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仇英:从油漆工成功逆袭为明代绘画大师

明朝人物
个人介绍资料
明朝有个小伙子,出身卑微,读不起书,十二三岁就做市井油漆工去讨生活,他不善诗文,更不精书法,却能夹缝中求生存,取百家之所长,成为五百年难遇的绘画大家,他就是仇英。   明朝有个小伙子,出身卑微,读不起书,十二三岁就做市井油漆工去讨生活,他不善诗文,更不精书法,却能夹缝中求生存,取百家之所长,成为五百年难遇的绘画大家,他就是仇英。  一个只活了五十来岁的小漆匠,绘画落款都有点怯弱的底层小人物,竟能与诗书满腹的沈周、博雅多才的文徵明、风流倜傥的唐寅齐名,成为画史上人人都知晓的“明四家”之一。  吴门四杰里他是“异类”,与“才子”称谓更是风马牛不相及,没什么八卦供人津津乐道,查遍古籍画史,他的信息也简单到可有可无,甚至连出生年月都没能记上......  原因全在他“所出微”。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就是这样一个“所出微”的人,却能在那个“文人画瞧不起院体画,院体画瞧不起民间画”的时代,走入了绘画圈的中心位。  在他不长的生命里,创作了大量流传后世的精美画作:人物、花鸟、山水;青绿、浅绛、水墨;工笔、白描、设色;无所不工、无所不能。  古人云:“天道酬勤”。仇英几乎在用一生,去证明这四个字。01年少辍学,身世凄苦一个明朝漆工的逆袭之路  弘治十五、六年(1502或1503年)  在江苏太仓一户贫苦人家中,诞生了一名男婴,取名仇英。  仇英出生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已然七十多岁,文徵明和唐伯虎也近而立之年。  但他们可能想不到,这个年龄和他们相差悬殊的小孩子,日后竟成长为同他们比肩的一代丹青妙手。明代·仇英《昼锦堂图》(局部)  只是仇英家里实在贫寒,一生过的并不顺遂。  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仇家父母也希望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但吃口饱饭都成问题的寒门之家,年少的仇英只得早早辍学,来到苏州的繁华之地桃花坞,谋了个旁人看不起的漆工差事,在市井艰难度日。  为了多赚点,他苦学髹漆工艺,常在漆器上绘缀一些花草山水,好博取主人的青睐,这是仇英走上画家道路的第一步,作坊打工之余,他还会偷偷跑到桃花坞的裱画店里观赏沈周、文徵明等名家的作品,回家后独自临摹,常常一画就是一个通宵。  也正是在裱画店,仇英遇见了常来取画的文徵明。  那时文徵明年长仇英28岁,他作为“过来人”并不觉得仇英的画技有多高超,但他的笔触里有一股淳朴的气韵,那正是文徵明所欣赏的,简单交谈后知道仇英的贫苦出身,更不由得对仇英高看一眼。  打那之后,文徵明大力提携这个勤奋的晚辈,不仅指导画艺,还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公元1517年,文徵明第一次邀仇英绘制《湘君湘夫人图》,那年仇英大概不过二十岁,绘画水平还不稳定,又或许是第一次与“衡山居士”合作,内心诚惶诚恐,画工和心态都没有达到成熟画家该有的境界。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局部  最终他的设色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据记载,当时文徵明“使仇实父设色。两易皆不满。乃自设之以赠画履吉先生。”  说是文徵明让仇英设色,改了两次都不满意,最后索性自己动手。  老师的不认可并没让仇英乱了方寸,反倒激发了他的斗志,画不好那就继续再画,于是仇英沉下心来,日日夜夜地钻研设色,这也使得他后来在设色上达到了旁人难以超越的高度,丝毫没辜负恩师的期待。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人,后寓吴,初执事丹青、周东村(臣)异而教之,摹唐宋人画,皆能夺真。”  后来文徵明受工部尚书推荐入京,被授职翰林待诏,这一去也不知要多少年,因为放心不下徒弟,便郑重地将他推荐给了当时已名满天下的大画家周臣(也是唐寅的老师),开始了正规系统的学画生涯。  周臣的教诲让仇英深得院体画的精髓,也逐渐培养出扎实的造型和绘制能力,这不仅催生了仇英早期绘画严谨劲利的艺术特点,更为他后期游刃自如的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仇英慢慢从一位业余的古画临摹爱好者,逐渐成长为真正的画家。  这一路走来,仇英都深知自己那点天赋在人才济济的苏州城根本不值一提,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在人声鼎沸的瓦肆间扎下根基。  没有世家靠山,更没有唐寅那种与生俱来的天资和狂放洒脱的气质,但勤勉真诚却为他赢得了一个堪称豪华的“朋友圈”,也助他日后能在大师云集的苏州站稳脚跟,获得一席之地。仇英《双勾兰花图》02五百年来一仇英不负丹青凌云志  画史上,董其昌是出了名的“毒舌”,能得到他认可的画家并不算多,仇英自然也不例外,虽说董其昌多少瞧不起仇英的学识和画工,但面对仇英的青绿山水,还是直言:  “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骕,精工之极而又有士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起雅,若元之丁野夫、钱舜举是也。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在若文太史(文徵明)极相推服,太史于此一家画,不能不逊仇氏。”  这话大意是说,画史上画青绿山水的画家不少,许多人的画里只有精工,却无雅气。五百年了,才有了一个仇英。在青绿山水上,甚至于文徵明与他相比也是逊色的。  除了山水,《汉宫春晓图》仕女画长卷,也能看出仇英五百年难遇的水准,这幅唐宋仕女图百科全书式的致敬作品:观画、照镜、喂鸟、下棋、斗草、扑蝴蝶、绣花......仕女画里该有的都有了。  因为画面足够复杂,才更加考验画家的功夫:  仇英用一条曲折的横向结构线将画面一分为二,台柱花树等元素又将一百多个形态各异的女子,划分进不同的场景,加上画面特意隐藏了房顶,整体看去就仿佛在上演一出舞台剧。  对仇英来讲,或许这就是他的舞台。仇英《汉宫春晓图》  被誉为“重彩仕女第一长卷”“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汉宫春晓图》整体精致华贵而不失优雅,甚至优雅得有点过分,画中出现的一切人和物,在形态上高度一致,尖巧、秀美、轻盈,颇有种两百年后欧洲盛行的洛可可风格。  再仔细看,仇英笔下的仕女较之前朝,脸更窄、下巴更尖、柳叶眉更弯更柔,人的体态也相应变得弱不禁风......这种样式很快便流传开来,美术史“弱柳扶风”的风格也就此开始了。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仇英的画,也不全然是轻的、柔的,还有重的、大的、刚强的一面,比如3米多高的《剑阁图》,是可以傲视宋人的。  喜欢武侠的人一定觉得这画眼熟,因为它被梁羽生的小说《七剑下天山》拿来做过封面。只是模仿仇英的人都喜欢他的细弱柔美,真不知道是他开启了时代,还是时代选择了他颓废柔弱的一面。03《清明上河图》临摹千篇一律仇英版本真的好玩儿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说起诸多临摹版本,当属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最有趣。  据说,当时原版《清明上河图》为项元汴所藏,仇英到项元汴家中做客,看到了张择端的真迹,于是就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颇具特色的二次创作。  场景由北宋时期的京城汴梁,变成仇英生活的明朝苏州城,增加了符合江南风情的场景,对某些细节也作出了相应的变动,苏州城的繁荣和市井百态尽收眼底,丝毫不逊于原画。  一路看下来,仇英绝对算得上全能型画家:擅长仿古临摹、也能一举开创新风格,刚劲如《剑阁图轴》,秀雅如《汉宫春晓图》。  他更是一个丰富的人,丰富参杂在他过往跌宕的人生,也表现在他每一幅画作里。  可惜仇英只活了五十几年,不免让人想起董其昌口中的“习画之流”,他认为:文人画是“以画为寄、以画为乐”,故画家长命;而工笔画则是习画之流,作画耗时耗神,画家较短命。  说法虽不能完全认同,但仇英留下的诸多画作里,的确能看见他长久的谦恭与勤恳,每一笔都是苦心经营,落到实处,取百家之长,又能不屈不挠的刻苦努力,用超乎常人的勤勉,为自己杀出了一条独特的艺术之路。仇英《桃源图卷》局部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正值年冬,仇英走完了他坎坷却自强不息的一生,携走一腔烦恼,只留下丹青百卷。  北风萧瑟,大地悲歌。  仇英一生,只为丹青而来,精勤数十载,无论是人品还是艺术,都是他给予人间最炙热的画卷。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明朝状元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明初道士
明朝官员
明清小说四大家
明朝第四位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
明朝开国皇帝
泗阳人物
明代官员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