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朱棡

明公元1358年-1398年

朱棡明公元1358年-1398年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人物

朱㭎[gāng](1358年12月18日-1398年3月30日):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生于元朝至正十八年十一月,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马秀英所生嫡三子,明成祖朱棣之兄。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封晋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太原。

朱棡,史称其“嫡三子”,为马皇后所出。生于元末至正十八年(1358)十一月。洪武二年确定分封之制后,洪武三年(1370)四月,授封晋王,山西行省太原府为其就藩之地。但一因其当时没有成年,仅12岁,二因其时国都尚未正式确定,三因藩地虽定王府却未行建,所以,一直到洪武十一年(1378),他20岁时,才落藩太原,成为名副其实之藩王,史称晋恭王。晋王朱棡,卒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三月,死在其父朱元璋之前,在藩地二十年整,逝世时40岁不足。

晋王朱棡,生于元末天下大乱,长于其父戎马彊场、反元建明之时。战争之惨烈,生命之倏忽,杀戮之随意,从小耳濡目染,冶铸其嗜杀、残暴、妄为之性格。史称朱棡“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然,性骄,在国多不法”(见《明史·诸王传》)。可谓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豪气十足,聪明多智,目空一切,在未就藩太原之前,便以无视法纪、恣意妄为而闻名。

朱元璋对自己的这个三儿子,非常器重,指望他文武兼备,长成后为皇朝戍守表里山河、地处北陲的军事要地山西,建功立业,遂封朱棡为晋王。在就藩之前,朱元璋请编修《元史》的明初知名学者、朝廷重臣宋濂为朱棡的国学师傅,教其经史文法;请朝臣、名著明初的书法大家杜环为朱棡的书法师傅,亲授其书定法度。习文之余,还严命朱棡骑马射箭,专钻武功,研习兵法。对父皇之命,朱棡言听计从,十余年辛苦不辍,终于练就一身文韬武略。洪武十一年(1378),朱棡年整20,行将就藩前夕,朱元璋又诏命其完婚,将开国功臣、小时玩伴、追随自己半生的永平侯谢成之女纳聘为朱棡之妻,以谢成为晋府之相,辅佐其婿。如此精心安排,足见身为父皇的朱元璋,对其“嫡三子”晋王朱棡,关爱有加,期望之高。

在奉皇命、父命就藩太原的途中,离开皇都南京、不再有所顾忌的晋王朱棡,暴戾之气如脱缰之马,肆意横行。对其父亲派的御厨,大加鞭笞。岂知此“膳夫”(厨师)乃朱元璋心腹,追随主子半世,颇得皇帝信赖。朱皇上委其服务于爱子朱棡,原本就有两意,一是伺膳,一是耳目,个中足见朱家皇上猜疑之心颇深。朱棡不知里就,严笞膳夫,尚未到藩地太原,消息早反馈至皇帝老子之耳。朱元璋得知朱棡“旧病”复发,即刻正书斥责,戒其小心,不得妄为,吓得朱棡上疏检讨,不敢造次。

朱棡就藩太原后,住进谢成精心打造之晋王宫府,自此“天高皇帝远”,晋省数第一,为严控所属兵众,分彊众官,尝对冒犯者、违令者,施以“奔马裂人”之酷刑,一时间属下、众官,噤若寒蝉,晋省大治。明之初年,北元势力虽弱还强,常常觊觎北陲,牧马燕晋之地。时明朝元戎宿将或被诛杀,或被羁囚,或不委重任,北边防务倚重于晋、燕二王。晋王为长,气使颐指,且不若燕王城府深邃,所以与蒙元哒、瓦刺之役,多悉命于晋王朱棡。朝中大将戎边者如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等,虽位显功高,亦节制于晋王之下,凡“出塞征战,筑城屯田,非大事可以不奏(奏报朝廷)而行。”(见《明史·诸王传》、吴晗《朱元璋传》)晋王朱棡之权势,足见一斑。

洪武二十四年(1391),有弹劾朱棡之疏报于朱元璋。“言告棡藏兵五台山中”,“有异谋”,并“采铁于山涧冶制兵器。”(见 《阳曲县志》、《明史·诸王传》、《朱元璋传》)朱元璋见疏,“大怒,立欲重罪之”。皇太子朱标闻讯,力谏,请查实再行问罪。朱元璋则速命太子朱标巡安北边,先燕而后晋。(一说先秦而后晋)朱棡不知太子此巡之目的,盛情款待其兄皇太子。太子亦邀朱棡与之同行,十余日间同至河南,出晋省朱棡势力之外,太子乃告朱棡有劾之事,并宣诏其入朝待处。朱棡闻诏,魂魄俱散,归得南京,被废为庶人。

朱棡究竟有无谋反之心之举,史无确载,不得而知。史仅称,他与其兄朱标皇太子“友爱弥笃”,太子至善,对弟有恻隐之心。在南京的日日夜夜,朱棡惊惧万分,日夜号泣,朱皇上对他严加训斥戒谕颇深。他亦俯首贴耳,唯命是从。最终可能是事出有因,而查无实据,“诏复其爵,敕令归国。”(见《朱元璋传》、《阳曲县志》)经此一番折腾,朱棡心性大变,从事恭慎,与原判若两人,甚至对晋府“长史(属吏)桂彦良、汪河皆有礼”(见《阳曲县志》)。

朱棡自为晋王,在藩地太原多有创建。洪武十五年(1382),其生母皇后病逝,朱棡捶胸顿足,悲不胜悲,然后诏命,不敢回京奔丧。为纪念慈母孝慈高皇后,急差岳丈永平侯谢成,奏请朱元璋钦准建寺以祀。次年朝廷恩准,即选址白马寺旧址、晋王府东南吉地,创启宗山寺,由晋府右护卫指挥使袁弘任监修。由于是敕建,历时八年,终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竣工,定名崇善寺,“俨若仙宫,不惟甲于太原,诚盖晋国第一之伟观”,被誉为“会城第一丛林”。

在先,就藩太原不久,朱棡地生人疏,颇为怀念父母和金陵语软花香的日子,遂发念建一家庙供拜皇帝老子和皇后老娘。然他深知当今皇上虽为生父,却对诸子律令颇严,且疑心甚重,便上奏请盖太原皇庙,以尽忠孝。对朱棡此举朱元璋大加赞赏,钦准。于是,朱棡请晋府相、岳丈谢成奉敕建。今存之太原皇庙便起建于洪武初年,成为太原乃至晋省等级最高的皇家建筑,大殿、偏殿、后殿、宫门、照壁,一色黄琉璃瓦,全为宫廷式。主建筑均坐落于汉白玉丹墀之上,龙云装饰,和玺彩画。规模一采皇家,气势颇为雄伟。中供奉皇帝、皇后牌位,凡京师大典,皇室婚冠,生辰,死忌,及上谥,册封,新皇登基等等,均在皇庙举事,奉告祖先。

可能是被惊吓之故,自洪武二十四年,朱棡因罪诏返京师,被削爵,被戒谕,后虽复爵还国,且岳丈永平侯谢成又在洪武二十七年坐罪被诛,使朱棡惶惶不可终日,心存惊惧。逮洪武三十一年 (1398)四月十六日,年方40岁、正值壮年之际的朱棡,撒手人寰,忽然逝去,葬城郊驼山,未与发妻谢氏合墓,谥“恭王”。

关于晋王世家,《明史》、地方“府志”、“县志”都载:晋国始于恭王朱棡,终于末王朱求桂,明末,太原城被义军攻破末王朱求桂,被李自成所执,“不知所终。”但此载与史不符。1955年朱求桂墓在山西榆次发现,从朱求桂《墓志》得知,他在崇祯三年(1630)十一月死去,他的儿子朱审煊在其死前的八月才封世子。可见晋王朱求桂并非“末代晋王”,其子朱审煊在他死前封世子、死后继晋王之爵,时距李自成破太原府尚早14年。而在《清世祖实录》中亦有“赏故明晋王朱审煊等人银两”之载。可知“末代晋王朱审煊”,既未死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之手,又未死于新建之清王朝,直至顺治帝入关,定鼎北京,末代晋王仍得到新朝之呵护,迄洪武三年至崇祯十七年,晋王传十二世、十一王,而非十一世、十王。

获得封号

嫡长子朱济熺:晋定王

庶次子朱济烨:高平怀简王

庶三子朱济熿:庶人(初封昭德王,改封平阳王,晋封晋王,因与汉王结盟革爵)

庶四子朱济炫:庆成庄惠王

庶五子朱济焕:宁化懿简王

庶六子朱济烺:永和昭定王

嫡七子朱济熇:广昌悼平王


人物关系:曾祖:朱初一 爷爷:朱世珍 父亲:明太祖朱元璋 朱济炫 朱济熺 朱济烺 朱济焕 朱济烨 朱济熇 兄弟:明成祖朱棣 朱瞻墺 朱瞻埈 朱瞻垍 朱瞻堈 朱瞻墉 朱瞻垲 朱瞻埏 朱瞻垠 真定公主 朱高燧 侄女:咸宁公主 永平公主 安成公主 永安公主朱玉英 朱栴 朱橚 朱橞 朱权 侄孙:朱奠培 朱标 侄子:建文帝朱允炆 朱文奎 朱允熥 朱允熞 朱允熙 朱雄英 朱柏 侄子:朱肇煇 侄孙:朱泰墱 朱泰堪 费达夫 朱梓 朱榑 朱楩 朱桢 朱楧 朱樉 朱椿 朱杞 朱桱 侄子:朱琼烃 姊妹:明太祖朱元璋安庆公主 明太祖女永嘉公主 丈夫:郭镇 明太祖朱元璋汝阳公主 母亲:明太祖马皇后 堂兄弟:朱文正 堂侄:朱守谦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朱橚下一篇:朱世珍
前北洋政府交通总长
革命烈士
明朝第四位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
学识渊博心怀大爱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明朝开国皇帝
革命烈士
国务院原总理
南宋哲学家
明公元1358年-1398年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人物
明?-1392年,明朝开国功臣,明初淮西二十四将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人物
明公元1339年-1394年,明朝开国功臣,明初淮西二十四将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人物
中国女子赛艇运动员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人物
明公元1361年-1425年, 明代植物学家,朱元璋第五子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人物
明公元1371年-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子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人物
明公元1374年-?,明太祖第十三子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人物
明?-1397年,明朝开国功臣,明初淮西二十四将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人物
明明太祖朱元璋汝阳公主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人物
公元1921年-2012年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人物
公元1923年-2011年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人物
凤阳县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