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冯保简介-明代著名太监、政治家、音乐家、书法家

明朝人物
冯保个人介绍资料
冯保
中文名:冯保
别名:冯永亭,冯双林
民族:汉
逝世日期:1583年
职业:明代太监
主要成就:监刻了启蒙集、帝鉴图说、四书
出生地:河北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
官职:司礼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
所处时代:明朝
冯保(?-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人。明代著名太监、政治家、音乐家、书法家。
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隆庆初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万历皇帝即位,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明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史称万历中兴。冯保有着较好的文化素养,他在司礼监监刻了《启蒙集》、《帝鉴图说》、《四书》等很多书。最后冯保因为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家产亦被抄收。
人物生平
冯保,字永亭,号双林,河北深县人,明朝太监,一代贤宦,明朝著名的改革家,首辅张居正的政治盟友。
嘉靖时(1562—1566年)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御马监。万历六年(1578年),冯保在《清明上河图》上题跋,自署官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司礼监太监”,兼总内外,权倾一时。
冯保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他在司礼监任上刻了许多书,如《启蒙集》、《四书》、《书经》、《通鉴直解》、《帝鉴图说》、《经书音释》等,直至崇祯年间,还在宫中流传。他的书法颇佳,通乐理、擅弹琴,并造了不少琴,“世人咸宝爱之”(《酌中志·卷五》)。
万历四年(1576年)五月,冯保会同三法司进行全国“大热审”,平反昭雪了许多冤狱(同前引)。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一月,冯保病逝于南京。冯保的弟弟冯佑、侄子冯邦宁削职后死于狱中。
他的政治盟友张居正评价他:“勤诚敏练,早受知于肃祖,(世宗)常听为“大写字”而不名。”(《司礼监太监冯公豫作寿藏记》)
登上权力舞台
不知何时阉割入宫。嘉靖中。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当时司礼监缺一名掌印太监,按资历应由冯保升任,但穆宗不喜欢他。大学士高拱推荐御用监的陈洪掌印司礼监。等到陈洪罢职,高拱又推荐掌管尚膳监的孟冲补缺。按照规定,孟冲是没有资格掌管司礼监的,冯保因此痛恨高拱。隆庆六年,穆宗驾崩,遗名内阁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与高仪三人为顾命大臣,冯保等中宫矫遗诏,命冯保也为辅臣之一。
万历元年(1573年),十岁的神宗皇帝朱翊钧登基以后,冯保进一步受到重用,他由秉笔太监晋升为掌印太监,协理李太后负责小皇帝的教育。神宗称冯保为“大伴”,惧他三分。
神宗登基仪式上,冯保始终站立在御座旁边,满朝文武大为震惊,并心生不满。高拱见冯保权力越来越大,心里不能容忍,授意阁臣提出“还政于内阁”的口号,组织一批大臣上书弹劾他。冯保抓住高拱曾在穆宗病故后说“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的把柄,向皇后和皇贵妃告状,高拱因此被革职回家闲住。支持高拱的一批大臣也被查办。
王大臣事件
万历元年正月十九日,神宗皇帝清晨出宫视朝,被一名叫王大臣的男子冲撞。皇帝侍卫将王大臣擒获后,从他身上搜出刀剑各一把,随后由皇帝下旨,押送东厂审问。
冯保借机构陷高拱,暗地里嘱咐王大臣,要他假认是高拱所指使。一时之间,谋刺皇帝的谣言迅速传开,朝廷各科道官员人人自危,不敢贸然上疏替高拱辩冤。而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吏部尚书杨博则挺身而出,坚决要求将王大臣案由刑部、督察院与东厂共同审理。张居正迫于压力,只好上疏神宗皇帝,下旨让冯保会同左都御史葛守礼,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会审。高拱因此被洗刷了冤情,王大臣则被处以死刑。
王大臣一案使得冯保惹恼了朝中众多大臣,大家都对他诬陷高拱的险恶行径嗤之以鼻。而张居正却因此牢牢地坐稳了首辅这把交椅。
辅政事绩
张居正成为首辅,在取得太后、皇帝的支持,和内相冯保的配合下,亲政了多年,并推行了“一条鞭”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他裁减冗员,减少支出,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的局面。张居正固然有大才,但之所以能被委任内阁首辅,施展政治报负,是因为有冯保的全力支持。但是,冯保贪财好货,广收贿赂,张居正也曾送给他不少宝物。冯保后来又花费巨款,给自己建造了生祠,张居正写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对他歌颂不已。
神宗曾赐象牙图章与冯保,内刻“光明正大”、“尔惟盐梅”、“汝作舟楫”、“鱼水相逢”、“风云际会”,更“直以宰相待之”(《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后来,冯保更加骄横,即使皇帝有所赏罚,冯保不开口,谁也不敢执行。
但冯保也常常做一些识大体的事。如内阁产白莲花、翰林院有双白燕,张居正弄来给皇帝赏玩,冯保派人对张居正说:“皇帝年幼,不应该用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使皇帝贪玩。”又能约束其子弟,使他们不敢胡作非为。京中百姓也觉得冯保此人不错。
埋下祸根
神宗十八岁时,曾经醉酒调戏宫女。冯保向太后告状。太后愤怒之余,差点废掉神宗帝位。太后命张居正上疏切谏,并替皇帝起草“罪己诏”,又罚他在慈宁宫罚跪六个小时,皇帝因此对冯保、张居正怀恨在心。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积劳成疾,死于任上。临终奏疏,推荐他的主考官潘晟进入内阁。冯保派人把他召来。御史雷士桢、王国,给事中王继光相继说他不可任用,潘晟就中途上疏推辞。内阁张四维估计申时行不肯处在潘晟的下面,就起草意见答应此事,皇帝立即回答可以。冯保当时生病,辱骂道:“我小病,就没有我吗?”
皇太子出生,冯保想封伯爵,张四维用没有先例来责难他,计划给他的弟侄一个做都督佥事的官职。冯保发怒说:“你靠谁得到今日,却背叛我!”
御史郭惟贤请求召用吴中行等人,冯保责备他同侈相庇护,把他贬谪。
权宦末路
万历十年十二月壬辰(初八日)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弹劾冯保十二大罪状。重点在徐爵与冯保挟诈犯法。其它罪状有:
永宁公主选婚,冯保接受梁国柱万金贿赂,明知其子短寿且确实有病,却曲意庇护。结果成婚之时,梁“鼻血双下,沾湿袍袂”,大婚后一个月,竟一命呜呼,致使公主几年后亦郁郁病死。
二十四宦官中已去世的,凡是钱财多者,冯保都封锁其房屋,搜寻家资一空。只捡其寻常之物献给皇上,而把金珠重宝据有已有。
冯保的宅第店房遍布京中,不可胜数。他在北山口造了坟地。花园的壮丽,可与西苑(嘉靖皇帝曾长期居住并办公的地方)媲美。而盖在原籍的房子有五千多间,连郡跨县,无论规模还是华美程度,都跟王居不相上下。
此时太后还政给皇帝已经很久。冯保失去了依靠,皇帝又对冯保积了很多怒气。东宫老太监张鲸,张诚趁机陈述冯保的过错和罪恶,请求皇帝打发冯保去闲住。神宗还是害怕他,说:“如果大伴走上殿来,我如何办?”张鲸说:“既然有了圣旨,哪敢再进宫殿!”神宗就听从了张鲸的话,在圣旨上批示:“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本当显戮。念系竽考付托,效劳日久,故从宽着降奉御,发南京新房闲住。”随后展开查抄冯保家产的动作,发配他往南京孝陵种菜。
之后,冯保“谪死于南留都,葬于皇厂。林木森然,巍峨佳城……”(《酌中志·卷五》)。
冯保的弟弟冯佑、侄子冯邦宁都是都督,削职后又遭逮捕,坐了很长时间的牢,死于狱中。
历史评价
冯保是明代一个颇有争议的“太监政治家”。他从嘉靖年间入宫,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皇朝。起先因书法出众受到明世宗赏识,当上秉笔太监;后又凭借与明神宗的特殊关系(大伴)提督东厂;用一身聪明颖悟、通权变达的本事,在大明朝的政治舞台上混得风生水起。自神宗皇帝朱翊钧登基,冯保也攀上了自己一生权力的巅峰。他受遗诏(一说是“矫诏”)为顾命大臣,被神宗皇帝视为“内相”。作为一个权势熏天的大太监,他颇识大体,主动联手张居正,改变了有明一代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恶斗不断、内外不睦、虚耗国力的政治格局;使得张居正政令所至,畅通无阻;全力以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新政“考成法”、“一条鞭法”,成效卓著地开创了万历新政的新局面,也造就了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十年。
冯保学识不凡,颇有文人风骨。他在好友张居正的规劝与引导下,一刻不敢或忘自己的职责。对待神宗皇帝,他既是一名忠仆,又像一位严师。时刻督促着新皇进步(朱翊钧幼年时曾一度醉心于书法,就是受到他的影响)。他混迹深宫数十年,深明“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明知天威不可触犯,但是为了报答李太后的知遇之恩,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最终,他也因此遭到皇帝的忌恨,落得个抄家贬谪,老死江南的下场。
冯保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万历新政的一等大功臣,同时也是一名奸诈弄权的大贪官。包括《明史》在内的诸多正史记载:他因泄私忿陷害高拱,还假传圣旨“司礼监与内阁同受顾命”。他“贪财好货”,曾经接受张居正“七张名琴、九颗夜明珠、珍珠帘五副、金三万两、银二十万两。”等贿赂。他花费巨款,给自己建造生圹。在北京和河北深县(今衡水市)的老家,分别建造了两座叫做“双林寺”的家庙。而在他的手上,各种卖官鬻爵的事也时有发生。
除了政治上的表现外,冯保还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书法家。根据明代崇祯年间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三朝典礼之臣纪略》记载:冯保书法颇佳,通乐理、擅弹琴。他亲手制作的琴,被当时的人当作宝贝来收藏。
冯保的琴声我们今天是听不到了,他亲手制作的古琴,也不知道为谁所收藏。但我们今天有幸过能看到,他在传世经典名画《清明上河图》后的题跋。北京房山兜率寺内的一面石壁上,至今还保存着他当年刻下的《四十二章经》。据说,北京故宫里的佛家宝贝“须弥山”,原来也是由他供奉的。
“处事忌太洁,智人贵藏辉”。正如这世上没有绝对的黑与白一样。冯保不是一个绝对的好人,也不是一个绝对的坏人,甚至不是一个绝对的男人。
冯保是一个老谋深算、颇有见第的政治掮客;又是一个矛盾重重,身上带着浓重文人气息的儒者。(《明史》称赞他颇有“儒者风度”)
能够在史书上留下这样精彩的一笔,冯保足矣!
人物才能
冯保为人风雅,精于琴艺、书法。万历六年,冯保收藏《清明上河图》在上面题跋,自署官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司礼监太监”。讲述曾于御前待奉皇帝时见到此画。他对《清明上河图》的画工大加赞赏,视之为“比隋珠和璧还要珍贵的东西”。由于当时明神宗皇帝朱翊钧才十六岁,尚未亲政,宫内大权由冯保操持,因此有研究者认为此图是冯保从大内偷得。不仅如此,为了事后不被追究,冯保还杜撰出一个《清明上河图》已毁的故事,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
史籍记载
冯保,深州人。
穆宗甫崩,保言于后妃,斥孟冲而夺其位,又矫遗诏令与阁臣同受顾命。及帝登极,保升立宝座旁不下,举朝大骇。保既掌司礼,又督东厂,兼总内外,势益张。拱讽六科给事中程文、十三道御史刘良弼等,交章数其奸,而给事中雒遵、陆树德又特疏论列,拱意疏下即拟旨逐保。而保匿其疏,亟与居正定谋,遂逐拱去。
初,穆宗崩,拱于阁中大恸曰:“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保谮于后妃曰:“拱斥太子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后妃大惊,太子闻之亦色变。迨拱去,保憾犹未释。万历元年正月,有王大臣者,伪为内侍服,入乾清宫,被获下东厂。保欲缘此族拱,与居正谋,令家人辛儒饮食之,纳刃其袖中,俾言拱怨望,遣刺帝。大臣许之。逾日,锦衣都督朱希孝等会鞫。大臣疾呼曰:“许我富贵,乃掠治我耶!且我何处识高阁老?”希孝惧,不敢鞫而罢。会廷臣杨博、葛守礼等保待之,居正亦迫众议微讽保。保意稍解,乃以生漆酒喑大臣,移送法司坐斩,拱获免。由是举朝皆恶保,而不肖者多因之以进。
慈圣太后遇帝严。保倚太后势,数挟持帝,帝甚畏之。时与小内竖戏,见保入,辄正襟危坐曰:“大伴来矣。”所昵孙海、客用为乾清宫管事牌子,屡诱帝夜游别宫,小衣窄袖,走马持刀,又数进奇巧之物,帝深宠幸。保白太后,召帝切责。帝长跪受教,惶惧甚。保属居正草帝罪己手诏,令颁示阁臣。词过挹损,帝年已十八,览之内惭,然迫于太后,不得不下。居正乃上疏切谏。又缘保意劾去司礼秉笔孙德秀、温太及掌兵伏局周海,而令诸内侍俱自陈。由是保所不悦者,斥退殆尽,时八年十一月也。
保善琴能书。帝屡赐牙章曰“光明正大”,曰“尔惟盐梅”,曰“汝作舟楫”,曰“鱼水相逢”,曰“风云际会”,所以待之甚隆。后保益横肆,即帝有所赏罚,非出保口,无敢行者。帝积不能堪,而保内倚太后,外倚居正,帝不能去也。然保亦时引大体。内阁产白莲,翰林院有双白燕,居正以进。保使使谓居正曰:“主上冲年,不可以异物启玩好。”又能约束其子弟,不敢肆恶,都人亦以是称之。
居正固有才,其所以得委任专国柄者,由保为之左右也。然保性贪,其私人锦衣指挥徐爵、内官张大受,为保、居正交关语言。且数用计使两人相疑,旋复相好,两人皆在爵术中。事与筹画,因恃势招权利,大臣亦多与通。爵夜至禁门,守卫者不敢诘,其横如此。居正之夺情及杖吴中行等,保有力焉。已而居正死,其党益结保自固。居正以遗疏荐其座主潘晟入阁,保即遣官召之。御史雷士桢、王国,给事中王继光相继言其不可用,晟中途疏辞。内阁张四维度申时行不肯为晟下,拟旨允之,帝即报可。保时病起,诟曰:“我小恙,遽无我耶?”皇太子生,保欲封伯爵,四维以无故事难之,拟廕弟侄一人都督佥事。保怒曰:“尔由谁得今日,而负我!”御史郭惟贤请召用吴中行等,保责其党护,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罢,保辄用其乡人梁梦龙代。爵、大受等窃权如故。
然是时太后久归政,保失所倚,帝又积怒保。东宫旧阉张鲸、张诚间乘陈其过恶,请令闲住。帝犹畏之,曰:“若大伴上殿来,朕奈何?”鲸曰:“既有旨,安敢复入。”乃从之。会御史李植、江东之弹章入,遂谪保奉御,南京安置,久之乃死。其弟佑、从子邦宁并官都督,削职下狱,瘐死。大受其党周海、何忠等八人,贬小火者,司香孝陵。爵与大受子,烟瘴永戍。尽籍其家,保金银百余万,珠宝瑰异称是。
保之发南京也,太后问故。帝曰:“老奴为张居正所惑,无他过,行且召还。”时潞王将婚,所需珠宝未备,太后间以为言。帝曰:“年来无耻臣僚,尽货以献张、冯二家,其价骤贵。”太后曰:“已籍矣,必可得。”帝曰:“奴黠猾,先窃而逃,未能尽得也。”而其时,锦衣都督刘守有与僚属张昭、庞清、冯昕等,皆以籍罪人家,多所隐没,得罪。
与张居正
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在北京电视台热播,剧中描绘了万历 初年张居正改革、意图中兴的宏大历史场景,万历帝与首辅张居正之间的君臣、师徒关系,让观众感慨不已、扼腕三叹。隆庆皇帝驾崩,万历帝朱翊钧冲龄即位,高拱、张居正、高仪等为顾命大臣。万历帝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的登基大典上,司礼监太监冯保始终站在万历帝的宝座旁边,令文武百官大为震惊。人们纷纷猜测冯保这一不寻常的举动,将会给风雨飘摇中的明朝带来怎样的影响?
冯保是河北深县人,在嘉靖朝入宫,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并兼掌御马监事务。当时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空缺,按照资历应由冯保担任,但是隆庆帝并不欣赏冯保。大学士高拱推荐御用监的太监陈洪出任该职,冯保从此对高拱产生怨恨。等到陈洪被罢免,高拱又推荐了孟冲,这让冯保更为恼火。孟冲是尚膳监的太监,按规定是不能够担当司礼监职务的。于是冯保开始结交张居正,谋划如何除去高拱。张居正也正有此意,两个人的同盟关系日益紧密。一次隆庆帝生病,冯保秘密通知张居正起草遗诏,这件事情被高拱发现,当面责问张居正:“现在是我主持政局,为什么你独自与内臣草拟遗诏?”高拱也更加厌恶冯保,开始思量如何把他赶出紫禁城。
隆庆帝驾崩后,冯保找到李太后告状,诉说孟冲如何在高拱的指使下获得的司礼监职位。冯保又将自己也列入顾命大臣之列,在登基大典上有资格站在皇帝宝座旁边。冯保既掌管司礼监,又提督东厂,手握皇宫内外大权,不可一世。在隆庆帝驾崩的时候,高拱曾经在阁中非常悲痛地说:“十岁天子,如何治天下?”冯保利用机会对李太后说:“高拱独掌朝纲,目无天子,曾当着百官的面说,一个10岁的孩子,怎么能够当一国之主呢?”李太后听了很害怕,担心高拱专权,威胁皇位,小皇帝也闻之变色。第二天召文武百官入朝,宣读太后与皇帝的诏令。高拱以为诏书是要驱逐冯保,也急忙入宫。等到宣读诏书的时候,诏书中列出高拱的多项罪名,并责令高拱立即出京,返回原籍。这是高拱从未想到的,他作为顾命大臣、内阁首辅,在先帝驾崩后立即遭到驱逐。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高拱一下子坐倒在朝堂上,不能站起。张居正把他扶起来,送上一辆骡车直出宣武门,离开北京。高拱被驱逐出京城后,冯保的怨恨仍然没有消除,他想置高拱于死地,未能得逞。
冯保与小皇帝的关系密切,10岁的万历帝称冯保为“大伴”,冯保负责照顾皇帝的教育和日常起居,常把皇帝的一些情况汇报给太后。李太后管教小皇帝十分严格,因此万历帝也十分害怕冯保。有次小皇帝正与小太监们玩,看到冯保来了,急忙停下来、正襟危坐说:“大伴来了!”万历帝夜游西内,歌舞饮酒,纵情享乐,冯保暗中向太后报告此事。李太后一直希望万历帝能有所作为,不想他贪图享乐。急忙召小皇帝前来责问,并罚他长跪,让他下一道罪己诏。小皇帝自知事情做得不对,又看到母亲如此生气,十分害怕。冯保让张居正草拟罪己诏,罪己诏的言辞有些过于严厉,万历帝看后万分羞愧,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但是迫于太后的压力,不得不诏告天下。这也为日后冯保被逐出宫廷,埋下伏笔。
冯保善琴能书,他收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在上面题跋,自署官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监事司礼监太监”。万历帝屡赐牙章曰“光明正大”,曰“尔惟盐梅”,曰“汝作舟楫”,曰“鱼水相逢”,曰“风云际会”,对待冯保十分尊重。后来冯保更加张扬,皇帝对臣下有所赏罚,如果冯保不点头,其他人就不敢执行。冯保在宫内倚仗太后势力,在朝中倚靠张居正的权势,万历帝也没有办法驱逐他。
但是冯保也能够积极劝导小皇帝,张居正将内阁盛开的白莲和翰林院的白燕进献给万历帝,冯保派人跟张居正讲:“主上冲年,不可以异物启玩好。”冯保还能够约束子弟,不在京城横行为恶,得到京城百姓的认可。
后来太后归政,万历帝乾纲独断,冯保失去了依靠,皇帝对他积累的愤怒即将爆发。太监张鲸、张诚常常利用机会向皇帝报告冯保的过失,让皇帝责令冯保回乡养老。万历帝对冯保的畏惧感仍然很强,对他们说:“如果大伴上殿来问这件事,朕该怎么办啊?”张鲸说:“既然下旨将他驱逐,他哪里还敢入宫见您呢?”于是万历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下决心驱逐冯保。此时有御史弹劾冯保,皇帝就让冯保奉旨离开北京,到南京居住。在冯保死后,他的弟弟被削职下狱。冯保的家产被查抄,搜出金银百余万两,各种瑰丽珍宝不计其数。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明朝状元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明初道士
明朝官员
明清小说四大家
明朝第四位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
明朝开国皇帝
泗阳人物
明代官员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