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之宇

民革苏州市委原常委

王之宇

王之宇[公元1906年-1988年,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河南洛阳市洛龙区人物
王之字,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别字肖琴,河南洛阳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结业,开封中州大学理科毕业。1924年春到广州,由邓演达、金佛庄介绍考人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人伍生总队排、连长,第二十军教导团和二总队中校总队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脱离组织关系。1928年后任第二集团军教导旅参谋主任,第六十五师参谋处长,第一六六师少将参谋长、副师长。1942年起任第八军一六六师师长,重庆卫戍总司令部第三分区中将司令。1946年1月被撒职,后定居苏州。1956年加入民革,后任民革苏州市委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省参事室参事。著有《回忆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经过》、《王之字回忆录》等。
王之宇(1906~1988),别字肖琴,河南洛阳城南八里堂人,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在近代中国军事和政治舞台上有着较为复杂的经历。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求学经历
王之宇早年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学习,该校是河南大学的前身之一,在此他接受了较为系统的知识教育,为其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1923年,他转入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理科学习,并顺利毕业。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本有机会继续深造或出洋留学,但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潮影响的王之宇,心中燃起了报国壮志,决定投笔从戎,走上革命道路。

黄埔岁月
1924年春,王之宇与同学侯镜如一道前往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身兼国民党宣传部长的毛泽东是黄埔军校在上海的招生委员之一。王之宇经毛泽东主考,初试合格,后通过复试,正式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编入第三队学习。在黄埔军校,他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革命思想教育,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战友,也为其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毕业后,王之宇历任黄埔军校入伍生总队排、连长,第二十军教导团和二总队中校总队长,在军事指挥方面逐渐崭露头角。

参加南昌起义
1927年,国内局势风云变幻,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在此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决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王之宇参加了南昌起义,并在起义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起义过程中,他英勇作战,担任起义军南下时组建的第三师二总队队长。然而,南昌起义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等原因失败。起义失败后,王之宇不顾个人安危,护送左胸负重伤的老同学侯镜如转赴香港治疗,展现出了深厚的同学情谊和革命担当。

此后,王之宇回到上海,但由于中共中央保卫局局长顾顺章叛变,中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最终脱离了中共的组织关系。这一经历成为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开启了他之后在国民党军队中的生涯。

国民党军队中的生涯
1928年后,王之宇开始在国民革命军任职,先后担任第二集团军教导旅参谋主任,第六十五师参谋处长等职。他凭借着在黄埔军校所学的军事知识和早期积累的作战经验,在国民党军队中逐渐晋升,后担任第一六六师少将参谋长、副师长,成为国民党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1942年初,王之宇升任国民革命军一六六师师长,后又担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第三分区中将司令。在此期间,他参与了一系列军事活动,为维护抗战后方稳定等发挥了一定作用。

1944年,著名的松山战役爆发。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在松山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最终全歼日军守军,但第八军自身也伤亡惨重,随后调至保山,又空运陆良整补。由于松山之役损失官兵众多,中央调王之宇率领一六六师归入第八军建制。此后,第八军经过调整,拥有王伯勋的荣誉第一师、梁筱斋的第一○三师和王之宇的第一六六师,战斗力得到一定恢复。

1945年夏,第八军整补完毕,装备了半美式武器,每步兵连均配有一位美军顾问。随后,部队奉命向贵州、广西移动,准备参加反攻桂林,然而途经泸西时,传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之后,第八军开赴九龙,又海运至青岛,担任接收山东沦陷区的工作。

不过,1946年,王之宇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他的弟弟王之守以少校副官身份在贵州与重庆之间私运鸦片,被国民党中央政府查获并就地枪决,此事牵连到了王之宇,他遭到中央撤职查办。但因其为人洒脱,且与李弥关系较好,李弥以他失踪为由向中央报告,此事最终不了了之。后来,王之宇还曾担任第17兵团中将高参等职。

晚年经历与贡献
1949年5月,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王之宇在上海参加起义,选择与人民站在一起,迎接新中国的到来。新中国成立后,他定居苏州,开始了新的人生篇章。

1956年,王之宇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此后积极参与民革相关工作,后任民革苏州市委会常务委员。他利用自己的经历和影响力,为团结各界人士、推动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他还担任江苏省政协委员、省参事室参事等职务,积极为地方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余热。

在晚年,王之宇还著有《回忆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经过》《王之字回忆录》等作品。这些著作不仅是他个人人生经历的回顾,也为后人研究南昌起义以及近代中国军事史、政治史等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1988年,王之宇在苏州病逝,享年83岁。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热血青年投笔从戎,到参加南昌起义投身革命,再到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最后又回归人民阵营的复杂历程,是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4 10:14
上一篇:蔡永灿下一篇:刘健先
中国第二大姓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奥运会冠军
国务院原副总理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纵横家
开国少将
湖北省委书记
香港声名赫赫的导演、编剧、制片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忠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四川省委书记
山东省委原书记
苏联第四任最高领导人
原重庆市市长
开国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
开国上将、军事家
我国工人运动著名领袖之一
清朝末代皇帝,近现代政治人物
中国历史学家
开国大校
原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
实业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
澳大利亚议会原纪录部长
宝安区人物
开国少将
蒋介石之长子
民国时期杰出女性
中国近代水利科学的开拓者
原广东省政协常委
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民革苏州市委原常委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