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惠宁,一位政治生涯丰富且贡献卓越的领导干部,以沉稳坚毅的性格、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在不同地区、不同关键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骆惠宁于 1954 年 10 月出生,籍贯为浙江义乌。他的成长经历伴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在早期岁月中,便深刻体会到生活的磨砺与挑战。1970 年 9 月,年仅 16 岁的骆惠宁成为安徽省马鞍山市郊区的一名知青,投身到广阔的农村土地上。知青生活虽然艰苦,但这段经历却锤炼了他的意志,使他真切地贴近基层民众,深入了解了民生百态,为他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对人民深厚的情感。 1971 年 10 月,骆惠宁进入安徽省马鞍山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成为了一名工人。在炼钢一线,他与工友们一同挥洒汗水,为钢铁生产贡献力量。凭借自身努力与积极表现,不久后他被调至厂团委担任干事,开始参与组织青年工作,这段经历初步展现了他在组织协调方面的能力。 1978 年,全国迎来了教育事业的重大变革,恢复高考为无数人打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骆惠宁也抓住了这个机遇,成功考入安徽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在大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养分,课堂上认真聆听教授们的讲解,课后深入研究各类经济理论书籍,积极参与学术讨论,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1982 年 8 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迈出了职业生涯的重要一步,进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担任正科级秘书。在此岗位上,他负责处理各类文件、协调各方事务,锻炼了自身的综合协调能力和对政务工作的全局把控能力。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1985 年 5 月,骆惠宁迎来了工作领域的拓展,调任安徽省外经贸委。他先后担任引进处副处长、技术进出口处副处长及处长等职务。在这期间,为提升自身专业素养,1988 年 9 月至 1989 年 9 月,他前往安徽大学外语系进修,强化了语言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对外经贸工作。1991 年 9 月至 1992 年 6 月,骆惠宁参加了安徽省委党校进修班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政治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在省外经贸委工作期间,他积极推动安徽省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引进外资、技术及推动省内企业 “走出去” 出谋划策,积累了丰富的经济领域工作经验。 1993 年 3 月,骆惠宁升任安徽省外经贸委副主任、省外经贸厅副厅长,职责范围进一步扩大。他积极参与制定和执行安徽省的外经贸政策,推动外经贸体制改革,促进了安徽省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1995 年 4 月,他转任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工作重点转向综合协调省政府各项工作,保障政府运转的高效顺畅。1997 年 1 月,骆惠宁担任安徽省政府秘书长,继续在省政府的核心枢纽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为政府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有力支持。 1998 年 2 月,骆惠宁开启了地方主政生涯,出任安徽省巢湖地委书记。在巢湖任职期间,他深入调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立足巢湖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策略。他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福祉,努力提升巢湖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1999 年 10 月,他调任安徽省委宣传部部长,开始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发光发热。1999 年 12 月,他担任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在任期间,他积极推动安徽省的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创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升了安徽的文化软实力和对外形象。同时,在 1999 年 9 月至 2002 年 1 月期间,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得了管理学硕士学位,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更好地开展领导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2003 年 4 月,骆惠宁的工作地域发生重大变化,他调任青海省委副书记。到青海后,他迅速投入工作,深入了解青海的省情,积极参与青海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2004 年 12 月,他兼任省委党校校长,重视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2000 年 9 月至 2003 年 7 月,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在青海工作的多年间,骆惠宁为青海的稳定与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推动了青海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民族团结等多方面的进步。 2010 年 1 月,骆惠宁出任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肩负起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任。在省长任上,他积极推动青海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如发展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原特色农牧业等,促进了青海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将青海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他大力推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青海的发展条件。在他的领导下,青海在民生保障、教育医疗、科技创新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3 年 3 月,骆惠宁担任青海省委书记,全面主持青海工作。他带领青海省委一班人,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推动青海在经济转型、生态保护、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他提出了一系列符合青海实际的发展战略,如 “生态立省” 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带领青海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实现了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 年 4 月至 2016 年 6 月期间,他还兼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加强了对地方立法和监督工作的领导,为青海的法治建设和民主政治发展作出了贡献。 2016 年 6 月,骆惠宁调任山西省委书记。彼时,山西正面临着经济转型、政治生态修复等诸多挑战。到山西后,他迅速深入调研,了解山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举措。在政治生态建设方面,他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山西政治生态实现由 “乱” 转 “治”。在经济发展方面,他积极推动山西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绿色、智能、高效方向转型。同时,他重视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引进,为山西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他的带领下,山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0 月,他兼任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进一步加强了对山西地方工作的领导与监督。 2019 年 12 月,骆惠宁出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新的岗位上为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贡献智慧。2020 年 1 月,65 岁的骆惠宁迎来了新的重要使命,赴香港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他成为历任香港中联办主任中,唯一一位在任前有过主政地方经验的主任。2 月 13 日,他兼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在香港工作期间,正值香港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他坚定贯彻中央对港方针政策,积极推动香港各界团结奋斗,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2020 年 7 月,他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为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和香港社会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香港的三年时间里,骆惠宁积极促进香港与内地的交流合作,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香港的发展和 “一国两制” 事业的行稳致远付出了诸多努力。 2023 年 1 月,骆惠宁卸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职务。同年 4 月,他担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央第八指导组组长,继续在新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主题教育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指导和保障。 从基层知青到在国家重要岗位上发挥关键作用,骆惠宁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敬业精神。他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为地方发展和国家建设辛勤耕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领导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为广大干部树立了榜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