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潘美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潘美
潘美[宋][公元925年-991年,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北宋郑武惠王]+像 河北邯郸市大名县人物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一说河北省魏县边马集镇李庄村)人,北宋开国名将。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宋朝建立后,受到重用。李重进叛乱,太祖亲征,潘美为行营都监从征。
开宝三年(970),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率军灭南汉,以功拜山南东道节度使、知广州兼市舶使、兼任岭南道转运使。
开宝八年(975)助都部署曹彬伐南唐,南唐灭亡,加检校太傅、宣徽北院使。
太平兴国四年(978)正月,任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判太原行府事。随太宗征范阳,任知幽州行府事。及班师,命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捍北边。
太平兴国五年(980)三月雁门关之捷,封代国公,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忠武军节度使,进封韩国公。雍熙三年(986年),宋兵三路北伐辽朝,潘美为云、应、朔等州行营都部署,率西路军出雁门,所向克捷。不久,因曹彬所领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潘美等受诏撤军,并护送寰、朔、云、应等四州百姓随军内迁。在护送边民内迁途中,潘美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陷敌被俘而死。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明年,复检校太师。知真定府,未几,改都部署、判并州。加同平章事,数月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咸平二年(999),配飨太宗庙庭。宋真宗时追封为郑王。明洪武 二十一年(1388)从祀于帝王庙。
潘美:传奇一生,功绩与争议并存
潘美(925—991),字仲询,汉族,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其父潘璘担任军校,驻守常山。潘美年少时风度翩翩、洒脱不羁,在府中担任典谒一职。他曾对同乡王密说:“后汉气数将尽,奸臣肆意妄为,天下已有改朝换代的迹象。大丈夫若不在此时建功立业、谋取富贵,碌碌无为直至消亡,实在是一种耻辱。”

侍奉柴荣,崭露头角
后汉乾佑三年(950)冬,后汉枢密使郭威发动兵变,次年(951)正月称帝,建立后周。彼时,柴荣任开封府尹,潘美成为其侍从。广顺四年,即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周世宗柴荣即位,潘美补任供奉官。同年三月,北汉联合辽国攻打后周,柴荣在泽州迎战,于高平大败北汉刘崇。潘美奉命率领数千精兵扼守江渚岭,敌军果然由此路前来增援,他坚守营垒不与敌军交战,敌军无奈退去,潘美因功升任西上阁门副使。此后,他出任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监军,后改任引进使。当柴荣计划对陇、蜀用兵时,命潘美统率永兴屯兵,负责西部战事。

辅佐太祖,屡立战功
赵匡胤对潘美颇为厚待。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命潘美先行面见执政大臣,向内外宣谕旨意。陕州主将袁彦性情凶悍,宠信奸佞,喜好杀戮掠夺,还积极修缮兵器,赵匡胤担心他叛乱,派潘美前往监视并准备处置。潘美单骑前往,以天命已归、应恪守臣职相劝,袁彦最终入朝。赵匡胤大喜道:“潘美不杀袁彦,还能让他来朝见,正合我意!”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李重进叛乱,赵匡胤亲征,任命石守信为招讨使,潘美为行营都监辅助。扬州平定后,潘美留任巡检,负责镇抚,因功授泰州团练使。乾德元年(963),宋朝平定湖南叛将汪端后,局势不稳,潘美被任命为潭州(今湖南长沙)防御使。南汉后主刘鋹多次侵犯桂阳、江华等地,均被潘美击败。当地少数民族自唐朝起常侵扰内地,潘美深入其巢穴,诛杀俘获众多,安抚其余部众,使当地得以安定。乾德二年(964年),潘美又随兵马都监丁德裕等人攻克郴州。

攻灭南汉,尽显谋略
开宝三年(970年),宋朝征伐南汉,潘美任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今湖南常德)团练使,尹崇珂为副手。宋军攻克富州(今广西昭平县)后,刘鋹派万余军队增援,潘美率军迎战,大败南汉军,进而攻克贺州。十月,又连下昭州(今广西平乐县)、桂州(今广西桂林)、连州,西江各州纷纷归降。潘美因功升任南面都部署,进驻韶州(今广东韶关)。

韶州是广州的北部门户,敌军十余万在此集结。潘美指挥军队一举攻克韶州,斩杀俘获敌军数万人。刘鋹惊恐万分,先派大臣王珪求和,又派左仆射萧漼、中书舍人卓唯休奉表请降。潘美传达赵匡胤旨意,表明战、守、降、死、走五种结果,其余概不接受,并命殿直冉彦衮将萧漼等人押送朝廷。

刘鋹又派弟弟刘保兴率军抵抗,潘美率军兼程赶至栅头,距广州仅一百二十里。南汉十五万大军凭借山谷险要固守,潘美筑垒休整,与将领商议道:“敌军以竹木设栅,若用火攻,敌军必乱,此时以精锐夹击,定能取胜。”于是,他派数千民夫,每人手持两火把,秘密接近南汉军栅栏。入夜,万火齐燃,恰逢大风,火势迅猛。南汉军慌乱来攻,潘美挥军迎击,大败敌军,斩首数万。宋军直抵广州,刘鋹焚毁府库后,宋军攻克广州,擒获刘鋹并押送京师,潘美因功与尹崇珂同知广州兼市舶使,后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开宝五年(972年),潘美兼任岭南道转运使,平定土豪周思琼叛乱,岭南得以安定。

从平江南,再建奇功
开宝七年(974年),宋朝谋划征伐南唐。九月,潘美与刘遇等将领率先抵达江陵(今湖北荆州)。十月,潘美任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一同进军,进驻秦淮。当时船只未备齐,潘美下令:“我率数万精兵,志在必胜,怎能因一条浅水受阻!”随即指挥军队渡江,击败南唐军。采石矶浮桥建成后,南唐派二十余艘战船击鼓逆水来攻,潘美率军奋勇作战,夺取敌舰,擒获将领郑宾等七人,攻破城南水营栅栏,分派水师驻守,并上奏朝廷。赵匡胤派使者迁移战船以防变故,潘美接令后立即行动。当夜,南唐果然来攻,未能得逞。潘美进军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水陆十万大军列阵城下,潘美率部突袭,大破敌军。南唐后主李煜派徐铉求和,遭赵匡胤拒绝。李煜又派数千士兵,手持火把击鼓夜袭,潘美率精锐与之短兵相接。次日黎明,潘美与曹彬率军攻城,多路并进,平定南唐,潘美因功被封为宣徽北院使。

从征北汉,镇守边关
开宝九年(976年)八月,潘美任都监,辅佐党进攻打北汉都城太原,在汾河击败北汉军。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976年),潘美改任南院使。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征伐太原,潘美任北路都招讨,兼管太原行府事务。他部署诸将进攻,平定北汉后,又征伐范阳,任知幽州行府事。班师后,兼任三交都部署,留守保卫北部边境。潘美秘密袭击并占领固军(三交西北三百里处,地势险要,为北部咽喉),屯粮驻军坚守,使北部边境得以安定。

太平兴国五年(980)三月,潘美巡视至代州时,遭遇十万辽军入侵雁门。他命杨业率数百骑兵从西陉出发,经小陉至雁门北口,与自己合击辽军,大败敌军,斩杀辽军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大量铠甲战马,潘美因此被封为代国公。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任忠武军节度使,封为韩国公。

北伐失利,备受争议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命潘美与曹彬、崔彦进等北伐,潘美单独率军攻下燕云十六州中的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然而,曹彬部队出师不利,朝廷下诏撤军,并命潘美等人在撤军时护送朔、云、应四州百姓内迁。

当潘美与杨业护送四州百姓南撤至朔州狼牙村时,辽国萧太后等人率十万大军再次攻陷寰州。杨业认为辽军士气正盛,应采取迂回策略护送百姓,王侁却主张正面进军,刘文裕表示赞同,还质疑杨业有二心。杨业无奈道:“我并非怕死,只是时机不利,白白牺牲士卒。如今既被责怪,我愿率先迎敌。”出发前,他哭着对潘美说:“此次行动凶多吉少。我本是太原降将,皇上不杀反委以重任,我本想等待时机立功报国。如今既被误解,我唯有以死明志。”他指着陈家谷口,请求潘美在此设伏接应。

潘美与王侁在谷口布阵,从寅时等到巳时,王侁以为辽军已退,为争功率兵离开谷口,潘美未能制止,只得沿交河西南行军二十里。不久,杨业战死,潘美率军后撤。

削爵去世,身后评说
宋太宗听闻杨业殉国,痛心不已,潘美被削职三级,贬为检校太保。雍熙四年(987年),潘美任检校太师,后任真定知府,不久改任都部署、并州通判,加官同平章事。数月后,潘美去世,终年六十七岁,朝廷追赠中书令,赐谥号“武惠” 。潘美一生征战,功绩卓著,但在北伐中与杨业的事件,也使他备受争议,其复杂的人生经历,成为历史中一段引人深思的篇章。 
潘美:身后的纪念、评价与传奇轶事
后世纪念
宋真宗即位后,因章怀皇后的缘故,追封潘美为郑王。咸平二年(999年),潘美得以配享宋太宗庙。宋元佑年间(1086 - 1094),作为在广州有卓越功勋、品德高洁的官员,潘美被供奉于广州府学宫仰高祠的“宋八贤堂”。崇宁元年(1102),朝廷设立功臣配享之位,潘美位列第二。绍兴八年,朝廷将辅佐有功的大臣画像绘制于景灵宫的墙壁上,潘美赫然在列。到了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潘美又获得从祀帝王庙的殊荣。

历史评价
史书评价
《宋史》认为,潘美与宋太祖交情深厚,在太祖登基之初就深受信任,承担起征讨重任。刘鋹派使者乞降时,潘美传达旨意,言辞义正严辞,尽显奉诏伐罪的得体风范。他的威名远扬,并非仅靠平定岭南、江南,征讨太原、镇守北方才得以彰显。潘美和曹彬都谥号“武惠”,都得以配享宗庙,两家子孙也都有所建树、富贵显达,且家族中还出了光献、章怀等贤后,这并非偶然。书中还赞誉曹彬仁恕清慎,能保住功名、遵守法度,称其为宋代良将之首。

历代评价
王陶指出,曹彬、潘美率领王师平定江南,二人都擅长用兵,但曹彬的见识谋略更为深远,是潘美所不及的。朱元璋将潘美与汉代的陈平、冯异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坚守节义,且能善始善终,值得立庙祭祀。归有光强调,宋太祖能结束五代战乱,开创太平,离不开赵普、潘美、曹彬等人的出谋划策。

黄道周评价潘美为大丈夫,不屑于碌碌无为。宋太祖开基立业时,潘美出力颇多,他成功劝降袁彦,征讨平定峒蛮,擒获刘鋹并送往京城,斩杀敌军数万,在平定江南的过程中也功绩卓著。然而,在北伐时,他驻守幽州,虽有屯兵积粟之功,但因杨业战死,他被降职削禄,不禁让人思考功名究竟是荣是辱。

王夫之批评曹彬为避权而与士卒不亲近,潘美为避功而在杨业陷入困境时不肯救援。他认为将领如此作为,会导致与士卒离心,胜利时自身难保,最终必然失败。七十一为潘美鸣不平,指出潘美本是宋初名将,却在后世小说《杨家将》中被丑化。他将潘美与卫青对比,认为潘美无端蒙冤。实际上,潘美性格平易近人,有功却更加谨慎,能善终并非偶然,其身后莫名的诋毁令人费解。

昭梿分析宋人伐辽失败,认为曹彬、潘美作为宿将,并非不懂军事,而是因太宗生性猜忌,他们担心攻克幽州后会遭忌,所以故意采取消极策略。蔡东藩将曹彬视为宋初第一健将,相比之下,认为潘美远不及曹彬。他指责潘美不听杨业之言,轻信王侁,致使杨业力竭身亡,潘美罪责难逃。后人同情杨业、厌恶潘美,虽有些言论夸张,但也并非毫无缘由。冯君实则较为客观地指出,从实际战功来看,潘美远超杨业,宋朝廷也将他视为大忠臣。

轶事典故
收养遗孤
赵匡胤登基后进入皇宫,看到嫔妃抱着一个孩子,询问得知是周世宗之子。当时范质、赵普等人建议杀掉孩子,而潘美沉默不语。赵匡胤询问潘美意见,潘美坦言,劝杀则辜负周世宗,不劝又会遭赵匡胤猜疑。最终赵匡胤让潘美将孩子收为侄子,此后也不再过问,潘美也对此事守口如瓶。这个孩子就是潘惟吉,后来官至刺史。另一个版本是赵匡胤见到周世宗的两个儿子纪王和蕲王,示意部将带走,潘美表示这样做于理不安,赵匡胤于是让他收养其中一个孩子。不过,经考证,潘美收养的孩子既不是潘惟正,也不是潘惟吉 。

守土尽责
据《后山谈丛》记载,代北边界的天池地处荒远,宋朝以往很少派人巡查。潘美任河东节度使时,新建了庙宇,并撰写了脊记,每年派府中副官前去祭祀。后来,辽国企图争夺边界土地,因有碑文为证,才未能得逞。

家族成员
潘美的父亲潘璘,担任军校,驻守常山。他的儿子中,潘惟德官至宫苑使;潘惟固任西上阁门使;潘惟正为西京作坊使;潘惟清官拜崇仪使;潘惟熙娶秦王赵德芳之女,官至平州刺史。女儿中,一位嫁给大理寺评事张昭允;一位成为真宗潘皇后,嫁与宋真宗赵恒;还有一位被封为冯翊郡夫人,嫁给曹彬之子曹玮。侄子潘惟吉,官至天雄军驻泊都监 。其孙子辈有潘承规、潘承仅、潘承宗、潘仁(承)炬等,侄孙有潘夙、潘震,玄孙潘意还娶了徐国长公主。

史书记载与文学形象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十七》对潘美有详细记载。关于潘美的故里,《封丘县志》记载存在争议,顺治本称县东二十里潘店是潘仁美故里,而康熙本则考证宋代只有潘美,无潘仁美,且潘美是大名府人,与封丘并无关系。在《杨家将》相关的小说、戏曲中,潘美被改名为潘仁美或虚构为潘洪,被塑造成权奸形象,处处与杨家作对,甚至勾结辽人,妄图夺取宋朝江山。这一形象是文艺作品对潘美在杨业之死事件中责任的夸张演绎。 
上一篇:潘惟正下一篇:王庆
南宋末代皇帝
北宋第五位皇帝
五代宋初堪舆家
南宋哲学家
南宋第六位皇帝
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宋朝词人
宋朝第四位皇帝
宋朝风水师
宋朝第八位皇帝
宋朝第二位皇帝
宋朝第三位皇帝
清末小刀会首领
原东北局书记处书记
原中央候补委员
广州市政协原委员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
宝安区人物
中国攀岩运动员
香港高银集团主席
新兴县人物
灌云县人物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大名县人物
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
地委组织部副部长
原沈阳军区空军副参谋长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潘美第三子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