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冯登庸

清公元1818年-1914年

冯登庸清公元1818年-1914年 重庆市开州区人物

冯登庸(1818-1914)字峰珍,是开县清末民初的名医,对中医内科造诣较高。在世96岁,世居开县新义乡天成村。

 冯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少时习儒,奋志功名。25岁进京会试未第,遂罢仕途之念,旋归故里,农教并行,以为生计。冯为人正直端庄,纯朴和善,不重名利,甘居清平,高风亮节,世人敬佩。

 冯目睹广大农村缺医少药之苦,因而改习医业,刻苦攻读医药黄籍,泛览百家杂见。尤对《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条辩》等医著,更是昼夜不辍,勤读苦研,旁通其义。同时好交名医为友,学习他们的行医经验。同治三年(1864)某日,有一名叫黄荣生的,来家造访,询知此人精于医道,曾为御医,因避祸流浪到此。冯慕其才,敬之若师,黄感其诚,悉将平生所学传授于冯,并将其著《医道保秘法》手稿相赠。在黄的竭诚指导下 ,冯的医术更精,并以《经方派》著称。时中和乡有一因患疾而双目失明者,延数医罔效。后经冯诊治,服药五剂,视物有影,继治一月而愈,复明如初。由此名声大震,邻近的开江、宣汉、万源、云阳等县病员远道而来求治者,不绝于门。冯行医一生,不贪财利,志在活人,注重医德,不分贫富,一概尽心竭力;童叟妇孺,应诊使医;贫家小户,鳏寡孤独,义诊送药。他的医中施仁,拯济贫苦,救人性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为医界之风范。冯医术精妙,时人誉为“神医”。

 冯毕生致力于医学事业的发展,先后授徒150多人。他治学严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学以致用。而且对家贫门徒,尽力资助,使其学业有成。其门徒如周华之、李海楼、冯九夷、王竹轩、雷应扬等人,都是成就较高的名医。再传门人如潘文炳、钟子藩、王和卿等人,亦是学识丰富,并有著述的“儒医”;近时开县名医中如李俊伯、唐荣恒、张宏济、王光烛、张斗南等人,均为冯嫡传后学者。冯还不遗余力地挖掘古典医籍精华,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加以翻译阐述、编写了《六经定法》、《察面观行法》、《求真药性四百味》、《伤寒经口诀》、《医括总诀》、《医囊卷缩》、《冯氏医案》等书,惜乏资末刊,但广为门人后学抄存。冯登庸一生好舍己助人,济悯贫苦,晚年无涓水之蓄,死后由门徒周华之置棺安葬。

  同年(公元1818年)出生的名人:李宗羲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邹靛澄下一篇:潘大谋
中国空军史上首批飞行员,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
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北洋时期直系军阀首领
南朝梁高凉郡太守、冼夫人之夫
海南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内地一级男演员
家乡建设的奉献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公元1919年-1949年
重庆市开州区人物
公元1907年-1949年
重庆市开州区人物
公元1892年-1986年,十大元帅,共和国36位军事家
重庆市开州区人物
公元1923年-1949年
重庆市开州区人物
公元1913年-1949年
重庆市开州区人物
公元1917年-1949年
重庆市开州区人物
公元1917年-1949年
重庆市开州区人物
公元1912年-1949年
重庆市开州区人物
公元1920年-1949年
重庆市开州区人物
公元1912年-1949年
重庆市开州区人物
公元1928年-1949年
重庆市开州区人物
公元1907年-1949年
重庆市开州区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