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陈作霖

公元1837年-1920年

陈作霖公元1837年-1920年 江苏南京栖霞区人物

陈作霖(1837-1920),字雨生,号伯雨,晚号可园,人称可园先生。陈家世居南京,曾祖陈授为诸生,祖父陈维垣、叔祖陈维屏为同榜进士,父陈元恒为举人。陈作霖4岁读书,11岁起读史,先后肄业于钟山、惜阴书院。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此后应进士试不第,就放弃科考,专心于教育、文学和史志学,历任崇文经塾教习、奎光书院山长(校长)、上元、江宁两县学堂堂长等职。

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作霖参与纂修《上江两县志》,这是他进入方志领域的开始。三年后,他编写成《金陵通纪》,接着又用五年时间编纂了《金陵通传》,这两部书一记典章,二记人物,详细叙述了南京的历史文化。《金陵琐志》(五种)是陈氏的鼎力之作,其中《运渎河小志》所说运渎,是指东吴时开凿的秦淮支河,自斗门桥北上,经红土桥、草桥分流,东至内桥,西至张公桥,以水为经、以桥为纬,记载了纵横十里之间的街巷宅第、祠庙园林、风俗民情、逸闻轶事;另外还有记门西地区的《风麓小志》、门东地区的《东城记略》及《金陵物产风土记》和《南朝佛寺志》。后来,陈作霖又指导其子陈绐绂续志两种:《钟南淮北区域志》记钟山南和秦淮河北的山水街巷园林人物;《石城山志》记城西北事,于1919年刊成。这些史志在当今编写《南京通志》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建邺区安品街20号是陈作霖故居。建于光绪元年,宅后有一花园称“可园”。《秦淮志》载:“可园在南干道桥西,陈作霖先生居此,有寿藻堂、瑞花馆,地不甚广。”此处也是文人雅士聚集地,有朱之藩故居、天后宫、安徽会馆、陕西会馆、沈氏私宅等。可惜昔日建筑大多已毁。可园故居早在1984年列为区级文保单位,但深宅大院现成了杂乱民居。百年老屋里,住着陈祖耄夫妇,他是陈作霖80岁那年得的孙子。老夫妻俩靠退休金度日,三个儿女常来照料,晚年生活安逸。老人惟一牵挂的是祖父留下的几间房屋,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得到维修保护,让人们记住陈作霖的名字。

个人著作

毕生致力于教育、文学、经学和史志学。历任崇文经塾教习、奎光书院山长、上江两县学堂堂长等职。擅长诗、词、文,以诗文为长。家有“冶麓山房”,后改为“可园”,与甘元焕的“复庐”对应,专门搜罗南京地方文献、金陵掌故和先贤著述,其藏书之名,有“岿然系东南之望”。目录学题跋有《藏书跋尾》,先后跋“冶麓山房”有3 000余卷藏书。他凭借此藏书,与甘元焕合作编著有《国朝金陵文征》、《国朝金陵词抄》、《金陵通纪》、《江宁府志》、《金陵通传》、《金陵文抄》、《元宁乡土志》、《金陵诗续征》、《金陵琐志五种》等;著述有《可园文存》、《诗存》、《寿藻堂文集》、《养和轩随笔》、《诗集》、《可园诗话》、《可园备忘录》等。

  陈作霖相关陈作霖墓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金光祖下一篇:高俊超
海内三陈民国时期诗人
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
优秀作家
广西壮族自治区原政协主席
中国水球运动员
原北京矿业学院院长
著名的华侨领袖
香港演员、歌手、主持人、商人
中央政治局委员
罗定人物
原阳江县县长
中央顾问委员会原委员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