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罗毓凤

公元1910年-1986年

罗毓凤公元1910年-1986年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罗毓凤(1910-1986),满族人,是晚清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的亲孙女,也是道光皇帝的五世孙女。

1935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总指挥的孙连仲率部驻防河南信阳,罗毓凤携子女居住在信阳的鸡公山上。

抗战全面爆发后的1937年10月,孙连仲奉命率部北上抗日。不久,罗毓凤亦追随孙连仲来到保定,发现由于前线条件限制,大批伤病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决心在后方建立一所医院,以救助为国流血的伤病员。

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罗毓凤立即赴汉口,向“万国红十字会”及各界人士呼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经月余的筹备,国民政府有关部门也予以批准。于是在鸡公山上一所西式楼房(萧家大楼)内,“第九十四后方重伤兵医院”正式成立了。

唯恐伤员沿途流血过多,于是又在鸡公山下车站(新店车站)设有一临时收容所,准备先予以包扎换药后,再用担架抬至山上院本部,做彻底的治疗。同时,她发动当地及东北流亡中学学生组织担架队。不久,罗毓凤被有关部门聘为医院院长。由于前线战事不断激化,伤员随之大增,本来预定千名之伤患医院,住院人数日渐增加,超出预计的设想。于是罗毓凤不得不在地板上和走廊中增加铺位,她则和全体人员改着军装,日夜监督,每逢伤患来时,必先在收容所将伤口加以清洗,换药,包扎,并供给稀饭、馒头等食物,先使其温饱,然后抬至医院检查治疗。有一次,罗毓凤见一个伤员动作不便,就用双手为他捧大便。那位伤兵突然感动得放声大哭,却把罗毓凤吓了一跳,还以为是碰到了伤口。

罗毓凤又聘请大批男女学生,组织慰劳队,为伤患讲故事,写家信,教唱歌等,力争让每个人都鼓起满腔的热血为伤患服务。为了减少伤患死亡率,她又多方筹募,增设现代化的手术室。此举让每天10%的死亡率迅速减少到千分之几。恢复健康后的伤兵,均纷纷要求重返部队杀敌。凡出院归队的战士,罗毓凤每人分赠以“浴血抗战纪念章”一枚,以资鼓励。

1938年6月,武汉会战开始,鸡公山已成为前线,伤兵医院被搬迁到后方。

家庭生活

1928年,载漪的3个孙女经冯玉祥牵线、保媒,分别嫁给西北军高级将领孙连仲,西北军高级将领门致中和西北军军长鲁崇义。
人物关系:丈夫:孙连仲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张元龙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朱厚炜下一篇:爱新觉罗·载津
创新引领者
落马官员
2012年伦敦奥运会冠军
明清小说四大家]
湖北省委原书记
民国高级将领、陆军上将
唐代道士、著名道仙
萍乡市上栗县籍烈士
革命烈士
著名的桥梁建筑专这家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明公元1495年-1496年,明孝宗朱祐樘的次子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清公元1859年-1896年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明公元1476年-1534年,明宪宗长女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明公元1452年-1472年,明英宗朱祁镇第五子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公元1899年-1970年,相声大师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公元1930年-2017年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明公元1584年-1587年,明神宗第四女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明公元1494年-1498年,明孝宗嫡长女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明公元1385年-1440年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明公元1476年-1519年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