宁。
绥远和平解放后,李贵回到河套地区,出任陕坝地委委员、公安处处长。当时,河套地区匪患猖獗,国民党残兵与特务暗中勾结,残害共产党基层干部。李贵亲率队伍,深入乡村,乔装侦察,在解放军的协同作战下,历经一年艰苦奋战,成功肃清残匪、特务,将土匪兼“剿共司令”张巴子绳之以法,擒获国民党少将特务组长李再,为当地百姓铲除了心头大患,老电影《沙漠剿匪记》《虎穴追踪》便取材于此。随后,李贵调至绥远省公安厅,先后担任副处长、处长、副厅长,持续为地方治安稳定贡献力量。
1957年,李贵投身大兴安岭内蒙古森林工业管理局,担任党委副书记、局长。面对林区采伐方针的争议,他力排众议,坚决反对“皆伐”,主张“间伐”,保护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他的远见卓识得到乌兰夫和王铎等自治区领导的认可,为林区的生态保护与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1963年,李贵转任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凭借出色政绩,于1965年出任呼和浩特市委第一书记。他团结干部群众,贯彻民族政策,使市委领导班子焕发生机,赢得乌兰夫的高度赞誉,为呼和浩特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然而,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李贵因受乌兰夫牵连,遭受残酷迫害。他被诬陷为“反革命政变”急先锋,惨遭批斗、关押长达七年,身心备受折磨。但他始终坚守信仰,意志如钢,展现出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1972年,李贵重获自由,出任包头市委副书记。1974年,内蒙古党委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巴盟盟委第一书记,旨在提升河套地区粮食产量。李贵深入调研,发现土地盐碱化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即启动开挖总排干沟工程。他身先士卒,带领15万军民,顶寒风、战黄沙,仅用三个月便完成总排干沟的开挖任务,为河套灌区根治盐碱化奠定基础。此后,巴盟农业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名副其实的“塞外粮仓”,李贵也因此被尊称为“挖沟书记”,他所倡导的“总干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巴盟人奋勇前行。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乌兰夫担任中央统战部部长。1977年,经乌兰夫推荐,李贵出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成为乌兰夫的得力助手。在中央统战部工作期间,李贵积极投身多项重要工作。他协助乌兰夫为李维汉平反昭雪,推动全国统战系统拨乱反正,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全面落实民族资产阶级政策,归还其被查抄财产,改善生活待遇,消除历史遗留问题;组织起草《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实施方案》,使几十万“右派”分子重获新生,为国家发展凝聚力量;参与起草《民族区域自治法》,深入调研少数民族地区情况,确保法律既能维护国家统一,又能保障少数民族平等自治权利。经过多年努力,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施行,开启了中国民族工作法制化的新纪元。
此外,李贵还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宗教政策、侨务政策、工商业者政策、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特赦和宽大释放人员政策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国家的团结稳定、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是乌兰夫的得力臂膀,更是中国民族法制建设的杰出推动者。
1994年,李贵光荣离休,结束了为党和人民事业辛勤奉献的漫长征程。2002年8月28日,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7岁。李贵病重期间及逝世后,李瑞环、胡锦涛、曾庆红、布赫、王兆国等同志以不同方式表达慰问与哀悼,深切缅怀他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他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人民福祉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功绩与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激励着后人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