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李兰滨

公元1877年-1945年

李兰滨公元1877年-1945年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人物

李兰滨(1877~1945),字香圃,新安石井太平庄人,清朝末年附生。因居住在荆紫山之南,故自称“荆阳人”。他一生执教,桃李满园,为民国年间新安教育界名人。

李兰滨出生于农耕之家,少时进入私塾学习,他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后为清末附生。民国年间以教书为业,曾应聘执教于新安和济源一些地方的私塾,后在庙头国学专修馆任教。1933年,县长李庚白主持编修《新安县志》,聘请他担任,为主笔人之一。因他学识渊博,主编毕正纪(孟县人,举人)非常赞赏他的文才,称其为“饱学”。

他喜爱吟诗填词,以五律、七律为主。能够随口而吟,指物立就。其诗作表现出热爱国家、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和热爱田园生活、乐于清贫、执着教育的可贵精神。

民国十八年(1929),数杆土匪在石井一带骚扰百姓,弄得民不聊生。他义愤填膺,写出了《庚午纪事》等诗作,鞭笞土匪罪恶。如:“满地起黄埃,奔逃万壑哀。儿啼芒剌背,人到鬼生胎。不辩风涛响,只疑恶气来。平安家信至,惊定尚徘徊。”又如:“绿林岁岁祸乡民,触目惊心自古无。赤子何辜当烤烙,白尸大半枕沟途。公然谢客呼山贼,矧奈宋江是酒徒,助虐更堪回禄火,村村黑劫认模糊。”诗句表露出他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百姓的高度同情和对兵连祸结的黑暗政局的深恶痛绝。

1938年,日军大举入侵我国。他对日寇的侵略罪行义愤填膺,对前方的抗日将士深表赞许,于是挥笔写出《悼前方将士》七律两首,其一:“沛然浩气贯长空,手掷头颅撞远东。生肯捐躯仇共复,死当杀贼鬼俱雄。兵鏖水陆八千里,肉搏古今第一功。泠泪於时不遽酒,为留他日哭昭忠。”这首诗深得人民喜爱,被人赠送给前方战士,勉励他们杀敌立功。

他虽满腹经纶,但因朝局腐败,不愿涉政,乐于恬静清贫的教书生涯和田园生活。他在《自述》诗中写道:“暮年心事待如何,饱却三餐只放歌。避世渐教尘俗少,说诗差喜性灵多。弟兄幸共东西屋,生活时凭雪雨蓑。消遣家无长物供,南华一卷漫摩挲。”充分表达了他热爱教育事业、乐于田园生活的志趣情操。

他四方执教,桃李满天下,因其师德高尚,一片冰心,所教学子无论远走天涯或高官达士,都对他一往情深,眷恋不忘。1944年的隆冬,北风呼啸,一行身着戎装的人马从西沃渡过黄河,刚过石井刘凹村,一位年青英俊、穿着朴素的军官从马背上跳了下来,向前方望了望说:“这里离太平庄老师家还有十来里路,大家都下马步行吧。”这位青年军官就是李兰滨的得意门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岳四纵队(陈谢兵团)副司令员韩钧。韩钧早年曾受教于他,因韩钧勤奋好学,胸怀大志,很得他的器重。韩钧13岁时,他荐其到洛阳第八初级中学学习。韩钧参加革命后,始终对恩师念念不忘,这次他受中共中央委派,率领干部队到豫西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刚过黄河,便下马步行去拜望恩师。对韩钧的诚挚探访,李兰滨深感欣慰,临别时,他作诗相赠以寄托对学生的嘉许与厚望:“边迪归来意气遒,年华方壮总貔貅。班超不及将军处,跃马还乡已白头。”韩钧十里下马拜恩师的故事在新安不胫而走,传为美谈,人们无不赞叹韩钧辞尊居卑、礼贤下士和李兰滨德厚流光、慧眼识人。

1945年,李兰滨病逝,享年68岁。

  同年(公元1877年)出生的名人:朱会文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韩世谔下一篇:吕孔学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秦国名将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山西省委原书记
国务院总理
西夏政权的奠基者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脱口秀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公元1923年-2017年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人物
明公元1587年-1641年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人物
明公元1545年-1598年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人物
清公元1619年-1691年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人物
清公元1707年-1790年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人物
公元1919年-2017年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人物
公元1879年-1938年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人物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人物
新安县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人物
公元1905年-1932年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人物
公元1912年-1991年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人物
公元1886年-1966年
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