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李成梁个人简介—明朝后期名将,辽东总兵

明朝人物
李成梁个人介绍资料
李成梁
中文名:李成梁(1526年~1615年)
别 称:李汝契,李引城
别 名:字汝契,号引城
国 籍:中国(明代)
民 族:汉族(祖上是汉化的朝鲜族)
出生地:铁岭卫(辽宁铁岭市)
出生日期:1526年
逝世日期:1615年
职 业:辽东总兵、军事家
主要成就:多次反击蒙古;镇守辽东,收服女真;繁荣辽东地区
葬 处:仰山之北
爵 位:宁远伯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明朝后期将领。祖上因躲避唐末变乱避于朝鲜,明朝时期回归。
万历初期,灭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子阿台部,数次大败插汉部酋长土蛮、泰宁部酋长速把亥;计杀海西叶赫部首领清佳砮、杨吉砮。李成梁有大将才。在整个明朝将吏贪懦,边备废弛的情况下,镇守辽东30年间,率领辽东铁骑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前所未有。但他位望益隆,奢侈无度,甚至虚报战功,为言官所劾。万历十九年(1591年)罢官。其后十年间,辽东边备益弛。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李成梁复职,年已76岁。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梁错将万历初年时由他献议兴建,已“生聚日繁、至六万四千余家”的宽甸等六堡,以“地孤悬难守”放弃之,尽徙其民6万余户于内地,以大军驱迫恋家之民,虽为时论所谴责,但使辽东再次出现安定的局面。卒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90岁,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
人物生平
军声始振
明史记载李成梁的高祖李英从朝鲜半岛迁居到铁岭,(详见朝鲜陇西李氏)。祖上因躲避唐末变乱避于朝鲜,明朝时回归。例如清末章炳麟起草革命宣言就称:“ 愿吾辽人,毋忘李成梁”,即把李成梁当做汉族的英雄。朝鲜英祖对明末逃亡到朝鲜国内的明朝遗民后裔也予以“世世免役”的优待,并编纂《华人录》,以为免役的依据。《华人录》中就有李成梁的后裔,可见朝鲜王朝把李成梁及其后裔视为汉人。李成梁的高祖李英自朝鲜内附明朝,任铁岭卫指挥佥事。
嘉靖五年(1526年),李成梁出生于辽东铁岭卫。李成梁少年时代就英毅骁健,大有将才。因家贫,40岁以生员袭职。起初为险山参将,因屡建战功,隆庆元年(1567年)进为副总兵官,协守辽阳。隆庆四年(1570年),被提拔为辽东都督佥事,驻节广宁(今北镇城内)。明嘉靖后期至隆庆年间,鞑靼插汉儿部多次进犯辽东。此后十年间,明朝三员大将相继战死。时值边备废弛之秋,李成梁莅任即募四方健儿抗击蒙古、女真各部的侵扰,与是军声始振。
隆庆五年(1571年)五月,蒙古军队进犯盘山驿,李成梁指挥苏成勋击败了蒙古军队。过了不久,蒙古土蛮大举入寇。李成梁在卓山阻击他们,带领副将赵完等夹击土蛮,断其首尾,乘胜杀入了土蛮军的大营,斩杀了敌军部长二名,斩首五百八十余级。进封为署都督同知,世代承袭千户。隆庆六年(1572年)十月,土蛮六百骑在旧辽阳北河宿营,距离明朝边境二百余里,等候人马齐聚之后大举入侵,李成梁将他们击走。万历元年(1573年),又在前屯击走了他们。之后,又击败了败走铁岭镇以西诸堡的蒙古兵,明廷将其进二等。朵颜兀鲁思罕又以四千骑毁坏边墙入寇,李成梁将他们击退。
镇防辽东
万历元年(1573年),作为辽东总兵的李成梁在击退蒙古后扩筑宽甸六堡。就在此时,建州女真都指挥王杲在抚顺互通马市。在马市上诱杀了明朝备御裴承祖,明朝断绝贡市,李成梁谋划征讨王杲。万历二年(1574年),王杲以部众坐困为由纠集鞑靼土默特、泰宁诸部,大举犯扰明朝辽东重镇辽阳、沈阳,李成梁督兵进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斩首一千余级。此役努尔哈赤与其弟舒尔哈齐被俘,为李成梁收留,充当仆役。
万历三年(1575年)春,土蛮进犯长勇堡,李成梁将其击败。同年冬,内喀尔喀五部首领炒花会集鞑靼黑石炭、黄台吉、卜言台周、以儿邓、暖兔、拱兔、堵剌儿等部二万余骑,自平虏堡南下入寇。副将曹簠率兵出击,鞑靼转而出掠沈阳,看见沈阳城外有明军列营,于是驻于西北高墩。李成梁前去挑战,运用火器打击蒙古军队,蒙古被击溃舍弃辎重而走。李成梁率军追至河沟,乘胜渡河,斩杀上千敌军。明廷加李成梁太子太保,世荫锦衣千户。万历四年(1576年),黑石炭、大委正在大清堡边墙外宿营,谋取锦州、义州。李成梁率领亲自挑选的精骑出击二百里,逼近敌军大营,攻破了营寨。杀了鞑靼部长四人。万历五年(1577年)五月,土蛮再次入寇,联营直至辽河以东,李成梁乘人不备而袭击土蛮的大营得胜而还。万历六年(1578年)正月,速把亥纠合了土蛮军大举入寇,李成梁将其击溃,加太保,世荫本卫指挥使。十二月,速把亥、炒花、暖兔、拱兔会合了黄台吉,大、小委正,卜儿亥,慌忽太等三万余骑在辽河宿营,攻打东昌堡,深入边内直至耀州。李成梁派遣诸将分屯要害城市以遏制土蛮,自己亲率精锐部队出塞二百余里,直捣圜山。土蛮军队听说之后,都仓皇逃到了塞外。李成梁论功被封 宁远伯。当时,土蛮数次要求前来贡市,明朝关吏不允许,土蛮对此怨恨在心。万历七年(1579年)十月,再次以四万骑自前屯锦川营深入边内。李成梁命诸将加固城防,亲自督促参将杨粟等扼制蒙古入寇的要冲。适逢戚继光前来援助,蒙古很快退去。之后蒙古来袭也被李成梁击退。
兵压建州
万历八年(1580年),万历皇帝为表彰李成梁镇守辽东的军功,建石坊(位于今日辽宁省锦州北镇市)褒奖。万历十年(1582年),王杲的儿子阿台继续和明朝作对。九月,辽东总兵李成梁进攻阿台所在的古勒寨。
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李成梁再度发兵攻打王杲之子阿台,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是王杲的孙女婿,塔克世与其父觉昌安前去古勒寨为明军劝降,因战事紧急被围在寨内。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在李成梁的指挥下诱阿台开城,攻破古勒山城之后进行屠城,觉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幸免。
塔克世虽属王杲一系,但已归附李成梁,却因此战死,实为李成梁与尼堪外兰故意为之。努尔哈赤对此极为不满:“我祖、父因为什么被害?你们都是我不共戴天的仇人!你们对此有什么说法?”李成梁自知理亏,后明廷将塔克世的土地、人马等送给努尔哈赤,令让他承袭都督指挥衔,以为补偿。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之后,欲为报父祖之仇成为借口叛明的“七大恨”之一。
奢靡遭劾
随着他官场的不断发展,李成梁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全辽的商民之利他都揽入自己名下,从此他结交权门和朝廷的官员。万历十九年(1591年),李成梁为言官所劾,十一月,明神宗竟从御史张鹤鸣的话,罢免了李成梁在辽东的职务,仅仅以宁远伯的身份朝见皇帝。之前李成梁在辽东的时候所立的战功大多都是在塞外,很容易缘饰真实情况。如果敌寇进入内地,就以坚城清野作为依托,拥兵观望形势然后出击;甚至可以掩饰败绩变为功劳,杀良民冒充敌军的首级。阁部的官员都被他所蒙蔽,督抚、监司稍微有与他忤逆的意思,就被他排挤出去,以至于都不能检举他的不法行径。先后有巡按陈登云、许守恩得到了他杀降冒功的罪证,想要上奏,却被巡抚李松、顾养谦等人阻止。既而引起了朝中的议论沸腾,御史朱应毂、给事中任应征、佥事李琯相继上书予以抨击。因为李成梁的事情有证可查,但是最终因为朝中靠山的暗中支持,才不至于治罪。等到他的靠山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等人相继去职之后,李成梁失去了依托,最终被罢免了。
万历二十年(1592年),哱拜在宁夏反叛,御史梅国桢上奏请求重新起用李成梁,给事中王德完坚决认为不可,于是就被搁置了。这样,李成梁失去了参加宁夏之役的机会,明廷派他的长子李如松为总兵参加,李成梁也失去了立功起复的机会。李成梁之前的诸战功所率领的战将们先后被重用。其后,他的手下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等人都获得富贵,都成为主宰一城的长官。但是此后明朝边防却暮气难振,又去转相地收刮民财,军队的数量和装备有一定的减损。自从李成梁离开辽东之后,十年之间更易了八位主帅,明朝辽东的边防一步步废弛,为努尔哈赤的崛起提供了客观条件。
再度启用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八月,辽东总兵马林因为与税使高淮争执被弹劾获罪。大学士沈一贯上书说李成梁虽老,还可以继续带兵。于是明廷命李成梁再镇辽东,这时候李成梁已经七十六岁高龄了。这时候,鞑靼的土蛮、长昂以及把兔儿等已经离世,鞑靼的入寇已经很少了。而开原、广宁之前又开马、木二市。女真诸部为了获取利润,都归顺臣服。因为这个原因,李成梁又在辽东镇守了八年,当时辽东很少有边情。因为长期巡查东北的情况叙功,李成梁加至太傅。
当他第二次出任辽东总指挥官时,为了彻底破坏掉明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合可能,他实行暴力征伐。先是对泰宁部速把亥,然后是叶赫女真的清嘉奴、扬嘉奴。而这一时期,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正一步步蚕食海西女真,力量不断壮大起来。
从万历初期的时候,兵部侍郎汪道昆前去巡视边境,李成梁献上建议将孤山堡移建到张其哈剌佃,险山堡迁移到宽佃,沿江新安四堡迁移到长佃、长岭诸处,仍以孤山、险山二参将驻守,可以开辟疆土七八百里,可以大大扩张耕牧之利。汪道昆上报明廷,明廷认为可以实行。从此这里的人口生计日益繁荣,增至六万四千余户。到了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梁以那里孤悬于外很难守住为由,舍弃了辽左六堡,将那里的六万四千余户居民迁移到内地,那些居民依恋家室不想离开,李成梁就以大军驱赶他们,造成很多流血事件,死者很多。为此,李成梁大受朝野谴责。
晚年逝世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又被劾罢,熊廷弼守辽东时,指出李成梁罪可至死。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三月,“原任辽东总兵李成梁以新疆勘报已完,奏乞矜察功罪。上下其疏该部院。”这是李成梁为自己的“清白”讨个说法的奏疏。也是试探一下万历帝对自己的最后态度。李成梁虽然年老体衰,但是其诸子仍然手握重兵,李氏家族在辽东的势力和影响犹存。万历皇帝的态度还是“倾向”于原任辽东总兵李成梁。“上下成梁所辩疏,而勘疏竟不发。”但是言官们还是抓住不放。不过随着万历皇帝“以宁远伯李成梁镇辽年久有功。应得恤典,命该部从优查给。”的诏书一下,言官还是看到了万历帝的倾向。只是“解任”而不想置之死地。李成梁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弹劾李成梁之风随即减弱。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李成梁卒於北京,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李成梁死后三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诏告对明朝的“七大恨”檄文,正式对明廷宣战,“辽事”问题遂产生。辽东成为明朝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军备废弛的缩影。
主要成就
开疆守边
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以俯瞰天下的姿态登上明朝的舞台。由于建州女真不断侵犯边境,明朝为了加强对建州女真的控制和防御,除继续修筑辽东边墙外,还采纳了李成梁的建议,开始修筑宽甸六堡。按照李成梁的意思,朝廷移建环山堡于张其哈制佃,险山堡于宽甸,沿江新安四堡于长佃、长岭诸处。这就是著名的宽甸六堡。六堡位于鸭绿江以西,毗连建州女真,是防御女真的前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六堡成后,李成梁又以此开市,和少数民族做生意。这样做,首先是缓和了当时明朝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另一方面,开市带来的可观收入也给辽东士兵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抵御蒙古
明嘉靖后期至隆庆年间的边备废弛之秋,李成梁多次击败了蒙古的入寇,保卫了明朝的东北边境。他在隆庆五年(1571年)、隆庆六年(1572年)、万历元年(1573年)、万历三年(1575年)、万历四年(1576年)、万历五年(1577年)、万历六年(1578年)数次击退鞑靼速把亥、炒花、暖兔、拱兔、黄台吉等部对明朝边境的骚扰。论功被封宁远伯。
万历初年,张居正为相,“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明军辽东军事防御比较严密,有力地阻击了蒙古贵族势力骚扰;再加上后来土蛮汗去世,另外一个重要的蒙古族首领也死了,蒙古各部矛盾纷争,互相倾轧,逐渐走向衰落。相对来说,这个地区比过去安宁了一些。
遏制女真
万历元年(1573年),建州女真都指挥王杲在抚顺马市诱杀了明朝官员,李成梁征讨王杲,在万历二年(1574年)督兵进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万历十年(1582年)又进攻王杲之子阿台所在的古勒寨。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李成梁再度发兵攻打王杲之子阿台,并彻底肃清了建州女真的不稳定势力。李成梁长期驻守辽东,有力阻止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和崛起,为明朝边境的安定立有大功。
万历十一年(1583 年) 十二月,李成梁利用叶赫贝勒清佳努和杨佳努到开原进行马市贸易的机会,在开原中固城设“市圈计”,诱其入伏,而袭杀之。叶赫贝勒清佳努和杨佳努被明军计杀后,清佳努子布寨、杨佳努子纳林布禄,分别袭为叶赫贝勒,元气日渐恢复,军力日益强盛。万历十六年(1588年)三月,李成梁率兵攻打叶赫布寨和纳林布禄,遭到叶赫东城与西城的贝勒和部民坚决抵抗。李成梁下令发炮摧毁他们外城的城墙,放火烧了他们的粮窖。经过这次打击,共“斩首五百五十四颗,得获马、器以七八百计”。叶赫罹受重难,死伤惨重。
繁荣马市
辽东边疆由于长期遭到“北虏”蒙古和“东夷”女真的骚扰,明朝以蒙古和女真等少数民族为对象的马市也就时开时停。明朝统治者经常把绝贡闭市作为驾虏驭夷的手段。李成梁镇辽期间由于凭借武力坚决打击虏夷的寇边行为,使虏夷皆惮服。于是李成梁请求复开马市,以实现繁荣辽东地方经济和羁縻虏夷之目的。李成梁认为在马市开闭决策上,应采取“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万万不可因噎废食。正是因为李成梁的大力推动,辽东马市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李成梁的故事
结好太岳
在张居正的文集中,虽未见有直接写给李成梁的信件,但他在致其他人的信件中,却多处表示出对李的特殊关怀和爱护,并针对当时边防积习及李成梁的个人特点,对有关问题妥为处置。 史载:“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以法绳边吏,无所纵舍。独奖拔成梁逾于诸帅,成梁亦自奋。”张居正基于在辽东放手“进攻”战略,“(重)用大帅李成梁于辽东,”主要是欣赏他“敢战深入”,骁勇善战的军事风格。《明史·张居正传》记载:“俺答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李成梁为了报答张居正厚爱,拉近自己同首辅张居正的私人关系,功封宁远伯之后,曾派人给张居正送去黄金,行贿张居正。本以为张会欣然接受,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张居正坚辞不受。“时江陵张居正当国,以法绳天下,尤留心边事。成梁晋爵宁远伯,以金贻之,居正语其使曰:‘而(尔)主以百战得功名,我受其金,是得罪高皇帝也。’却不收。”
养虎遗患
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再度发兵攻王杲之子阿台,努尔哈赤父塔克世为王杲孙女婿,死于此次战乱,努尔哈赤与其弟舒尔哈齐被俘。《清史稿》载:“太祖及弟舒尔哈齐没于兵间,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也有野史称努尔哈赤被收在李成梁帐下充当幼丁,数年后方才逃离。《明史纪事本末》则说塔克世虽属王杲一系,但已归附李成梁,因充当这次行动的前驱而战死。所以李成梁将塔克世所遗土地人马派给努尔哈赤,并给都督敕书,令袭都督指挥衔。努尔哈赤后来羽翼丰满,统一女真各部,建元后金之后,报父祖之仇是他讨明的所谓“七大恨”之一。
李成梁晚年与努尔哈赤往来甚密,曾一度有倚仗努尔哈赤之兵袭占朝鲜自立的野心。于边事又常有敷衍之举。只要努尔哈赤表示忠心,即“保奏给官”,甚至“弃地以饵之”,因此被宋一韩、熊廷弼等廷臣所参劾。所以建州势力能够在辽东的崛起,与李成梁的包庇不无关系。
人物评价
总评
万历朝的边事一度颇有成效,这有赖于边关的两大名将:东南戚继光,东北李成梁。在当时,李成梁威名远远胜戚继光。在明将吏贪懦,边备废驰的时代,李成梁纵横北方边塞四十余年,前后镇守辽东近三十年,屡破强豪,力压各方北方游牧部落,拓疆近千里。辽东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并在开原、清河、抚顺等地开办贸易市场,与当地部落建立友好关系。清人作《明史》,对其虽颇有贬低之词,也不得不承认“然边帅武功之盛,(明)两百年来所未有”。
历代评价
• 《明史》: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其始锐意封拜,师出必捷,威振绝域。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
• 张居正:李帅用奇出捣,使贼狼狈而返,乃孙膑走大梁之计。比前长定之捷,杀降以要功者不侔矣。功懋懋赏,国家自有彝典。
• 申时行:①臣等看得成梁身经百战,屡立奇功,夷虏惮其威名,封疆赖其保障,皇上委任不疑,深得用人之体。 ②今九边事情,独辽东为难,九边将官忠勇,独李成梁为最。数年以来,无岁不战,无日不防,可谓竭心尽力矣。
• 沈一贯:若近年李成梁封宁远伯,则以辽东虏功,与苗蛮功不同,又系积功累级,历数十年而后得,非以一次大功便与封爵。且成梁系一身独将,非有二三同事也。
• 李奇珍:属者奴酋发难,四路进剿,三路败没。始误于李成梁,再误于杨镐、李如柏也。先是成梁剿平兀堂、孟草塔、王杲等诸丑类,用奴父他失为向导,借其髑髅以博封拜,因割我膏腴以结戎心。二姓之好既联,三韩之备尽弛。开门揖盗,养虎自贻,此祸本乱源也。……试问辽东败坏,谁为作俑,成梁割地媚虏,……
• 熊廷弼:……谓之献地,不止弃地,谓之通虏,不止啖虏。楫与成梁之罪,可胜诛耶。
• 沈德符:始成梁、如松为将,厚畜健儿,故所向克捷。
• 方孔照:①辽阳百姓方维相亦伏关阙下,称成梁中左所之战、盘山驿之战、卓山之战、平虏堡之战、红土城之战、养善木之战、鸭儿匮之战、雕背山之战、辽河之战、阿州之战、抚顺之战、沈阳之战、开原之战、袄郎兔之战、曹子谷之战、古勒寨之战,脑王杲,髓速把亥,馘逞、仰二奴,斩阿大阿海,皆万世功。 ②治非一日而治也,乱非一日而乱也,隆万以来,夷运孱尪,李成梁叠策殊勋。
• 陈子壮:宁远伯李成梁驰驱疆场四十余载,先后血战,上首功一万五千,拓地七百,击速巴亥、阿台,擒王杲,皆名渠雄长,虽古卫、霍之功,何以加兹!或以其弃地误国,大抵谓宽奠六堡耳。夫宽奠本成梁开拓,地名张其哈喇海(佃)子,中外沃壤,一望膏腴。时边地稍宁,汉儿往往出塞掘参,生聚日繁,输税于建州。成梁遣韩宗功收还之,而愚民安土重迁,且渡河冰裂,南人吴大爱爱婿死焉,深怼宗功,遂以弃地之说布都下。科臣闻风入告,而功高不赏矣。夫建州生聚教训三十年,宽奠即不弃,将不为板升之续乎!边吏不能守辽西,而苛责成梁以宽奠,此刀笔吏所以败人国家也。
• 钱谦益:宁远伯李成梁父子威名素著,诸子家丁,骁勇惯战。贼降夷杂种,出入边徼,心轻中国,独惮李氏耳。
• 庄廷鑨:成梁前后捷功举可信乎?曰:有可信者,有不可信者。万历十载以前,此其可信者也。十载以后,此其不可信者也。何也?十载以前,新郑(高拱)、江陵(张居正)相继当国。其人皆明习边事,综核名实,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能鼓励文武大帅而用之。成梁固不敢不效命。且又精力方壮,技勇初集。一再试其锋于就衰之寇,斩获中率,固其常尔。此其可信也。十载以后,吴门(申时行、王锡爵)为政,煦煦掩覆功则与赏,罪不蒙罚。于是,献俘奏凯之事岁见,而覆军杀将匿不以闻。戴头杀贼,弃地策勋,非独成梁之耄不任事也。又非成梁之前勇而后怯也。政府司马乐其胜而谋其败。成梁有以深知之也。此其不可信者也。
• 黄云眉:李氏之盛衰,即辽事之兴坏系焉。
家庭成员
弟弟:李成材,官至参将。
李成梁儿子
长子:李如松
次子:李如柏
三子:李如桢
四子:李如樟
五子:李如梅
六子:李如梓
七子:李如梧
八子:李如桂
九子:李如楠
曾孙:李懋祖
军事思想
作战思想
万历初期,在首辅张居正的主持下,“西和东守”是当时明朝国防政策的主导思想。而在“东守”中,李成梁坚持的则是“以攻为守”的积极防御政策,不待敌军靠近便主动出击,多次击败蒙古、女真军队。李成梁作战非常讲究战略战术,“战有堵截,有捣巢。虏人犯,或大举,或零窃。而与(搏)战者,名日堵截。虏不人犯而我出剿者,名日捣巢。”即根据不同的战场情况而采取不同的作战方式,而主要的则是“捣巢”之策,作战时正面战线以大军阻截敌军,自己或部下则从侧面率领精骑迁回奔袭,直攻敌方老巢,这一战术在战争中屡建奇功,“……成梁遇于卓山,摩副将赵完等夹击,断其首尾,乘胜抵巢,酋部长二人,斩首五百八十余级。”建州女真王杲本是明朝任命的建州指挥使,他非但没有为明朝安境保民,反而经常率建州女真各部深人辽东地区大肆掳掠,甚至诱杀了备御裴承祖,准备大举犯边。李成梁决计征讨王杲,“成梁檄副将杨腾、游击王惟屏分屯要害,而令参将曹置挑战,……会大风起,纵火焚之,先后斩酋千一百余级,毁其营垒而还。”,通过主动出击,李成梁不仅及时破坏了王杲部的进攻,而且一举消灭了其势力,清除了辽东的一大隐患。面对敌人的大举进攻,李成梁并不是一味固守,而是率领精骑直接攻击敌方巢穴。抓住其防备弱点,达到攻一点而解全局的目的。“巡抚辽东右金都御史张学颜条奏修边堡预防守……其驰禁谓制虏之策。自战守外,惟捣巢赶马可以资养军丁。而牵犬羊内顾之心……部臣覆奏。诏允行之。”充分反映出李成梁“进攻型”将领的作战特点。
治军方略
李成梁治军与戚继光不同,戚继光以制度带兵著名,李成梁则依仗个人的威望和感召力,对有功将士奖赏很厚,靠允以荣华富贵激励士气。故而到了后来,“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其后健儿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辈皆富贵,拥专城,暮气难振。”早年的进取之心丧失,功业逐渐由盛而衰。先是有怯战之事,而后又传出掩败为功,杀良冒功的行为,这些虽都是部下所为,但李成梁难辞其咎。万历十九年三月,“成梁……使副将李宁等出镇夷堡潜袭板升……师还遇敌,死者数千人。成梁及总督蹇达不以闻。”这件事成了导火索,一些对其不满的京官开始大做文章,纷纷谴责,李成梁见形势不利,上书请辞。在镇辽二十二年之后,李成梁被迫退居二线。123
家族源考
史籍记载
晚明辽东将门李成梁家族自朝鲜内附,李成梁一支自称陇西李氏之后,祖上于唐朝末年为避乱迁入朝鲜,经数代后于明朝洪武年间内附明朝。
《明史·李成梁传》记载为:“高祖英自朝鲜内附”。《李氏谱系》记载:“第一世,李英,公以军功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卒葬铁岭东南樊(凡、泛)河北山之阳。族人称为新坟。娶李氏。卒与公合葬。子一,文彬。”二书均记载李英为铁岭李氏的一世祖。李春美夫妇合葬墓志铭则记载:“先籍朝鲜国秃鲁江人。自我太祖龙兴,祖鹰你渡江而归,遂家铁岭焉。世以武功卫国,升副千户,逮于公已四世。”《李氏谱系》又记载:李树德“修谱时有关东九世孙(李)廷相送宗图一张,系讳如楠公亲笔。据载云:一世祖李膺尼,洪武渡江归附,授总旗。二世祖(李)英。”两个史料记载一世祖是李膺尼。
明朝末年手抄残本《李氏家谱》,则记载:“一世:李撒把奴,回籍;李哈山,回籍;李者根穗,(妻)李氏,生一子(即李膺你);李把土里,回籍。二世:李膺你,授千户,(妻)李氏,生一子(即李英);三世:李英,袭千户,(妻)李氏,知生五子,宁远伯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赠太傅兼太子太保宁远伯;四世:李春美,赠太傅兼太子太保宁远伯,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生二男,长子(李)泾,赠太傅兼太子太保宁远伯,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妻)楚氏,生四子,二(子)李滋,无嗣。”
此谱追溯“明初渡江内附”前李氏一世始祖是并列的李哲根穗、李哈山、李厦霸努、李把图理四位;二世是李膺尼;李英则位列三世。
中国先世
据《李氏谱系》的记载(康熙壬寅(1722年)十世裔孙李树德重修),铁岭李氏原是唐末年渡鸭绿江,朝鲜人则认为这一支家族是出自星州李氏,但日本学者园田一龟在20世纪的1930年代即有考证,认为该族原是居住鸭绿江南的女真人,14世纪末在始祖李膺尼带领下由朝鲜迁至铁岭,后编入明朝卫所并出仕做官。
族谱以出任铁岭卫指挥佥事的李英为一世祖,之上还有李哲根穗、李和山、李厦霸努、李把图理、李膺尼五位祖先,但“因鼎革,碑记残毁,谱系散失,是以五位之世次无考未敢妄注也”。
第二世为李文彬,第三世为李春英(或作李春美),第四世李泾,均世袭铁岭卫指挥佥事。李泾有子四人,居长者即明末辽东名将李成梁。李氏从第三世春字辈起,五个兄弟析为五房。李成梁一系属老长房,以下依次为老二房、老三房、老四房、老五房。
李氏族谱
则显然李氏家族的族谱树可如此排列:
李哲根穗、李哈山、李厦霸努、李把图理(第一世)
|
李膺尼(第二世)
|
李英(第三世)
|
李文彬(第四世)
|
(老长房)(老二房)(老三房)(老四房)(老五房)
|
李春美(第五世)——李春茂——李春芳——李春芙——李春蓉
|
李泾(第六世)——李滋
14李成梁(第七世)——李成材——李成实——李成林
|
李如松(第八世)—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
|
李世忠—性忠怀忠—效忠—抱忠元忠—耿忠纯忠—宪忠(第九世)
史书记载
《明史·列传一百二十六》
墓地陵寝
墓址
李成梁墓址位于铁岭县催阵堡乡新坟村,墓前曾有石碑、石人、石马,但因年久失修,已埋入土中;李如松墓在催阵堡乡小屯村,墓前尚存部分石人、石马、石羊、石人装束仍可见,石马石羊形态仍可辨。当地村民称这里为“老坟头”或“龙王嘴子”。被铁岭历史学界一直称道的小屯石像生也在这里。石像生虽然规模不大,却是铁岭唯一一处现存的明代石雕群。这些石像生有:蹲姿石狮、卧姿石羊、跪姿石马和立式文武翁仲各一对,石像憨厚,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辽北境内现存仅有的明代墓前石像生作品,也是明代铁岭藉要职官员家族墓地的唯一现存遗物。
石像生是古代帝王以及王侯将相等权贵人士陵墓前安设的石人,又称“翁仲”,此外还有一些石兽。石像生的作用主要是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石人象征墓主人生前的仪卫,石兽象征吉祥和辟除邪恶的神兽。其造型生动,气宇轩昂,雕工精细,由整块巨石雕成,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李成梁家族墓石像生为双双四重对面排列,中线为正东西向。依常理,古墓石像生两侧即为神道,而神道一般都是正南北向的,但小屯石像生的神道却是东西向,这是因为这里的墓地早年曾被损毁,现在各个石像生的位置都是经过后世维修后重新确立的。小屯石像生石坊等设施早年被破坏无存,石像生也都全部倒伏,埋没于土中。1984年,由铁岭市县两级政府出资。重新将这处石像生树起,直到现在。
石坊
李成梁石坊位于北镇城内钟楼前,是明万历八年(1580年)明神宗朱翊钧为表彰辽东大将李成梁的功绩,命辽东巡抚周咏等人修建的。
石坊高九米,宽十米,四柱五楼,全部用淡紫色石料制成。饰有人物、花卉等浮雕,刻工细致精巧。坊额上竖刻“世爵”二字,横刻“天朝诰券”及“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少保宁远伯李成梁”等字。该石坊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123
艺术形象
年份影视演员
1986年《努尔哈赤》王洪生
1987年《满清十三皇朝》张铮
2005年《太祖秘史》徐敏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明朝状元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明初道士
明朝官员
明清小说四大家
明朝第四位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
明朝开国皇帝
泗阳人物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明代官员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