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王玺

明公元1405年-1452年

王玺明公元1405年-1452年 四川绵阳市平武县人物

王玺(1405-1452),字廷璋,祖籍河北,生于龙州(今绵阳市平武县)。其祖先王行俭是南宋末年进士,因守土有功,被封为龙州三寨长官司(即土司),子孙世袭其职,镇守一方。王玺为第十代土司。

明宣德二年(1427)、宣德八年,松潘少数民族两次叛乱,王玺奉调出征,很快平叛,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0立下战功。宣德九年,朝廷褒奖王玺,将龙州升为宣抚司,王玺由从七品土判官越级升为正六品宣抚司佥事,并加封昭信校尉。

由于王氏土司家族是经由读书进入仕途的,所以既非常重视子孙教育,又在守土一方的同时,不忘改善民生,发展地方文教。《明史》记载王玺政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辟东南堡栈”,发展民族地区交通,方便了龙州与内地的往来;二是“劝民开垦,民始丰饶”;三是“为郡兴学,聘硕儒鲁卓吾先生,涵育人才”。

王玺的另一大功绩就是主持修建平武报恩寺。正统四年(1439),王玺为表达对朝廷忠心,能“朝夕祝延圣寿”,拿出赏银,筹划修建报恩寺。此举遭到朝廷大臣反对,但明英宗认为王玺是感恩朝廷,而且自筹资金,遂允其修建。正统五年,王玺得到敕旨后,聘请参与修建紫禁城的工匠20余人,到平武主持修建。在修建时坚持高规格、高质量,采用清一色的楠木,设计独特,施工精细。汉、藏、羌、氐等各族人民积极投工,经过7年的营造,终于完成了主体工程。王玺不久病逝,临终交代子孙一定要修好报恩寺。到天顺四年(1460),第十一代土司、王玺之子王鉴终于完成了寺内佛像、壁画等工程。

报恩寺虽为王玺感谢皇恩之作,但却为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其修建完全按照《营造法式》严格施工,处处体现了宋元与明清建筑的上下承袭关系,是一部活的建筑学“教课书”。其结构酷似北京紫禁城,所以又称“深山王宫”。全寺占地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18平方米,经历550余年漫长岁月和多次大地震考验,至今仍然屹立在平武县城,成为王玺留给后世的一座宝贵财富。1996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公元1405年)出生的名人:朱瞻墉

  • 王靖国 (1893~1952)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 上一篇:孙桐生下一篇:陈开沚
    中国第二大姓氏
    奥运会冠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纵横家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国务院原副总理
    开国少将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原湖南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落马官员
    湖北省委书记
    明公元1405年-1452年
    四川绵阳市平武县人物
    平武县
    四川绵阳市平武县人物
    公元1895年-1994年
    四川绵阳市平武县人物
    平武县
    四川绵阳市平武县人物
    公元1951年-1993年,曾福兴
    四川绵阳市平武县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