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武[公元1911年-1957年] 河北雄安新区雄县人物 王崇武:深耕明史的史学大家 王崇武(1911 - 1957),是我国著名的明史研究专家,河北雄县人。他的学术生涯,在明史研究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其研究成果至今仍影响深远。 1932年至1936年,王崇武就读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求学期间与邓广铭、王毓铨、杜呈祥、张政烺、傅乐焕等优秀学者同窗。这段学习经历,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自1937年起,他长期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注于明史研究。 在学术研究方面,王崇武造诣深厚。他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发表的一系列明史研究成果,如《查继佐与敬修堂钓业》《董文骥与明史纪事本末》《读高青邱威爱论》等,引起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1948年,他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深入研究明清两代史及中西交通史。1953年,王崇武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研究员,次年调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然而,天妒英才,1957年4月21日,他因癌症不幸离世。 王崇武二十余年致力于明清史研究,成果丰硕。他的《明本纪校注》是其重要代表作之一。该书将《明本纪》与今本《太祖实录》相互校对,并参考其他书籍注明本末。在《序》中,他深入探讨《明本纪》的成书年代和史料价值,指出此书与《实录》关系密切,且成书早于今本,在史料价值上远超今本《实录》 。正文中,他不仅校勘不同版本的正误,还在每段之后附上《实录》文字以便比较,并加以按语考证异同,见解独到,是其倾注心血之作。 除《明本纪校注》外,他还撰写了众多明史相关的论文著作,如探讨明初屯垦政策的《明初屯垦政策与井田说》,研究靖难历史的《明靖难史事考证稿》《奉天靖难记注》,分析明代商屯制度的《明代的商屯组织》《明代的商屯制度》等。同时,他在其他史学领域也有建树,在古代人口史领域,撰写了《秦汉之户口与政治》《明代户口的消长》;在元史领域,发表《论元末农民起义的社会背景》等文章;在中法战争史领域,以《中法战争时法国天主教在中越两国的活动情况》揭露法国殖民者的阴谋。此外,他在古籍点校工作上也成绩斐然,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时参与《明实录》校勘,后黄彰健等人继续完成,形成《明实录校勘记》 。1954年,他作为召集人,参与标点《资治通鉴》,还点校了记载南明史事的《小腆纪年附考》。 在学术成果的呈现形式上,王崇武著作颇丰。专著有《明靖难史事考证稿》《明本纪校注》《奉天靖难记注》等;论文涵盖明史、古代人口史、元史等多个领域,数量众多;还翻译了《太平天国史料译丛》(与黎世清合译)以及日本学者清水泰次的《明代之漕运》 ,并参与编纂《太平天国史料译丛》《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等书籍。 在学界,王崇武还留下了一段有趣的故事。美国著名汉学家牟复礼(1922 - 2005),抗战后期先后在金陵大学与燕京大学学习历史学,师从向达、启功、顾颉刚等人。后来,在一次聚会中,顾颉刚询问在场学者谁愿意指导牟复礼研习明史,众人相互推诿,因饮酒微醺而未能推脱的王崇武,最终成为牟复礼的导师,引领其走上明史研究之路,这段师生渊源也成为学术交流中的一段佳话 。王崇武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学术成就,在史学界占据重要地位,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精神,至今仍为后人所敬仰与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