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张广泗简介—清朝雍正、乾隆时期名将

清朝人物
张广泗个人介绍资料
本名:张广泗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1749年
主要成就:镇压苗疆,参与大小金川之役。
旗籍:汉军镶红旗
官职:川陕总督、太子太保
张广泗(?—1748年),清朝雍正、乾隆时期名将。以监生的身份被授为知府。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任职贵州思州。后平定准噶尔、苗疆等地,晋升为轻车都尉。
从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他追随鄂尔泰征讨苗疆,屡立战功。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出任贵州巡抚,张广泗深得鄂尔泰信任,是他最得力的助手。雍正十三年(1735年)七月二十四日,从西路军前线撤回的张广泗升任湖广总督。一年后出任贵州总督,继续负责平息苗疆叛乱事宜。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转任川陕总督,经略平定大小金川军务。与此同时,加太子太保衔。
因进剿金川的事务久无进展。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命大学士讷亲为经略前往,又起用岳钟琪至军营效力。讷亲、岳钟琪俱劾张广泗玩兵养寇,贻误军机,张广泗被革职解京。乾隆帝亲自在瀛台审讯,张广泗拒不服罪,最后以失误军机罪处斩。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张广泗少年时期以监生的身份被授为知府。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前去贵州思州为官。雍正四年(1726年),又调往云南楚雄为官。当时云贵总督鄂尔泰讨伐作乱的苗族村寨,就用张广泗来辅佐他,并且上奏要将其改调黎平。
雍正五年(1727年),张广泗被提升为贵州按察使。雍正六年(1728年),张广泗率兵赴都匀、黎平、镇远、清平等地驯服各个苗族部落,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剿抚并用,之后被授为巡抚。 当时各个苗族村寨中,就属清平丹江的苗人最剽悍,张广泗派遣军队分道攻克小丹江、大丹江以及鸡沟等寨。属镇远管辖的上九股诸寨与丹江的苗人村寨接壤,也紧接着一个个被降服。下九股、清水江、古州的诸个苗寨全部被平定。向雍正帝上书报捷之后,雍正帝命张广泗与鄂尔泰纤细地议论一下善后的各个事务。
雍正十年(1732年),张广泗上疏雍正帝说:“清水江和都江连贯贵州、湖北、广东三个省,应当设置哨船联络声势。古州应该贮藏积粮,应该责成同知以下的人前去办理。还应当去教化当地的苗民。”雍正帝采取了他的建议并派人去办理。张广泗因功被授为世代承袭的喇布勒哈番。
平定西北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准噶尔部骚扰清朝的边境,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率领大军出西路。雍正帝任命张广泗为副将军,下诏他进京并授给他用兵方略。张广泗到达军队之后,岳钟琪刚刚从巴尔广尔调军前去穆垒。张广泗率领四千人从鄂隆吉出动,与岳钟琪在科舍图合军一处,到达穆垒。
雍正帝召岳钟琪还京,并且命张广泗守护大将军印。张广泗上书弹劾岳钟琪说:“穆垒地处两山之间,在两座山之间筑城,就像在锅底筑城一样,这不是屯兵出战的理想地点。如今筑城尚未完成,臣与副将军常赉两营的人马处于要冲之地,只有两三百兵马,即使是将军岳钟琪的大营也仅仅有数百人,如果遇到准噶尔部人马的袭击将何以抵挡?准噶尔只用骑兵,我们的兵马一定要骑兵步兵兼用,而岳钟琪决意要用兵车,西北多沙地,用兵车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且军中除了马步兵的弓箭、鸟枪之外,其余的人仅仅持有木梃,兵器非常缺乏,官兵没有不议论这件事的。况且穆垒又没有合适的牧地,岳钟琪留下战马二千余匹,全部就牧于乌兰乌苏、科舍图两地,准噶尔正在窥测我们的战马。我军在西北驻兵数万人,粮草是最重要的。西北多丛山大岭,车驼运输粮草,一定要绕过沙地。岳钟琪听说敌人来了之后马上命令停止运输,使得军中粮草供给不足。并且岳钟琪刚愎自用,号令不明。”
雍正帝听了即刻夺了岳钟琪的官位,命张广泗还军巴尔库尔。张广泗立刻率军回到了巴尔库尔,分兵驻防洮赉、无克克岭等地,切断敌军向南的通道;派军防守廋集察罕、哈马尔,切断西面敌人前来的通道。巴尔库尔以北是镜儿泉、噶顺、乌卜图克勒克等地,东北是图古里克、特尔库勒等地,敌军从沙漠而来,各个方向都可以杀到这里,所以张广泗在各地都派兵守卫。其他的各个重要关隘也一并设置了卡伦,并加强对牧场的防护,哈密、塔勒纳沁也全部增兵防备。很快朝廷就以查郎阿为大将军,张广泗被授为正红旗汉军都统,仍然留在军中效力。
雍正十一年(1733年),张广泗率领万余人分驻北山。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军侦察到敌军已经到了乌尔图河,张广泗下令副都统班第达什、总兵张元佐及提督樊廷前去截击,大军越过噶顺到达鄂隆吉,击败了前来进犯的敌军,斩杀准噶尔四百余人,俘获了三十六人。雍正帝听闻捷报之后下令对其进行议功封赏。雍正十三年(1735年),准噶尔部乞和,张广泗从西北班师回京,被授为湖广总督。
经韬纬略
自从鄂尔泰平定苗疆之后,当地的九股苗族村寨又继续为乱。尚书张照和将军哈元生、副将军董芳一起率兵征讨苗乱多时,仍然没有成效。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乾隆帝刚刚即位,就授予张广泗经略之职,命其亲自去贵州平乱,将军以下的官员全部听他节制。张广泗上任之初就上疏乾隆帝,弹劾张照贻误军机,征集了数万兵马,哈元生的军队沿途分布,但是用来攻剿苗乱的却实际不过三千,顾此失彼。董芳驻守八弓,仅仅进行招抚。巡抚元展成进行赈济之时,条款错乱,做事不利,导致官民并困。 乾隆帝罢免了张照、董芳、元展成等人的职务,命张广泗兼领贵州巡抚之职;罢免哈元生将军之 职,以其为提督听从张广泗的调遣。同年十二月,张广泗率军到达凯里(位于今贵州),分兵三路进剿苗匪:副将长寿从空稗出动,总兵王无党从台营从进军,张广泗也亲自率军出动,克日并进。击破了上九股的卦丁等寨,烧毁了他们的寨子,剩余的苗匪退守凯里牛皮大箐。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张广泗令诸军合围苗匪,清军依山围剿,步步进逼,并利用“以苗攻苗”的手法瓦解苗乱,诸苗全部被平定。朝廷授张广泗为云贵总督,兼领巡抚之职,进封为三等世代承袭的阿达哈哈番。张广泗上奏乾隆帝,请求制订镇远、安顺、大定、平远等营的规制,增加贵州的兵额,总计二千九百多人。乾隆三年(1738年),张广泗又请求治理清水江、都江,增加造钱的炉子。朝廷都进行对此进行讨论。
乾隆五年(1740年),张广泗入京觐见乾隆帝,适逢湖广步横岭等寨的红苗纠结了广东的瑶匪作乱,乾隆帝命张广泗前去勘察。九月,命他为钦差大臣,湖北、广东提镇以下的官员都受他节制。同年十一月,当地的叛乱被平定。
乾隆六年(1741年)正月到达京师,上奏祈求回乡安葬父母。贵州黎平的黑苗又纠结了广东的瑶匪作乱,乾隆帝命张广泗回到贵州进行处理,张广泗很快俘获苗乱首领石金元等人并将其依法处决。乾隆十年(1745年),张广泗加太子少保衔。
决策失误
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作乱,张广泗被调任为川陕总督。张广泗到了军中,小金川土司泽旺土舍良尔吉前来归降。八月,张广泗派遣总兵宋宗璋、许应虎分两路攻打勒乌围,副将马良柱攻打噶拉依,副将张兴、参将买国良继而前往进剿 。但是金川地区山势险峻、敌军碉堡坚固难攻,张广泗在此转战两年,还是未能获得成功。
乾隆十三年(1748年),张广泗上疏弹劾良柱从丹噶撤军导致炮械被毁,乾隆帝命将其逮捕前去京师问罪。面对长久不能取胜的金川局势,乾隆帝任命大学士讷亲为经略,前去调度兵马,并重新起用了岳钟琪到达前线,下诏责备张广泗的大军作战无方、胆怯惧敌。张广泗奏报攻克了戎布寨五十余座碉堡,乾隆帝谕旨说:“这不过是一次小小的胜利。等着你更大的捷报,以慰朝廷对西部战事的投入。”
大学士讷亲到了军中之后,仍然指挥军队攻打敌军碉堡,清军未能取胜。总兵任举是一员骁将,也不幸战死。张广泗下令清军也修筑碉堡。乾隆帝以为这不是一个好的策略,责备张广泗附和推诿,下严旨进行训示。讷亲恰在此时弹劾张广泗分十路进兵,导致兵力微弱,老师糜饷;岳钟琪也弹劾张广泗疏于职守、养寇为患,任用良尔吉和叛臣王秋,导致军事机密泄露给了敌军。
最终结局
乾隆帝看到之后责备张广泗贻误军机,将其罢官免职,逮捕了张广泗并押往京师治罪,乾隆帝到瀛台亲自审问他。张广泗极力诉说其冤,乾隆帝命用刑,张广泗仍然不停辩白。乾隆帝下谕说:“用兵大小金川,张广泗、讷亲先后贻误军机。张广泗刚刚到了军中的时候,就夸下海口,过了很长时间还没有获得成功,然后他就将责任推诿给部下。讷亲去了之后,他仍然观望推诿,看见讷亲的种种不合适的举措,他都不去指正。当知道讷亲的策略必败之后,他还幸灾乐祸,进行非议,可见其内心之险恶。朕已经全部知道了其中的缘由。张广泗和讷亲都是朕的股肱之臣,如今朕将其治罪,以明国法。”接着,乾隆帝命军机大臣和刑部一起商议张广泗的罪行,最后以失误军机之罪按律斩首。同年十二月,张广泗被处斩。
主要成就
用兵西北
雍正十年(1732年),准噶尔进扰哈密等地,张广泗为副将军。随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征讨。奏劾岳钟琪调度失误,岳钟琪被革职。授张广泗正红旗汉军都统。雍正十三年(1735年),准噶尔求和。
镇压苗乱
雍正五年(1727年),张广泗升贵州按察使,镇压苗民起义有功,提拔为贵州巡抚。乾隆帝即位后,逮捕张照治罪,命张广泗为七省经略,节制诸军。张广泗到了军中之后,弹劾哈元生只用招抚之策。免官逮入京师论斩。乾隆帝命免死赴西路军效力。张广泗又弹劾董芳师集数月,剿抚无端。免官逮至京师,以副将发云南。张广泗调集贵州的兵马,集中于镇远府。分三路进攻苗寨。乾隆元年(1736年)春,又增加兵力,分八路进军。六月间战事结束,共毁苗寨一千二百二十四所,斩杀一万七千余人,俘掳二万五千余。
开发苗疆
雍正年间,清政府曾派官员负责清水江的航运事务,曾雇苗船试航清水江。随后,贵州巡抚张广泗又提请治理清水江河道,使贵州的内航运与海运通联,直抵南京和上海。于是“苗木”源源不断地从清水江运往全国各地。
在张广泗治理时期,苗疆屯军垦田总数在七万亩以上。垦殖活动的大力开展,促进了地主经济对原土司地区领主经济的取代。清查、没收和变卖土司土地,进行新的土地分配,客观上在民族地区扶植了一批新兴地主,一些原本无地的夷民也获得部分土地,逐渐转变成为自耕农。
出征金川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金川土司沙罗奔反,张广泗领兵三万进攻金川。六月,小金川土司泽旺及弟良尔吉来降。张广泗即驻兵于泽旺的美诺寨,命良尔吉从征。庆复被召回京。张广泗分兵两路攻打大金川。莎罗奔阻山为石垒,清军无法前进。十月,纪山及张广泗先后奏报莎罗奔乞降。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张广泗又奏请增兵一万进攻,但至三月,仍无进展。
轶事典故
乾隆十一年(1746年)八月,张广泗在向乾隆帝奏陈中称,大金川四处皆山,陡峻无比,而且叛军在险要处皆建一种独特的防御性建筑——碉楼,根本无法攻取。当张广泗率军进入金川地区的时候,看到的正是这样的防御体系:金川境内都是陡峭的山地,叛军在险要之处设置碉楼,碉楼以石头砌成,像一个小号的城堡,形状像佛塔。碉楼有高有矮,高的十五六丈,矮的八九丈。但正是这种佛塔式的建筑却具有强的防御能力。每个碉楼的四周高下皆有小孔,土司军队居高临下,远可射,近可砸,以守代攻,游刃有余。
对此,被清廷视为“平苗良将”的张广泗想尽办法,“或穴地道,以轰地雷,或挖墙孔,以施火炮,或围绝水道,以坐困之,种种设法”,却无一能够奏效。更令张广泗头疼的是,每座碉楼的大门都设在离地面数米高的地方,门前放置一根活动的独木梯,供人上下。一旦抽走独木梯,入侵者想要进入碉楼,那可比登天还难。所以,清军只能“半月旬日攻一碉,攻一碉难于克一城”,一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七月,清军损失过半,金川平定仍然遥遥无期。张广泗再次上疏朝廷,希望将战事转攻为守,清军同样修筑碉碉以防御金川叛军。乾隆思虑良久,认为此策不仅主客倒置,而且兵力财力也不允许,更会留下无穷后患,斥责张广泗另谋他策。
从乾隆十一年(1746年)以来,金川用兵近三年,兵至四万有余,耗银近千万两,而对手只不过是小小的土司,最后将罪名全部加到张广泗头上,这多少有些冤枉了这位良将,问题的关键却是碉楼强大的防御能力。
人物评价
《清史稿》:“广泗倾钟琪,劾照,知讷亲不可撼,乃坐视其败,以忮杀其身,虽有劳不能逭。吁,可畏哉!”
雍正帝:“即如张广泗在朕前有可保十数年无事之奏,乃言犹在耳,而永从之案又报到矣,岂得谓之无事乎?”
蔡东藩:广泗信汉奸,比匪人,轻视讷亲,积不相容,固有难逭之罪,然金川艰险,战碉林立,非广泗之出兵捣毁,则傅恒分路深入之计,恐亦未能骤行。且广泗逮还,高宗亲讯,以其抗辩而杀之,尤为失当。广泗有罪,理屈词穷,杀之可也,乃广泗尚有可辨之处,而高宗不问曲直,立置重刑,刑戮任情,得毋太过!况广泗有平苗之大功,尤应曲为赦宥乎?傅恒一出,叛酋乞降,虽由间谍之被诛,然其时金川精锐,已皆伤亡于张广泗之手,广泗不幸而冲其坚,傅恒特幸而乘其敝耳。
王博恩:客观地讲,张广泗和岳钟琪均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虎将,都为大清边疆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史书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九十七·列传八十四》
艺术形象
二月河《乾隆皇帝》:四十刚出头的中年人,白皙的面孔略显长点,一双眉毛笔直挑起,透着一股杀气,嘴角微微翘起。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清朝末代皇帝,近现代政治人物
连平人物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清末浙江湖州南浔镇巨商
道光帝第八子
清朝杰出的抗倭将领
明末清初书法家,画家,医学家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著名的华侨领袖
已革端郡王载漪第五子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