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英高[公元1913年-200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江西吉安市泰和县人物 王英高(1913年—2001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江西省泰和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1年5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王英高:矢志不渝的革命征程与装甲兵建设贡献 王英高,1930年开启革命生涯,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投身红军队伍,1933年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先后担任红1军团野战医院第1所指导员、中央军委附属医院政委、军委后勤部政治部地方工作科科长等重要职务,全程参与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跟随中央红军完成艰苦卓绝的长征,在战火中锤炼出坚定的革命意志。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英高任职八路军总部野战医院教导员、政委,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第4大队政治处主任。在残酷的反“扫荡”斗争环境下,他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运动,不仅圆满完成扩大地方武装组织、长途转运伤病员等任务,更为总部野战医院的建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王英高来到晋察冀军区,历任晋察冀军区炮兵团政委、炮兵旅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炮兵第1旅政治委员、炮兵第3师政治委员以及西南军区军政大学第2总队政治委员等职,成为华北军区炮兵建设的核心力量。他率部参与大同、怀来、冀东、保北、青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王英高先后担任川东军区步兵学校副校长、军政治部主任。1951年,他被任命为华北军区装甲兵副政委,在司令员黄鹄显赴朝作战期间,全面主持军区装甲兵工作。面对当时军区装甲兵机关驻地偏远、人员短缺的困境,他积极推动建设。1952年,随着战车26师师部编入,机关得到充实,人员和驻地也进一步优化。任职期间,他主导为多个步兵师组建并训练坦克自行火炮团,有力推动军队装甲力量发展。1953年,王英高参加军委装甲兵组织的赴朝参观学习,深入了解实战经验。1955年,他升任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
王英高作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心系部队建设,频繁深入基层调研,精心组织和指导部队军事训练、战备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军队事业,为装甲兵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荣誉方面,1955年王英高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中央军委授予他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5月1日,王英高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但其为国家和军队奋斗的光辉事迹与崇高精神,永远值得铭记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