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圭白[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像 河南洛阳市偃师区人物 李圭白,1931年9月25日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区,水处理技术、市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 李圭白是中国著名的水处理技术、市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中国给排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求学之路 李圭白1931年9月25日出生于沈阳,籍贯为河南省偃师区。1950年9月,他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1951年,正式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土木系给水排水专业,开启了他在给排水领域的学习之旅。 1953年9月,李圭白本科毕业后,并未急于踏上工作岗位,而是选择继续深造,进入土木系给水排水专业研究班学习。1955年7月,研究生毕业的他,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在土木系担任助教,从此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职业生涯与科研成就 早期教学与研究积累:1957年,李圭白进入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进修,同时兼任苏联专家翻译,这段经历让他接触到了更多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1959年7月,他进入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任教,从助教做起,历经讲师、副教授,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懈的努力,于1982年晋升为教授。在此期间,他专注于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开始了在水处理技术领域的科研探索。 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突破:1960年,李圭白开始致力于地下水除铁、除锰方法的研究。他成功开发出接触催化除铁工艺,并提出了相关新理论,该成果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随后,他又成功开发了地下水曝气接触氧化法除锰工艺,使我国除锰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工艺于1985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成果在国内得到大量推广,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的发展。 高浊度水处理技术奠基:李圭白是我国高浊度水处理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他在该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他研究成功的高浊度水透光脉动单因子絮凝自动控制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于1996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此外,他还参与水上一体化水厂的研究工作,实现了水厂建造工厂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成果于1984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饮用水除污染技术创新:李圭白在水的过滤技术方面成果丰硕,他研究成功的高锰酸盐饮用水除污染技术、流动电流混凝控制技术等,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高锰酸钾助凝技术于1995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还提出了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的概念,倡导将超滤膜用于城市水厂,为我国饮用水质量的提升和给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后期科研与学术贡献:2000年,李圭白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继续深耕水处理技术领域。他承担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如2003 - 2006年担任国家863计划“分散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示范工程研究”第一负责人,2005 - 2008年参与国家973计划“污染水体生态修复与再生机理”项目(第三负责)等。2010年4月29日,中国工程院李圭白院士工作室落户佛山水业集团,为企业的水处理技术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2016年4月21日,他被聘为武汉工商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同年9月27日,李圭白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继续为我国水处理事业发挥余热。 学术成果与荣誉 学术论著丰硕:截至2013年,李圭白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写出学术专著10部,参编教材3部。他的许多成果已列入设计规范、设计手册和高校教材,并在多项实际工程中被广泛采用,为给排水领域的理论建设和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荣获多项奖励:李圭白的科研成果获得了高度认可,截至2005年,他的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级发明奖二等2项、三等1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1项、三等1项,以及省、部级奖十余项。他还先后两次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0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联合授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对他在市政工程领域卓越贡献的最高认可。 人才培养与社会贡献 李圭白长期担任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为我国给排水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多年来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近百名,为我国给水排水科学技术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同时,他还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等多个社会职务,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技术指导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为推动我国给排水行业的整体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李圭白院士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卓越的科研成就和无私的育人精神,成为中国给排水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他的一生都在为改善我国水处理技术、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培养专业人才而努力,为我国市政工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给排水领域不断探索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