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懋[公元1919年-2013年]+像 黄德懋(1919.11~2013.07.23),男,山东寿光人,原昆明军区副司令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2年晋升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2013年7月23日,黄德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中国北京逝世,享年94岁。1另有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物。 早年经历 黄德懋1919年11月出生于山东寿光一个贫寒家庭。自幼家境困苦,他只读过三年私塾,便无奈失学,回家种地并给别人放牛。尽管生活艰难,但他内心渴望改变命运,追求进步。1938年1月,受牛头镇起义人士进步思想的影响,黄德懋毅然参加八路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在他心中深深扎根。 抗日战争时期 黄德懋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多个职务。他从八路军山东纵队八支队的战士做起,凭借勇敢和出色表现,先后担任班长、副排长,后在山东纵队一支队任排长。他参加了众多战役战斗,如泰安、关东、石楼、茅祠、临胊、沂水等。在战斗中,他冲锋在前,不畏强敌,多次身负重伤,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战斗意志,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立下了赫赫战功。1941年至1943年间,他因伤在野战医院休养,但伤愈后又迅速回到战斗岗位,担任山东纵队一旅一团的副连长、连长,以及鲁中军区一团的副营长、营长等职务,继续与敌人英勇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黄德懋率部进入东北。1946年,在吉林黑石镇战斗中,他作战英勇、战绩突出,被辽东军区评为战斗英雄。此后,他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7师19团营长、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7师20团副团长。1949年2月,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0军118师353团团长,率部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广西战役、海南岛战役等重大战役。在这些战役中,他指挥有方,带领部队克服重重困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1950年,黄德懋奉命率部首批赴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18师353团团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率部爬冰卧雪,艰苦奋战,全程参加了一至五次战役及抗美援朝全过程。先后取得龙和洞、军隅里、广田台等战斗的胜利,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1953年2月至10月,他升任118师副师长,继续在朝鲜战场上指挥作战,为保卫祖国和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回国后至七十年代中期 抗美援朝胜利后,黄德懋回国继续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118师副师长、118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为了提升自己的军事理论水平和指挥能力,他于1957年10月至1960年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毕业后,1960年7月至1965年2月,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0军师长。1962年11月,他晋升为大校军衔。1965年2月至196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0军副军长兼师长。六十年代末,他还兼任辽宁省阜新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锦州市革命委员会主任、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为维护地方稳定和推动地方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968年5月至1975年11月,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0军军长,致力于军队的建设和发展。 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 1975年11月,黄德懋调任昆明军区第14军军长,1978年11月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直至1985年退居二线。在担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期间,他率部参加了两山战役,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晚年生活与荣誉 黄德懋在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他为中国革命、建设和国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2013年7月23日,黄德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黄德懋一生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中国军队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全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的历史长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