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村,原名瑞珩,字德琼,号荣村,1822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拱北北岭(即现今珠海市北岭村)。自幼,他便展现出对学习的热爱,年少好学。随着年龄增长,徐荣村踏上外出经商之路,游历于东南沿海各个海口,不断积累商业经验与见识。
来到上海、江浙一带后,徐荣村投身丝茶业经营。凭借卓越的商业才能与不懈努力,短短数年内,他便积累起巨额财富。上海开埠之际,徐荣村作为第一批勇闯沪上的商人,进入英商“宝顺洋行”(DENT COMPANY)担任买办。在经营过程中,他始终秉持“货则上品,售之则上价”的经商理念,用心经营丝绸、茶叶生意,其商业声誉在商界迅速传播开来,备受赞誉。
1851年5月1日,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盛大举办。彼时,徐荣村正在上海用心经营着荣记丝号。听闻展会消息后,他敏锐地察觉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果断决定将荣记经营的七里湖丝寄往英国参展。然而,初到世博会现场,“荣记湖丝”因其粗陋的包装,并未引起那些注重外观的西方人的关注。好在徐荣村选送的湖丝品质上乘,是丝中精品,且世博会举办时间长达半年。随着时间推移,“荣记湖丝”逐渐崭露头角,其卓越品质征服了众人,最终脱颖而出,荣获展会第一名。维多利亚女王亲临观摩,并为其颁发金、银牌各一枚。凭借这一成就,徐荣村当之无愧地被誉为“世博会中国第一人”。
清咸丰元年(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世界博览会,徐荣村迅速行动,寄出12包“湖丝”参展。经博览会评定,中国湖丝被公推为第一名。英国国王为此赐下金银牌各一面,同时赐予“翼飞洋人”执照一份,特许“湖丝”进入英国市场。这是中国产品首次在世界博览会上斩获第一名金奖,比贵州茅台酒获奖还要早几十年。此后,徐荣村凭借商业成功,获诰授奉政大夫赏戴花翎候选郎中。发达之后的他,心怀桑梓,曾出资十余万巨资支援家乡建设,展现出浓厚的家乡情怀。
若没有世博会,在商贾云集的十里洋场上海,徐荣村或许只是一位颇具名气的商人。但世博会的举办,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让这位广东商人声名远扬,身价倍增,并在世博会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1851年,远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国宣布举办世界博览会,英国政府极为重视这届盛会,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了十多个国家参展,展会期间还开展了展品和工艺评比活动。这一消息跨越重洋,也传到了中国。徐荣村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第一时间捕捉到其中商机,即刻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精心包装成12捆,紧急托运至英国参展。
在世博会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世博会中国第一人”徐荣村的事迹是如何被发现的呢?时间回溯到2002年,当时上海申办世博会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各项宣传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彼时,媒体在宣传中国与世博会关系时,众口一词地称“中国参与世博会的第一人是清末文人王韬”。而上海市民徐希曾先生,作为徐荣村的后人、徐氏家族的一员,内心充满了不甘与激情。他深知,中国与世博会的关联实则始于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自己的先祖徐荣村不仅参加了那届世博会,还荣获了金银大奖。2001年4月,徐希曾的儿子从美国回上海探亲,再次建议并极力促使父亲“尽快把我们家的资料提供给上海世博会申办办公室”。于是,在骄阳似火的7月,徐希曾先生不顾酷暑,拖着病体,来到上海世博会申办办公室。“申博办”工作人员仔细展读徐先生带来的家谱资料以及有关徐荣村的详实史料,既感到十分震惊,又半信半疑。秉持尊重历史的审慎态度,他们立即委托前往巴黎的工作人员,到国际展览局查找和比对相关资料,以求验证。若徐先生所言属实,这无疑将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重大发现。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国际展览局内并未找到相关材料。但一个月后,上海图书馆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研究人员在馆藏的由英国皇家协会于1852年出版的关于伦敦第一届世博会的文献报告中,挖掘出了徐荣村的“荣记湖丝”参展并获奖的史实,有力地印证了《北岭徐氏宗谱》的记载。
150多年前,徐荣村作为“世博会中国第一人”,敢为人先,为中国赢得荣誉。而他的玄孙徐希曾先生同样热心于中国的世博会事业。在徐汇区长乐路上的寓所内,徐希曾先生向众人展示了其先祖当时获奖的奖牌和证书。这份珍贵的历史文献,不仅铭刻了徐氏家族的辉煌,记录了中国与世博会的紧密联系,也为中国在世博会之初就参与其中这一事实提供了有力佐证。完成向上海世博会申办办公室提供资料这一夙愿,为申办世博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后,徐希曾先生深感欣慰。徐先生是上海民盟盟员,从上海交通大学退休后,已届70高龄的他并未选择安享晚年,而是拿起笔创作了长篇童话小说《湖丝仔新传》。该小说文本已经发表,接下来,他计划通过动画形式,将其先祖徐荣村参加第一届世博会时获奖的展品湖丝,化身为卡通人物——“湖丝仔”,塑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世博人物”,继续传承和弘扬家族与世博会的这段独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