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王铭章

公元1893年-1938年,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王铭章公元1893年-1938年,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物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

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台儿庄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2014年9月, 王铭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

王铭章1893年7月4日生。自幼由叔祖父王心田资助,就学于新都县高等小学,1909年毕业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五期。

辛亥秋,四川保路运动兴起,王铭章激于义愤,参加了保路同志军的反清作战。一九一二年,王与陆小第四、五两期同学百余人反对四川政府改组陆军小学堂,愤然离故赴南京。二次革命时,王铭章与同学参加了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英士指挥的进攻江南制造局的战斗。后返川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4年毕业,分发川军第二师刘存厚部任排长。

1914年军校毕业后派任四川陆军第2师(师长刘存厚)第4旅(旅长刘成勋)第7团(团长汪可权)少尉排长。

1917年7月升任第2师直属混成旅(旅长汪可权)第2团(团长陈国栋)中尉连长。

1918年1月所部改称第23混成旅(旅长汪可权)第2团(团长陈国栋),升任上尉连长。5月第2团扩编为第4师(师长刘成勋)第7旅(旅长陈国栋),升任第13团(团长段荣宗)第1营少校营长。

1920年8月所部改称四川陆军第3军(军长刘成勋)独立旅(旅长陈国栋)第1团(团长段荣宗),升任第1营少校营长。9月所部扩编为第7师(师长陈国栋)第13旅(旅长段荣宗)第25团,升任中校团长。

1924年4月第13旅扩编为第13师(师长段荣宗)第25旅(辖两团),升任上校旅长。同月16日加陆军少将衔。

1925年4月代理第13师师长。9月实任第13师(辖两旅)少将师长。

1926年,川西北屯殖军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副军长孙震,王铭章任第四师师长。

1927年4月第13师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田颂尧)第1路(司令孙震)第3混成旅(辖两团),降任少将旅长。

1928年10月混3旅扩编为第29军第2路(辖两旅),升任中将司令。

1931年9月所部改编为第29军第4师(辖三旅),改任中将师长。

1933年,四川军阀对川陕革0据地发起“三路围攻”,王铭章任左纵队总指挥,担任主攻,为红四方面军击败。此后,曾数次与红军交战。

1935年10月,二十九军改编为四十一军,孙震任军长,王铭章任一二二师师长,授陆军少将,辖三0、三六六两个旅共四个团。

1936年2月26日叙任陆军少将。10月28日晋任陆军中将。11月12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

1938年3月17日在山东滕县与日军作战时阵亡。4月6日追赠陆军二级上将。

  王铭章相关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

  经历历史事件:

徐州会战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解固基下一篇:李东恒
中国第二大姓氏
奥运会冠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纵横家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国务院原副总理
开国少将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原湖南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北省委书记
落马官员
清朝官吏
经济学家
最佳散文奖
成都高新区工委主任
作家、神话学家
公元1905年-1988年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物
公元1906年-1928年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物
公元1902年-1928年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物
公元1902年-1996年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物
元公元1222年-1284年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物
清公元1840年-1911年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物
公元1914年-198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