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瑄(1911-1996),字俊琳,四川大邑人。毕业于第二十四军军事政治学校。历任排长、大队长、营长等职。1932年,任第二十四军第十八团团长。1933年后,先后任川康边防军第十三旅旅长、第二十四军直属旅旅长、第二十四军第一三六师第二旅旅长。1939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1942年,任第二十四军一三六师师长。1947年,任第二十四军代理军长。
1949年12月,在雅安率部起义。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二军副军长、西康军区副司令员、西康省政协副主席、西康省民政厅厅长、四川省体委副主任、曾担任四川省民革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刘元瑄:从川军将领到革命功臣的传奇人生
刘元瑄(1911 - 1996),字俊琳,1911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他的父亲刘文渊,字升庭,自幼接受私塾教育,成年后补为廪生。清朝覆灭后,刘文渊进入成都法政学校学习,后担任四川省咨议局议员;民国初期,他两度出任县知事,随后又任四川检察厅长。
刘元瑄自幼勤奋好学,1925年考入成都大成中学,就读一年后,受幺叔刘文辉及堂兄们的影响,毅然投笔从戎。1926年,他被保送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政学校,结业后被分配到叙府(宜宾)护商队担任队长。彼时,二十四军正处于快速扩张的鼎盛时期,刘元瑄凭借自身努力,接连升任护商大队队长、该军第十八团营长、团长。在川军“二刘大战”中,刘文辉被刘湘击败,刘元瑄率两个团担任后卫,成功掩护全军撤往雅安,不久后升任川康边防军第十三旅旅长,驻防汉源。
1935年,红军长征北上,巧渡金沙江、强攻会理城,西昌局势危急。刘元瑄奉命率部增援西昌,归刘元璋指挥,因红军未攻打西昌,双方未发生战斗。薛岳率领中央军抵达后,以蒋介石名义命令二十四军宁属部队追击红军。刘元瑄率部经泸沽、安顺场到泸定,驻守清溪城,始终未与红军交战。红军离开后,刘元瑄的部队驻守名山,并编为一三七师第二旅。红军以弱胜强、多次粉碎国民党“围剿”,且纪律严明、深得民心,与二十四军形成鲜明对比,这些都给刘元瑄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触动。他深知无法与红军为敌,但在蒋介石的逼迫下又不得不有所行动,因此采取尽量避免与红军作战、不打硬仗、保存实力的策略,敷衍了事。此后,部队多次整编,刘元瑄的旅编为军直属旅。西康建省后,他奉命驻防西昌,1943年升任一三六师师长,1947年升任二十四军中将代理军长。
在军事生涯中,刘元瑄不断追求进步,积极深造。1934年,他奉调前往蒋介石在庐山开办的军官训练团受训两周;1936年,进入南京陆大将官班学习半年;1938年,到长沙陆大特别班学习两年多,并于1940年毕业;1942年,前往印度,在中美合办的军官训练学校受训两个月。此外,三十年代期间,他还多次前往外省及日本游历。亲眼目睹祖国遭受列强侵略,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国民党政府却腐败无能、倒行逆施。抗战以来,在中共对刘文辉的教育、帮助和支持下,二十四军多次抵制蒋介石妄图吞并该军的阴谋,并拒绝参与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内战,刘元瑄在这些问题上与刘文辉立场完全一致。
随着时间推移,刘元瑄逐渐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全民族坚持抗战、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政策,并积极投身于反投降、反内战、反独裁的民主运动。1940年至1947年,他率部驻防西昌期间,为了与蒋介石的西昌行辕作斗争,创办了《新康报》,邀请进步人士陈落、唐会昌、罗西玲等人到报馆工作。这些进步人士经常与他探讨革命道理、分析时局发展,对他的思想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后来罗西玲还担任了他的秘书。1947年,在刘文辉的授意下,刘元瑄又在成都创办进步报刊《西方日报》,自任董事长,由秘书许成章任总经理,报社成员多为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聘请陈落任总编,杨正南任主笔 。直到1949年夏,国民党四川省主席王陵基逮捕了报社总经理,该报才被迫停刊,编辑部部分人员转移到雅安继续办《新康报》,直至解放。
1947年,刘元瑄调任雅安后,1948年经一三六师副师长肖绍成介绍,与中共地下组织川康边区临时工委取得联系,并先后在成都、雅安与临工委领导人李维嘉、李安澜、周鼎文等多次会面,随后被吸收参加“新民主主义同志会” 。1949年9月,他经肖绍成、李安澜介绍,由李维嘉同意,尝试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组织手续不合未被正式承认)。1948年三大战役后,国民党政权濒临覆灭,开始疯狂镇压革命力量。追随蒋介石的王陵基大肆逮捕、杀害革命者,许多共产党员、民盟和民革成员及其他民主人士纷纷撤退到雅安。在刘文辉的授意下,刘元瑄利用代军长的身份,全力为这些人士提供帮助,保障了他们的安全,因此当时的雅安有“小香港”之称。
1949年12月9日,刘元瑄追随刘文辉将军宣布起义。12月12日,他在雅安主持召开数千人的军民大会,正式宣布西康军政起义,实现全省和平解放,并成立“西康省临时军政会议”,刘文辉任主席,刘元瑄任副主席并代行主席职务。会议还吸收了共产党员、民革、民盟及地方士绅代表参与,共同处理解放军抵达前的军政事务。与此同时,刘元瑄遵照刘文辉的指示,组织并指挥二十四军部队配合解放军,成功阻击了国民党军胡宗南等残部向康滇方向逃窜。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初,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派黄荣忠率领第三工作团来到起义的二十四军,刘元瑄积极协助军代表开展部队教育改造工作。6月底,二十四军奉命与解放军六十二军合编,刘元瑄被委任为六十二军副军长、西康军区副司令员和西康省民政厅长等职。1956年,他调任四川省体委副主任,此后还担任省民革副主委、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以及省民革主任委员等重要职务 ,在不同岗位上继续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