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秦日纲简介-太平天国重要将领

清朝人物
秦日纲个人介绍资料
秦日纲
本名:秦日纲(1821~1856)
别称:秦日昌
所处时代:清末(太平天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广西贵县
出生时间:1821年
去世时间:1856年
主要成就:参与北王诛杀东王杨秀清的行动
信仰:拜上帝会
秦日纲(1821—1856),广西贵县(今广西贵港市)人,汉族,客家人。太平天国重要将领。
家境贫寒,出身矿工。诚实忠厚,行侠仗义,在矿工中威望颇高。道光二十七年,结实传教的洪秀全。屡立功勋,授天官丞相,册封燕王。“天京事变”中,协助北王韦昌辉诛杀东王杨秀清的行动。
咸丰六年,陷入内乱,被天王洪秀全处死。二弟畏王秦日南、三弟报王秦日源、四弟庆王秦日庆、五弟贺王秦日来。
人物生平
概况
秦日纲家境贫穷,少年失学,为谋生计,做豆腐为业。曾入乡勇效力,后到贵县龙山挖矿。为人诚实忠厚,行侠仗义,在矿工中威望颇高。秦日纲年近三十无力婚娶成家,与众多工友一样,争扎於温饱,生活苦不堪言,心底埋藏着对残酷压迫的强烈反抗愿望。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十二月,洪秀全潜入平天山传教暗结矿工,认识了秦日纲,洪秀全熟知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加强对他的交往,同谋起事。由此,秦日纲成了太平天国的开创者之一。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九月二十五日,太平军攻占永安州城,秦日纲奉命领军屯驻永安外围的水窦,连续三次杀退了清都统乌兰泰的进犯。同年十二月十七日,天王对金田起义功臣封王和晋升官职,12月17日只是封王的时间。秦日纲封天官正丞相的时间不一定是在永安封王的12月17日。后秦日纲封为天官丞相 。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五月四日,太平军突围永安州,秦日纲领军掩护主力撤退,此战歼敌五千余众,长瑞、长寿、董光甲、邵鹤龄四位总兵被击毙。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八日,太平军约几十万人,从武汉出发,分水陆两路东下,势如破竹,仅二十多天一举攻下了南京。论功行赏,秦日纲受封真忠报国顶天侯。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翼王石达开在安庆一带安民,大得人心,政绩显著,引起杨秀清的嫉妒,杨命秦日纲代翼王守安庆,在安庆秦日纲扩增兵员三千余人,军容甚盛,引起杨秀清猜疑。同年十一月,秦日纲兵败田家镇。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二月,曾国藩见太平军节节败退,亲领湘军水师攻打九江,秦日纲紧密配合石达开与湘军决战,湘军溃败不复成军,曾国藩差点丧生、总兵胡林翼欲投江自杀。太平军士气高涨,次年四月三日攻克重镇武昌。当太平军打垮强大的江南江北大营,夺取全国胜利时,天国领导集团各种矛盾开始激化,演绎出惨烈的幕幕悲剧,猜疑、互相加害、杀戮。俱有不凡的军事才能、为太平天国取得辉煌军事成就的秦日纲,被洪秀全处死。虽然不能排除石达开逼迫洪秀全的可能,但秦日纲的悲剧却是洪秀全一手制造的 。
拜上帝会
秦日纲在家与人做苦工。清道光三十年六月二十日,拜上帝会不久就要起义。这一天,日纲方与从广东花县来广西的洪仁达等一起在旧合由萧朝贵假托天兄下凡把他们的灵魂举行超升天堂的仪式。据天兄圣旨记载,日纲加入拜上帝会,比余廷章、黄文安、蒙得恩都还迟。李秀成自述原稿说太平天国起义:“所知事者,欲立国者,深远为者,皆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天官相秦日昌六人深知。除此六人以外,并未有人知到王天欲立江山之事”。 秦日纲加入拜上帝会虽不算早,当在旧合给他举行超升灵魂上天堂仪式后,天兄便吩咐他说:“日纲尔识得这处人,看光景如何总要灵变,一心扶尔哥子,救紧他也”。日纲答说:“遵天兄命”。庚戌年八月,白沙林凤祥等与地主团练斗争,便是日纲组织会众对抗。金田起义后,太平天国辛开元年二月二十八日,因兵将多有不遵令的,要教导他们,责罚他们,由萧朝贵假托天兄下凡,以天兄圣旨交给冯云山和日纲两人执行,即取得重大信任。三月十八日,天兄下凡要亲自教导众兵将,也是下圣旨命冯云山和日纲调各军军长、百长、营长各带齐各营内兵将到来。日纲的地位在起义人物中突出了起来。到永安州封王时。就高封为天官正丞相,列在群臣之首,仅在东、西、南、北、翼五王之下。清军分南北两路围困永安。太平天国命日纲统率精兵驻水窦和莫村,与州城为犄角,以保卫永安。癸好三年九月,封顶天侯。十二月,代翼王石达开守安庆。
北山矿头
太平天国首义的8个人中,最富的是排名最末的胡以晄,而最穷的怕就是排名倒数第二的秦日纲了。杨秀清据说身世很惨,没爹没妈,可未必没钱;萧朝贵的确是没钱,可他讨了个不错的老婆,从此日子好过很多。惟独秦日纲,在加入上帝会前似乎一直时运不济,是个地道的无产者。
他是贵县人,具体是哪个村哪个镇的,如今已无法考证,但许多记载都说,他是北山银矿的工人。北山银矿是广西著名大矿,但清代长期被封禁,直到鸦片战争战败,清廷因大批赔款而严重缺银,才不得不再次开放,地方志记载,北山银矿是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贵县县令王济下令重开的,但由于矿工经常串联,和天地会各堂口来往密切,曾多次遣散重召,秦日纲就曾经惨遭遣散,并因此当了一阵子乡勇。
冯云山是1844年开始组织拜上帝会的,秦日纲是什么时候加入的,并无确切记载,考虑到冯云山早期招募的会众许多是知识分子,非知识分子又多半是桂平县人,身为贵县矿工或乡勇的秦日纲,似乎不会加入得太早。
现存的《天兄圣旨》是从戊申(1848)年九月开始纪录的,但秦日纲的名字直到庚戌(1850)年六月才出现,六月二十日,萧朝贵假借天兄名义“超升”了一大批骨干,其中就有秦日纲的名字;这年八月,贵县白沙村林凤祥和当地“土人”团练因耕牛发生冲突,秦日纲率众助战,大破团练,将耕牛夺回。此役秦日纲等据说以十多人追击土人数千家,土人闭门不敢出,虽然明显夸张,但从远在广东花县的洪仁干都很快知道这个故事不难看出,此役大涨了拜上帝会的士气,为金田起义开了个漂亮的头。这一仗后,原本在上帝会中名不见经传的广东揭阳游民林凤祥成了骨干,而原本勉强排入骨干行列的秦日纲,自然成了骨干中的骨干。矿工和农民不同,他们组织性强,能吃苦,又因为没有土地、房产,不怕抄家、迁徙,秦日纲在矿工中有不低的威望,又当过乡勇,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军事经验,很快就拉起了千把人的队伍。在金田起义中,贵县山头从人数上讲,应该仅次于桂平山头,石达开、秦日纲和洪秀全的表亲赐谷王家,都拉起了颇具规模的队伍,王家因为受萧朝贵排挤,在天京事变前始终处于边缘地位,石达开凭借家族部众的实力和个人军政才能脱颖而出,成为最早的五王之一,而贡献了千余名精壮士卒,又为太平天国18年军事征战史开了个好头的秦日纲,则同样获得了不菲的回报。
天官正丞相
装备精良
他在金田时期的职衔不明,《贼情汇纂》说他是“洪秀全麾下健儿”,估计是御林侍卫一类角色,职位不算高,却是“天子近臣”,机会多多;到了永安,洪秀全封立百官,辛开元年(1851年)十月二十五日他封了五个王爵,大约在同日或稍后,封了一大批丞相以下高官,其中职位最高的,就是被封为天官正丞相的秦日纲了,按照杨秀清的话,就是“官居极品”。
虽然太平天国编制丞相有24名之多,但在永安却只有秦日纲和春官正丞相胡以晄两名,且不论有多少丞相,天官正丞相地位都不一般,被称为“朝官领袖”,印章用银包木(其它23个丞相都只能用木头),由此可见,此时的秦日纲,地位可谓显赫之至。不仅地位高,任务也重。在永安,太平天国控制的地盘很小,除了州城,就只有城外东平里一个里、70多个村,总共400平方华里的面积,他们采用的守城战术,是“守险不守陴”,将主力集中在城外几个战略要地,即城南的水窦,城北的龙眼潭,和靠近城垣的莫家村-长寿圩等,其中兵力最多的就是水窦,能战之士数千,加上家属老弱,总人数近万人。之所以如此厚集兵力,是因为水窦当面是清军兵力最多的乌兰泰部,总兵力超过1万(都是战斗兵),且有清军最精良的重炮装备(乌兰泰本人是用炮能手),而守水窦的主将正是秦日纲。
顶住猛攻
在长达6个半月的永安攻防战中,水窦要塞顶住了乌兰泰的猛攻,始终未曾失守。秦日纲克服了火力差距悬殊(太平军因为缺乏火药和炮子,后期不但很少开炮助战,即使开炮也只能发射石子、铜钱等)、外援不济等,“赤身赴敌,有进无退”,以血肉之躯,牢牢捍卫了永安的南大门。由于弹尽粮绝,1852年4月,太平军部署突围,5日傍晚,太平军冒着倾盆大雨全军突围,取道城东古苏冲向昭平进发,秦日纲率领的水窦守军一部奉命殿后,后半夜才拔队出发,到第二天凌晨,因前队尚有很多家属、老弱掉队,不得不在古苏冲、龙寮岭成两线布防,结果在6日下午遭到清向荣、乌兰泰两支主力抢占龙寮岭制高点后轮番冲击,损失数千人,成为太平军历史上第一次惨败。
虽然太平军仅用了1天时间,就以一个歼敌数千、杀死四个总兵的大峒歼灭战还以颜色,但龙寮岭惨败却给许多太平军将士留下阴影,秦日纲“并无什么才情”的传说,恐怕也是此时传出的,此后直到定都南京,秦日纲再没有得到独当一面带兵打仗的机会,怕正是因为这一仗的关系。龙寮岭会战的实际负责人是秦日纲,不是萧朝贵,所以秦日纲应为龙寮岭会战的失败负责 。
秦日纲在这一仗中将不多的兵力两线布置,又没有防住向荣对制高点的偷袭,导致几千人马挤在狭窄泥泞的峡谷中被动挨打,责任是不可推卸的。不过此战的直接指挥是萧朝贵,而不是秦日纲,这个导致被动挨打的布阵,怕也是出自萧朝贵的授意,否则以杨秀清执法之严,秦日纲早就革职查办了,而实际情况则是他虽然不再带兵,天官正丞相却当得稳稳当当。从永安直到天京,他并没立什么功劳,当然也没犯什么错误,等到了天京城,他就踏踏实实地住进分配给自己的家宅,在门口画上一对醒目的大象(太平天国制度,天王宫殿门口画双龙双凤,东王、西王一龙一凤,侯爵龙虎,丞相画象,检点以下都画不同姿势的豹)。要知道当时太平天国禁止夫妻团聚,偌大天京城,能跟老婆同住的,连秦日纲在内一共八户而已。
援军北讨
甲寅四年五月,由曾立昌等率领的北伐援军在山东临清州溃败,命日纲统帅第二次北伐援军前往直隶增援,封为燕王。日纲到舒城杨家店败回,禀东王杨秀清说:“北路妖兵甚多,兵单难往”。旋奉命仍去安庆安民,日纲遂安辑安庆、池州各属邑。
六月回天京。八月奉命去湖北一带,稽查河道,密拿奸宄。日纲行抵九江,闻清军已陷武、汉、守将石凤魁、黄再兴退到田家镇。日纲立下诫谕,痛责石凤魁、黄再兴失机,命带部队驻扎田家镇候调度,一面禀奏杨秀清。日纲处置与杨秀清相合,禀奏未到,即有旨命解石凤魁、黄再兴回天京,而以田家镇大营军务委日纲督理。田家镇在湖北蕲州东南四十里,广济县南五十里的长江北岸,与兴国州的半壁山隔对峙,南扼九江,东控安庆,太平天国在这里建为上游江防要塞。自蕲州至田家镇沿岸增筑土城,安设炮位。自田家镇至半壁山,用铁锁横截江面,以遏敌军水师。十月十八日(夏历十月初四日),日纲指挥军队与敌陆军在半壁山大战,先胜后败,退回田家镇,半壁山下横江铁锁被斫断。明日,渡江再战,石镇仑、韦以德都战死,半壁山失陷。太平天国安置江防铁锁的方法与三国时吴国不同。吴国在两岸凿石穿铁,江中无物提承,故一处熔断,就“千寻铁锁沉江底”了。太平天国则节节用小船提承,江中还横列大簰三个作总提承,船簰的头尾都用大锚钩於江底,铁锁四道,横在船簰之上,用铁码钤住,故南岸虽被斫断一节,而其他几十节仍牢系如故。二十日(夏历十月初六日)后,复将南岸一节续行钩联在半壁山下簰上,安炮船二,布置枪队,以防敌水师进攻。簰上铺沙,船中贮水,以防敌火弹延烧。在铁锁的上游,卫以战船三、四十号,在铁锁的下流,停泊军运船只大小约五千馀号,也时放枪炮以助声威。其北岸则以田家镇街外筑一土城,长约二里,街尾为吴王庙,建筑营垒一座,系铁锁於北岸之根,日纲亲驻其中指挥。街之上为老鼠山,建筑营垒一座,又上为磨盘山,建筑营垒一座,又上为牛肝矶,建筑炮台一座。自牛肝矶至吴王庙长约六、七里,都密排炮眼,以向江心轰击。要塞设防,布置是异常严密的。只因水师未建立,而敌则水师精练,江上作战,取决於水师,故势不能敌。廿七日(夏历十月十三日),敌水师悉锐来犯,第一队专断铁锁,用炭炉铁剪大斧熔断铁锁,第二队专攻炮船,掩护头队,第三队候铁锁开后,直闯下游,放火烧军运船只,防江铁锁为所破。至夜四更,日纲率各军退守黄梅县城及九江对岸小池口等处,指挥罗大纲、林启容、陈玉成等将领分扼要隘,敌人不得进。既而石达开统率援军到,明年正月,遂在九江大败敌水师,克复武、汉。论失守半壁山、田家镇罪,革去日纲王爵,改为顶天燕不过秦日纲并没有真的当三年奴隶,而是挂着“奴”的头衔继续理事,他是乙荣五年(1855)正月为奴的,当年八月十七日,他就洗脱奴名,被封为“顶天燕”,恢复了5王以下、群臣以上的高位。
解围天京
丙辰六年二月,镇江被围急,日纲奉命率丞相陈玉成、李秀成、涂镇兴、陈仕章、周胜坤诸军去救。二月十一夜(夏历二月十二夜),打破清朝封锁,与镇江守军会合。二十六夜(夏历二月十七夜),日纲率军渡过瓜洲。第二天黎明,进攻土桥,打破清军钦差大臣托明阿马营,连破虹桥、朴树湾、三汊河清营,清军大败,大小清营一百二十多座都闻风而逃。二十九日(夏历三月初一日),大军进入扬州。这是太平天国第二次克复扬州。因为当时正要运用兵力来解决清朝江南大营及用兵赣、鄂,所以进入扬州征购当地粮食运回镇江后,就在三月十一日(夏历三月十三日)撤退,留兵守瓜洲,作镇江屏蔽,以牵掣江北清军。 那时候,高资是太平军运粮要道,清军谋夺取,分军来扎营,四月二十日(夏历四月二十四日)日纲督军进击高资清军营。二十四日(夏历四月二十八日),清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从九华山带兵来救,日纲迎击,把他逼上高资山中。至夜,吉尔杭阿逃出,走入高资营。日纲把敌营包围,困得内外不通。二十五日(夏历四月二十九日)晨,吉尔杭阿用手枪自杀。这一夜,清军弃营而逃,太平军占领了高资敌营。二十七日(夏历五月初一日)进攻九华山清军大营。九华山清营七、八十座,知主帅自杀,也都弃营溃逃。日纲既破吉尔杭阿军,清朝江南大营派张国梁率军来救,兵屯丹徒镇,日纲指挥军队进击,大败张国梁军。五月初七日(夏历五月十一日),率领胜兵凯旋回京,与石达开军会师,十三日(夏历五月十七日)打破孝陵卫清朝江南大营。清军退丹阳,天京围解。
处死爵除
1856年七月,日纲正在金坛督师进击清军,杨秀清谋称万岁事起,奉天王密诏回京诛杨秀清。杨秀清执政,对日纲时加威迫,日纲自以与杨秀清同在金田首义,积不能平;又因牧马的事件,受了杨秀清无理杖责,衔恨愈深。至是接到天王密命,与韦昌辉乘夜带兵入城杀杨秀清。他在杀杨秀清后,附从韦昌辉,妄肆杀戮。石达开出走,他奉韦昌辉命带兵追至西梁山。此时他得到情报,知京外太平军都起来声讨逆贼韦昌辉,石达开也集合了一枝强大的军队,才转移目标去攻击清军,希图讨好革命群众。天王既诛韦昌辉,亦逮其回,十月二十二日(夏历十一月初一日),在天京处死。爵除。
军事才能
连破两营
早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不久,清军就相继在天京和扬州城外,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它们就像两枚钢钉,钉在天国的心脏旁,严重威胁着太平天国。在秦日纲的戎马生涯中,最辉煌的胜利,当属1856年4月攻破江北大营的扬州之战,以及同年6月攻破江南大营的天京之战。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清军即分别于天京东郊和扬州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彼此呼应,威胁天京、镇江、瓜洲,并阻太平军东进苏州、常州。1855年后,太平军战局不利,北伐军全军覆没;西征军在鄂、赣虽有转机,但安徽太平府(今当涂)、芜湖、庐州(今合肥)相继失守,天京粮运受困,水路亦为清军所断;上海小刀会起义被镇压,清军移师镇江,守军外援断绝。为摆脱不利处境,太平天国领导人决定集中兵力,进攻江北、江南大营,消除肘腋之患。1856年初,东王杨秀清从安徽调集数万人,由燕王秦日纲统率,于1856年2月1日从栖霞、石埠桥一带东进,往援镇江。钦差大臣、江南大营统帅向荣和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派兵防堵。双方在龙潭、东阳、仓头、下蜀、汤头一线接战40余日,不分胜负。镇江守将检点吴如孝多次派兵西出接应,均为清军所阻。为打破僵局,秦日纲于1856年3月下旬派冬官正丞相陈玉成乘小船冲破清军封锁,抵镇江晤吴如孝,约期东西会攻。4月1日,秦日纲率军东攻,与清军激战于汤头,相持不下。战前迂回至清军侧后的地官副丞相李秀成部突然发起进攻,清军腹背受击,阵势大乱。这时,陈玉成、吴如孝也率军由镇江西攻,两支太平军胜利会师。1856年3月2日,大败清军吉尔杭阿部,连破其营16座,直抵镇江。是夜,秦日纲军自金山渡江,与瓜洲守军会合,1856年3月3日黎明,太平军乘清军疏于防范之时,向土桥发起猛攻,突破清军为围困瓜洲而构筑的土围长墙,连破虹桥、朴树湾等清军营盘。清军大半溃散,钦差大臣、江北大营统帅托明阿等逃往三汊河。次日,太平军一鼓作气,又攻毁三汊河清军营垒120余座,托明阿率残部逃往扬州东北的邵伯镇。1856年3月5日,太平军占领扬州,清军经营3年之久的江北大营遂被摧毁。秦日纲在征集大批粮食后,为回军攻江南大营,仅留少量兵力守扬州,自率大队于1856年3月13日南返。原拟自瓜洲渡江,因留守仓头的夏官又正丞相周胜坤部为清军所败,南返之路被断,乃于1856年3月14日率军西进,1856年3月16日前队攻占浦口,准备由此渡江。在大队尚未集结时,清军于1856年3月22日再陷浦口,秦日纲只得率军返回瓜洲,短期休整后,于1856年5月27日渡江。1856年5月29日,攻占黄泥洲,并乘胜猛攻高资清营,拟打通回天京之路。吉尔杭阿闻之,自镇江九华山大营率兵往援。1856年6月1日,秦日纲部于烟墩山将清军包围,吉尔杭阿知难脱逃,自杀身亡。1856年6月3日,秦日纲率大军攻破九华山清营,1856年6月6日复破京岘山清军大营,解镇江之围。1856年6月13日,秦日纲放弃小茅山、九华山、烟墩山、黄泥洲各营垒,经高资、下蜀、东阳、石埠桥退至天京东北燕子矶、观音门一带待命。当秦日纲军东援镇江之际,翼王石达开由江西亲率西征军劲旅二三万人回师。1856年5月下旬抵天京南秣陵关一带。时向荣分兵四出,江南大营存兵不满5000人。为调动清军,石达开采取声东击西战法,1856年于6月13日分兵攻取东进苏、常的要道溧水。向荣闻讯,急派总兵张国梁往救,江南大营兵力更加空虚,东王即令秦日纲会石达开进攻。1856年于6月17日,秦日纲部由燕子矶移营仙鹤门,天京太平军一队数千人越过龙脖子,另一队七八千人自神策门、太平门出城,占据大小水关及冯家边一带,与秦日纲部对清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向荣急派副将王浚率2000人前往仙鹤门防堵。1856年于6月18日,石达开部亦赶到尧化门;仙鹤门一带,筑垒数十处,前锋抵达紫金山东黄马群,切断江南大营与仙鹤门之间的联系。向荣见大营危在旦夕,急令张国梁由溧水星夜赶回,并从丹阳、秣陵关等处调兵回援。1856年于6月19日天未明时,石达开、秦日纲派四五千人攻仙鹤门王浚营盘,稍后出兵数千包抄,激战至晚,大败清军。是日张国梁率1200人赶回大营,连夜在青马群筑营,欲堵太平军西攻之路。20日晨,太平军十数路猛攻青马群。与此同时,杨秀清派兵数千出通济等门,直扑七桥瓮。向荣亲率1200人自孝陵卫大营往援,实则作南逃准备。午后,秦日纲分军四五千人自灵谷寺翻紫金山攻破清军马队营盘,直逼孝陵卫;洪武、朝阳门太平军分路出击,攻破孝陵卫附近清营20余座。接着各路太平军合攻孝陵卫,鏖战数时,攻破向荣大营,毙清军千余人。向荣、张国梁等连夜败走淳化镇,1856年于6月21日又经句容逃往丹阳。至此,威胁天京达3年之久的江南大营亦被太平军攻破。
三冲大捷
秦日纲入会后,积极在贵县北山银矿发展会众。北山银矿聚集着数千工人,他们原来大多是农民,或因土地被地主兼并,或因逃避苛捐杂税流亡到矿上,受到银矿老板的残酷剥削。秦日纲以矿工首领的身份“劝化”他们敬拜上帝,令矿工们趋之若鹜。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到金田“团营”的矿工共约3000人,其中秦日纲率领的贵县北山银矿工人就多达1000多人。
金田起义后,秦日纲率领这支矿工铁军,屡与官兵对阵,多次立下战功。太平军攻克永安州(今蒙山县)后,洪秀全论功行赏,封秦日纲为天官正丞相,仅在翼王之下,为群臣之首。之后太平军派他率精兵守卫永安州南面的门户水窦。秦日纲充分发挥矿工的专长,在水窦山岭上挖壕筑寨,遍布地雷暗沟,防御工事做得极为坚固,清军始终无法攻破。
由于秦日纲和冯云山、石达开、罗大纲等率部,与乌兰泰、向荣统率的清兵喋血苦战,使太平军争取到半年的宝贵时间,比较从容地制定典章制度,进行政权建设。1852年4月初,太平军从永安州突围,秦日纲部担负全军的后卫,阻击追兵。因军中夹有大量妇幼老弱,加之天下大雨,大队人马拥挤在泥泞的山道上,行动十分缓慢,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困难可想而知。在玉龙关和平冲,秦日纲军与人数和装备均占优势的清军麈战两日,给敌人以重大杀伤,自己也付出了沉重代价,阵亡2000多人,这是太平军自起义以来最大的一次损失。
4月8日清晨,秦日纲军乘着浓雾,穿过崩冲来到大厄冲,与埋伏在山头的大队伍会合。天刚亮,乌兰泰带领清军,紧追不舍。其他各路清军唯恐乌兰泰独占追击的头功,也纷纷出发,向旱冲、崩冲推进。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太平军居高临下,火箭、土炮、硝桶、 石、地雷、滚木等滚滚而下。冲底的清军无处躲藏,顿时阵势大乱,加上山陡冲窄,人马拥挤,无路可逃。太平军从山头俯冲下去,团团围住敌人厮杀。半日之间,清军折兵5000多人。清军天津镇总兵长瑞、凉州镇总兵长寿、河北镇总兵董光甲、郧阳镇总兵邵鹤龄毙命,副将成林等20多名将领也被杀死,军械、旗帜、衣物丢弃殆尽。乌兰泰逃跑时落涧受伤,向荣等少数残兵败将向龙寮岭方向落荒而逃。
在太平军“永安突围”和“三冲大捷”中,秦日纲功不可没。
三占武昌
1854年1月,秦日纲被封为“真忠报国顶天侯”,代替翼王石达开镇守安庆。同年5月,他被封为燕王,受命率第二次北伐援军。继4月林绍璋部太平军在湘潭大败;被湘军焚毁战船2000多艘后,8月,太平军老将、秋官又正丞相曾天养在城陵矶阵亡。10月14日,武昌失守,太平军退守田家镇。在险恶的形势下,秦日纲赴田家镇督师。他一面痛责失守武昌的石凤魁、黄再兴,一面加强防御工事,在险要的半壁山上建立5个营垒,并在自田家镇横过半壁山的江面安放了两道铁索,铁索之下排列数十艘小船,以枪炮掩护。又在田家镇到蕲州长江北岸建筑土城,遍布炮位。
11月23日,秦日纲军与湘军罗泽南、李续宾部在半壁山激战,失利。到了傍晚,韦俊、石镇仑、韦以德一同抵达田家镇。次日,秦日纲统军两路渡江,再与罗泽南军麈战一天。两路俱败,石镇仑、韦以德战死,半壁山失陷。
秦日纲只好退守田家镇。12月2日,湘军水师杨载福、彭玉麟部使用洪炉大斧,破了他的拦江铁索,并纵火焚烧。陆师罗泽南、塔齐布两人则领军6000多人,分布在南岸助攻。此役,太平军损失惨重,船只被焚4000多艘,还被夺去500多艘。秦日纲知田家镇守不住,就自焚营垒,撤向黄梅,再退往九江,与罗大纲、陈玉成等,分守关隘。
太平军田家镇之败,除了湘军炮利船坚等客观因素外,秦日纲指挥失当也是重要原因。
鉴于西征军一败再败,洪秀全急令石达开支援。石达开总结了太平军失败的教训,坚守阵地,不与清军决战,只是每夜利用火箭、火毽惊扰敌人,使敌人彻夜戒严,疲惫不堪。相持了一个多月后,石达开利用敌人急于求战的心理,将湘军水师精锐部队诱入鄱阳湖中,然后堵塞湖口的水卡,趁着夜色派小划子放火袭攻,焚烧敌船40多条。1855年2月11日晚,石达开又指挥轻舟30多艘攻袭敌人,烧毁敌船5000多艘,还差一点将湘军主帅曾国藩活捉。秦日纲乘机自宿松、太湖一带向西攻,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广济、蕲州、黄州。2月23日,他率陈玉成等占领汉口、汉阳。3月16日,秦日纲督领诸军猛攻武昌。到了4月3日,太平军第三次攻克武昌。
历史迷雾
秦日纲和他的贵县同乡石达开矛盾很深。金田起义时,贵县的最高上帝会领导人本来是石达开,但秦日纲却直属洪秀全,颇有“掺沙子”的意思;等定都天京后,石达开出镇安徽,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杨秀清颇为忌惮,就派秦日纲去接任;田家镇、半壁山之战,秦日纲弄出个大大的烂摊子,迫使石达开费尽心力才转危为安;等到天京事变,虽然拿大主意的是韦昌辉,但直接杀人的却是秦日纲带领的亲兵,家破人亡的石达开对秦日纲的仇恨可想而知,而且秦杀了那么多无辜,论他死罪,原本理所当然。问题是,秦日纲只不过是一个工具,一颗棋子。
史书上常常说,秦日纲和杨秀清矛盾很深,他的车夫因为遇见杨秀清的同庚叔没有起立,被杨秀清抓住小辫子处死,秦日纲也被连累打了100大棍。问题是杨秀清这种做法并非罕见,就以本案而言,被连累的有陈承镕、黄玉琨,后者不但丢了侯爵,挨了板子,还差点自杀丧命;秦日纲曾被革爵、“为奴”,但仅仅《天父圣旨》上遭到同样处分的就有林启荣、曾钊扬、曾天皓等许多名臣名将,他们和秦日纲一样,有罪就革职,立了功就复职,秦日纲革爵不过半年多就重新爬上高位,得到重用,照理不该嫉恨。
秦日纲在出兵湖北时,曾主动编过一本《行军号令》,里面纪录的都是杨秀清的军事思想,后来杨秀清的写作班子就依照这本资料,编出了保存至今的《行军总要》;他在带兵打镇江、破江南江北大营时,对杨秀清同样言听计从。他的确奉命回城,杀死了杨秀清,但那是因为洪秀全让他这样做。前面已经提到,他和洪氏父子关系十分亲密,本人又如李秀成所言“忠勇信义”,洪秀全让他杀谁,他自然就会去杀谁。
现存《天父圣旨》卷三最后一则,是丙辰六年(1856)七月初九,杨秀清假托天父说“秦日纲帮妖,陈承镕帮妖,放煷烧朕城了矣,未有救矣”,18天后天京事变就爆发了,有人据此认为,杨秀清猜忌秦日纲,导致矛盾激化,但这本书是天京事变后多年才出版发行的,那时杨秀清、秦日纲都已死去,“总编”是洪秀全本人,这则记载与其说是事实,毋宁说是洪秀全希望的“事实”。套用后来人的说法,他这叫“犬忠”——要他咬谁就咬谁,要咬几口就几口。
人物评价
有苦少功
纵观秦日纲的事迹,可谓苦劳不少,功劳不多。他曾有机会主持过几次重大会战,但除了守永安水窦算是完成任务,龙寮岭、杨家店、天京江面、半壁山,几乎每战都败,救镇江、攻破江南江北大营之战固然是完胜,可上有杨秀清直接遥控,下有5个如狼似虎的丞相,他的“戏份”实在少得可怜,以至于李秀成在回忆这段史实时干脆对他只字不提(不应该是为了争功,因为照他的叙述,陈玉成比他功劳更大,应是秦日纲实在没起多少作用)。他所主持的几次大战,全军覆没两回,半路逃回一回,坐船丢失两回(他的文件簿和草稿本两次被清军从水里捞起来,因此目前保存的前期重要文件 ,和秦日纲有关的特别多),军事能力着实一般,李秀成说他“并无什么才情”,也并不冤枉。
作风踏实
不过他工作作风十分踏实,让他防守,他总是不停修筑工事,曾国藩说他“掘壑如海,立棚如山”,彭玉麟也说他修的半壁山工事是“天堑”;让他去安庆管理民务,他就萧规曹矩地按照前任石达开的模式去做,倒也干得不差;他还注重汲取新知识,身边常常带着几个洋人,他的亲兵恐怕是太平军中较早开始用洋枪的。他并没多少主见,当洪秀全隐居深宫,杨秀清发号施令时,他就一味遵从杨秀清指令,有条件地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当洪杨矛盾激化,洪秀全下密诏讨伐杨秀清时,他又毫不犹豫地听从指挥,把杨秀清杀了。洪秀全让他听韦昌辉的,他就顺着韦昌辉去追石达开;洪秀全让他不听韦昌辉的,他就反戈一击,对韦昌辉的追石号令阳奉阴违。
很显然,对于这样一个人物,过多的苛责是不公平的:他的确犯了不少错,但罪魁祸首不是他,如果说“天京王杀王”中,他是那把滴血钢刀的话,那么最该指摘的,是攥着这把屠刀的幕后黑手。也许是对真正责任心知肚明,也许是对这个牺牲品心存愧疚,洪秀全虽然没有为秦日纲“平反”,却给其家族以极高地位:他的弟弟日南、日来、日庆、日源都作为“平在山勋旧”早早封了义爵,老爹秦子以也被隆重纪念,秦日南、秦日来在洪秀全封王还不算很滥的1861年,就成了贺王、畏王,前者被“掺沙子”派去洪秀全最不放心的侍王李世贤部,后者曾经作为使者,去撤英王陈玉成的职,而秦日庆和秦日源也当了庆王、报王,前者防守过富庶的湖州南浔镇,后者是天京门户天浦省(辖江北的浦口、江浦、六合,是太平天国最小的一个省)总司令(武将帅),可见是实实在在的重用。到了给秦日纲一个公正评价的时候了:他是一个头脑简单、耿直忠厚的“一根筋”人物,他所犯的罪行是严重的,理应负责,但更主要的责任,应由幕后的指使者承担。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清朝末代皇帝,近现代政治人物
连平人物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清末浙江湖州南浔镇巨商
道光帝第八子
明末清初书法家,画家,医学家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
清朝杰出的抗倭将领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著名的华侨领袖
已革端郡王载漪第五子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