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康斯坦丁・契尔年科

苏联第 6 任最高领导人
 康斯坦丁・契尔年科
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1911-1985)
生卒时间:1911年9月24日(沙俄西伯利亚大捷西村镇)—1985年3月10日(苏联莫斯科)
籍贯:苏联西伯利亚大捷西村镇(今属俄罗斯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新村区),农民家庭出身,少年时期曾为雇工,后通过苏共基层工作逐步晋升。
:生平事迹:
:1. 早年与基层崛起(1911-1964):
- 1931年加入苏共,早期在西伯利亚从事共青团和地方党务工作,历任区党委宣传部长、边疆区党委教育主任等职。
- 1945年毕业于苏共中央高级党校,后调任摩尔达维亚(今摩尔多瓦),任州党委书记、党中央宣传部长,因忠诚干练被勃列日涅夫(时任摩尔达维亚第一书记)赏识,成为其心腹。
- 1956年调入莫斯科,任苏共中央宣传鼓动部处长,1960年起负责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秘书处,参与高层事务。
:2. 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核心幕僚(1964-1982):
- 1964年勃列日涅夫发动政变推翻赫鲁晓夫后,契尔年科任苏共中央总务部部长(1965-1976),主管领导人内务、安全及文书工作,成为勃列日涅夫“宫廷总管”。
- 1976年晋升中央书记,1978年入政治局,长期负责意识形态和党务,支持勃列日涅夫的保守路线,反对激进改革。
:3. 暮年执政与过渡(1984-1985):
继位背景: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契尔年科因党内保守派支持,在安德罗波夫(1982-1984)病逝后,于1984年2月接任苏共总书记(时年73岁),4月兼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执政困境:任职时已患严重肺气肿、心脏病,长期卧床,实际履职不足半年。政策上延续安德罗波夫的经济试验(如扩大企业自主权),但未突破体制僵化;意识形态领域强调“完善发达社会主义”,试图遏制自由化思潮,成效甚微。
外交保守:对美态度强硬,拒绝中导条约谈判(直至1984年底态度软化);对东欧严控,中苏关系停滞。
权力斗争:据史料披露,他曾通过篡改安德罗波夫的遗嘱文件(1983年),排除戈尔巴乔夫的继位可能,最终靠保守派支持上台,暴露苏联高层“老年政治”的僵化。
:4. 逝世与影响:
- 1985年3月10日因多器官衰竭去世,葬于克里姆林宫墓园,成为苏联解体前最后一位入葬“名人墓”的领导人。
- 契尔年科的13个月任期是苏联历史的“真空期”,其无能与保守加速了体制危机,直接促成戈尔巴乔夫(54岁)上台,开启激进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序幕。
:历史定位:
契尔年科是勃列日涅夫时代官僚体系的典型代表,以忠诚而非能力上位,暮年执政成为苏联“老人政治”的缩影。他的短暂任期既未挽救体制僵化,也未推动改革,反而因权力斗争暴露苏共高层的腐朽。尽管被历史淡忘,但其继位与病逝标志着苏联从“停滞时代”向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转折点。
(注:生卒时间、籍贯以俄官方档案及地方志为准,生平融合苏共解密文件、当事人回忆录及近年史学研究,侧重事件时序与权力逻辑。)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大丰区人物
新鸿基地产的创办人之一
开国少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中央顾问委员会原委员
澳大利亚自由党政治家
长征女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坚毅无畏的革命先驱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卫立煌将军的妻子
[公元1900年-1985年] 江苏省南京人物
原吉林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开国上将、军事家
开国大校
开国大校
革命烈士
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开国大校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苏联第 6 任最高领导人
苏联第3任最高领导人
苏联缔造者
苏联第 5 任最高领导人
苏联第四任最高领导人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
俄罗斯第4任 总统
俄罗斯第1任总统
苏联首任总书记
俄罗斯五任总统
苏联第 6 任最高领导人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