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声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像 湖北荆州沙市人物 叶声华,男,汉族,1934年6月11日出生于湖北省沙市(今荆州市),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家,曾任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叶声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家,在激光及光电测量技术领域成就卓著,为中国相关科研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童年经历与教育背景 叶声华于1934年6月11日出生在湖北省沙市(今荆州市)的一个教师之家。父母为人正直、忠厚,一生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深得师生敬重。受家庭氛围影响,叶声华从小就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学习极为刻苦。 童年时期,叶声华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苦难。1937年,日军侵略中国,家乡遭到浩劫,一家人四处逃难。母亲带着他和哥哥逃到奉节时,遭遇敌人轰炸,街道被炸成废墟,全家被压在断墙下,哥哥因伤势过重不幸身亡。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国家贫弱的痛苦,也更加坚定了他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报效国家的决心。 新中国成立后,叶声华顺利读完高中,考入南昌大学机械专业。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他进入新组建的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继续学习机械专业,并于1956年本科毕业。因学业优秀,他被推荐为留苏预备研究生,1956年至1959年在北京俄语学院学习俄语。后因中苏关系恶化,未能赴苏留学,他被分配到天津大学精仪系做助教,不久后考取了王守融教授的研究生,从此踏上科学研究之路。1962年,叶声华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研究生毕业,并留校工作。 科研生涯与成就 开创激光精密测量领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激光研究是国家急需。尽管当时国家科教事业受“文革”影响几乎停滞,但叶声华获得了回校做科研的机会。他参与“激光会战”,成功研制出“氦氖激光器”,却因肉眼调制激光,一只眼睛受损,后来还出现视网膜脱落,险些失明。但他并未退缩,而是将科研方向确定为激光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70年代,他率先把激光技术引入精密测试领域,开创了激光光电测量这一全新科研领域,成为我国高端装备数字化制造测量体系的重要支撑。 取得系列科研成果:叶声华发展了一系列非接触、在线测量新原理新方法,取得多项重大成果,获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11项。其中,“准直线技术及应用”项目于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视觉检测技术及应用”项目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几何量计量仪器现场标定新技术”项目2002年获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先进制造中空间几何尺寸测量的现场校准方法和装备”项目成果显著。2004年、2011年他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7年获“何梁何利”科技奖,2013年获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 科研服务工业生产:叶声华秉持“做有用的研究”“做新的研究”的理念,其研究始终紧密结合工业生产实际需求。他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大型造船厂船体尾轴直度测量、高层电梯的垂直测量、金属网筛的测量、盐场扫平仪的研制、白车身在线视觉测量等诸多工业生产领域,从原理突破到实际应用,为中国工业生产的精度提升和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创建重点实验室:1988年起,叶声华领导建立了“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后一直担任主任至2004年。该实验室后来被评为优秀实验室,他本人也获得科技部颁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推动学科发展:叶声华十分注重学科建设,提倡学科交叉,学习其他学科长处。他编著了全国精密仪器专业最早的《激光在精密计量中的应用》,后又出版《激光测量技术》,开辟了学科新方向。在他领导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在全国学科评比中被评为第一名,他领导的团队2004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创新示范岗”,2012年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 培养大批人才:从教近60年,叶声华桃李满天下。据不完全统计,他培养了87名博士、91名硕士。学生中已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的13人次,教授、研究员30余人。他重视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因材施教,关爱学生。2004年,他的研究生培养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他还曾获天津市师德楷模、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等荣誉,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 晚年贡献与精神传承 晚年的叶声华虽不再亲自指导学生们的科研工作,但仍心系学科发展和青年人成长。他经常分享“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经验,强调做人要海纳百川、贵在诚信;做事要认真负责、贵在坚持;做学问要实事求是、贵在创新。 2013年,他获得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80岁的他将全部50万元奖金捐出,设立“叶声华奖学金”。弟子们纷纷响应,将启动基金增至200万元。该奖学金每年奖励10名优秀研究生,旨在鼓励青年学子在相关领域努力钻研,截至2023年,国内已有27所高校的80名学生获得过该奖学金。 叶声华以其一生的努力和奉献,成为中国激光与光电测试技术与仪器的开创者,是中国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杰出学者。他用行动诠释了科学家的担当与使命,为中国科研事业和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