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陈宗妫

公元1854年-1922年

陈宗妫公元1854年-1922年 山东聊城市东阿县人物

陈宗妫(1854~1922)清朝财政大臣。原名建中,字麓宾。今山东省东阿县鱼山镇青苔铺人氏。光绪六年(1880)进士。

初任户部主事,补福建司主事,开山西员外郎、广东司郎中、度支部左丞。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带幕僚西逃长安,陈宗妫留在北京。后历财政事宜被诏赴长安,所问及之处对答如流。大学士张之洞奏谓:“天下财政在陈部郎一人胸中。”次年10月,随慈禧回京,由河南巡抚于荫霖保荐,认四、五品京堂候补,加二品衔擢升。回家奔丧期间,被户部尚书张为熙专电调京,委派调查南方财政,并于上海开办国家银行。后任光绪皇陵监修官、大清银行监理官。其间,曾奉旨赴日本考察财政。不久,挂职回乡,不问国是,课孙自娱。陈宗妫居官清正,凡馈送敬赠,概不收受。他用节省的俸禄为本村兴建小学1座,为曲山寺院植松树千棵,并于辛亥革命后将私蓄捐赠国家财政学堂。

亲家羞愧

传说一次陈宗妫前去,与亲家携手进城,亲家沿途遍指山林土地店铺字号夸富。陈宗妫坦然自若。来到衙门,州官亲自迎接,将陈宗妫作为上宾,而亲家却被挡门外。饭毕,陈宗妫告辞,州官派轿子相送,亲家备受冷落,饿着肚子步行回家。见面后,亲家羞愧不已,待陈宗妫态度大变,不敢再轻视陈家,自叹家产虽丰,不过土鳖财主而已。

晚年生活

“卅载忧劳退食余,金朝稳梦入华胥。名山召我将行矣,薄宦羁人何去诸。遍地情怀同野马,还乡况味问河鱼。官无长物身粗健,缓步懒骑湖上驴。”(陈宗妫:《辞归故里》)陈宗妫晚年,由于“国体变更,遂挂冠归里”,结庐秀丽的曲山脚下,不问时事,在家以读书课孙,济世扶贫为乐。并把节省下来的俸禄,给本村建起一处小学,造福乡梓,荫及子孙。又在曲山寺院周围,植柏树千余株,森森苍苍,为一地胜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如今时过境迁,曲山禅寺已不复存在,曲山山体、植被也没有昔日风光,但现存的几十株度支部左丞陈宗妫大人手植的苍柏,以及巍峨耸立的陈氏故居,仍遗迹凸显,古风犹存,似乎在向后人诉说着昔日的故事和辉煌。

治家有方

陈家在青苔铺是一个比较大的家族,最多时达80余口人,四世同堂。在人们眼里,陈家没有官宦家庭的显赫和霸气,与乡亲四邻和睦相处。这种良好的生存环境,全在于陈宗妫的身体力行和治家有方。据说陈宗妫的一个侄子进京找他要钱准备买几亩地。他问侄子:“你现在每天吃几顿饭?”侄子回答:“吃三顿饭。”他笑着说:“有三顿饭吃就行啦,还买地干啥?你还准备吃四顿吗?”陈宗妫分文没给,就把侄子打发回家了。他还告诉家里人,要时常周济乡邻,怜恤穷人。并让家人在自家的柴草垛旁边,常年放着把三齿耙,本村和邻村的乡亲没柴烧的时候,可以随便取用。陈宗妫虽然在京身居要职,可他从不滥用职权,居官自傲。而是严以律己,克勤克俭。他每年都要家人给他做两双布鞋捎去,表示不忘过去的艰苦生活。回故乡探亲时,车马轿骑到大刘村时(离家乡青苔铺约二里地),都是弃轿步行进村,以一个平民的身份走在乡间的土道上。和家乡父老执手相见,亲切攀谈。既不显示衣锦还乡的荣耀,也不摆当官为宦的架子。辛亥革命后,他在北京将私蓄悉数捐赠给了国家财政学堂,自己则过着布衣粗食的清淡生活。

青苔铺村 青苔铺村…… 详细++

  陈宗妫相关陈宗妫家族墓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殷云霄下一篇:刘若愚
海内三陈民国时期诗人
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
广西壮族自治区原政协主席
优秀作家
中国水球运动员
原北京矿业学院院长
著名的华侨领袖
香港演员、歌手、主持人、商人
中央政治局委员
罗定人物
原阳江县县长
原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北派五大家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山东原督军兼省长
公元1911年-1947年
山东聊城市东阿县人物
公元1920年-1947年
山东聊城市东阿县人物
公元1885年-1954年
山东聊城市东阿县人物
公元1920年-1966年
山东聊城市东阿县人物
公元1894年-1978年
山东聊城市东阿县人物
公元1914年-1971年
山东聊城市东阿县人物
公元1929年-1947年
山东聊城市东阿县人物
公元1911年-1945年
山东聊城市东阿县人物
公元1919年-1943年
山东聊城市东阿县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