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孙思邈:中国古代医学家和他的《千金要方》

唐朝人物
个人介绍资料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他自幼用功,二十岁时就精通诸子百家学说。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要他为朝廷效力,他都没有接受,而是专心致力于医术的钻研,替百姓解除疾病的痛苦。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他自幼用功,二十岁时就精通诸子百家学说。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要他为朝廷效力,他都没有接受,而是专心致力于医术的钻研,替百姓解除疾病的痛苦。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他自幼用功,二十岁时就精通诸子百家学说。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要他为朝廷效力,他都没有接受,而是专心致力于医术的钻研,替百姓解除疾病的痛苦。  关于学医,孙思邈说过:有些人,仅仅读了三年的医书就骄傲自满起来,以为自己有了治疗一切疾病的本领,等真正实践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懂得太少了。因此,必须勤奋学习,还要弄清楚医学的源流,绝对不能道听途说,否则就是害人害己。  为了研究医学,孙思邈不仅对历代的医书、药方多加钻研,学习前人的经验,而且还四处采集单方,进行实验和总结。他治疗过很多麻风病病人。麻风病是一种很难治好的慢性传染病,为了找到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孙思邈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亲自照料病人,把每个病人的症状和医治过程中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这凸显了这位医学家的敬业精神。  孙思邈在医药卫生上也有贡献。当时山区的人很容易患“大脖子病”,从现代医学上讲,这是甲状腺肿大,原因是人的食物中缺乏碘所致。孙思邈的时代当然不知道碘这种物质,但他经过研究,知道用海带、海藻等富含碘的食物来治疗这种病。此外,对于妇女和小孩子的疾病,孙思邈也十分重视。他说,如何把小孩子抚育好,是很重要的问题;妇女的病和男子的病不同,小孩子的病和成年人的病不同,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他甚至提出应该为小儿病和妇女病单立一科。后来,妇科、小儿科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证明了孙思邈的这一主张是完全正确的。  孫思邈的重要著作是《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他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当更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此书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影响很大。它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书中对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他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  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大椿说:孙思邈论病的道理,不但根据《内经》,而且根据《内经》以后的医学家的学说。应用的方剂,除了古方以外,还有后来的方法。所用的药品,也并不完全根据《神农本草经》,而是同时采取杂方和单方中常用而有效的药品,所以一种病有几种治疗方法,也有用一个方法治疗几种病的。这是医学上的一个大变革,而孙思邈也成为我国医学史上一位富于创见的医学家。  孙思邈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堪称典范,他的身上有着医学家可贵的品质,也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医德”。  第一,他秉持医术精湛的原则。孙思邈把学习医学理论和“五经”“三史”、精益求精地钻研医术、具有高超的业务本领,作为其医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又说: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若能俱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第二,他主张公平公正原则。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同道和患者,是孙思邈强调的医德。他要求从事医学的人要以平等之心、平和的态度处理与病人的关系,不可盛气凌人。对待患者,不可分亲疏贵贱,而要尽力救治。  第三,他提出廉洁自律的原则。孙思邈对医者的行为规范有着严格的要求,认为他们必须廉洁自律,注意自身的修养。他对医者的衣着、语言、处方用药、出诊治病等做了高标准的规范,要求医者精神饱满、内省自律、庄重大方、待人宽容,更要考虑患者的心理感受。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唐朝第三位皇帝
唐朝第二十任皇帝
唐代风水大师
千古名相
初唐文坛革新先驱
唐朝第十八代皇帝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唐朝诗人,唐朝宰相
唐朝宰相
唐朝宰相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