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李梦阳简介-明代中期文学家

明朝人物
李梦阳个人介绍资料
李梦阳
本名:李梦阳
字:献吉
号:空同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甘肃省庆城县
出生日期:1473年1月5日
逝世日期:1530年1月28日
主要作品:《自书诗》
主要成就: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祖籍:河南扶沟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 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明成化八年十二月七日 (1473年1月5日),李梦阳出生于甘肃庆阳,自幼家贫,10岁时举家随父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 其父时任封丘周王府教授,颇受温和王信赖,李梦阳也深得器重,"入饱出嬉",学业长进。
得罪权贵
弘治六年(1493),李梦阳登癸丑科乡试解元,弘治七年(1494)登甲寅科进士。初授户部主事时, 即对当时外戚建昌侯侯张延龄怙宠横甚,人莫敢问的嚣张气焰深恶痛绝。他不畏权势,直言上书,写了有名的《应诏指陈疏》,直陈时弊的"二病、三害、六渐",大胆地揭发了寿宁侯"招纳无赖,网利贼民、夺人田土,拆人房屋,虏人子女,要截商货,占种盐课,横行江河,张打黄旗,势如翼虎"等罪行,因此引来杀身之祸。寿宁侯怀着对他的刻骨仇恨,于帝前对其百般陷害,将其解职问罪,严刑拷打,诸贵戚亦并急欲杀害李梦阳而后快,后因皇帝不许,李梦阳才得官复原职。
几经沉浮
弘治十八年(1505),李梦阳进郎中,时明武宗(即正德皇帝)初立,宦官刘瑾等"八虎"使皇帝万机渐废,诸大臣上书皆不能上达,他又毅然为户部尚书韩文写疏揭发刘瑾,几成杀身之罪。先是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刘瑾假传旨贬李梦阳为山西布政司经历(掌管出纳文件),并勒令其退职回家,后刘瑾又罗织罪名,使李梦阳入狱。多亏康海力求,才使李梦阳免死。
正德五年(1510),刘瑾被诛,李梦阳被平反,官复原职,升为江西按司提学副使。后又因其得罪人太多,最后以李梦阳"欺压同列、挟制上官"之罪让其居家住闲。
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谋反被诛,原衔恨之人趁机揭发李梦阳是其同党,又将李梦阳逮捕入狱。多亏大学士杨廷和、刑部尚书林俊等人上书力陈李梦阳无罪,才使他得以获释。
终不复仕
嘉靖帝即位后,诸大臣虽对李梦阳相继屡荐,终因几十年风雨的世宦生涯,使李梦阳看透了世间之险恶,竟不为官。他治园池,招宾客,饮酒著述,名驰海内。嘉靖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1530年1月28日),李梦阳卒,时年五十八岁。隆庆初年,谥景文。
轶事典故
出对联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有一年督学江西,担任主考官,发现应试秀才的花名册上有一考生与他同名,感到可笑。于是在唱名时,就朝那同名秀才幽了一默:"小老弟与本官同名,真乃巧事,本官理当照顾。这样吧,我出一联让你来对,倘能当堂应对,你就算中举了。倘若对答不上,就请回去再苦读三年,下届乡试再来。"那秀才也算是一位满腹文才的孔门儒生,听后微笑答曰:"大人倘出言不悔,请出句。"李梦阳出了那精心构思的诙谐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此上联以其名同人不同,切合自己与那同名考生,暗合揶揄之意。那考生听后一沉吟,拱手便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此下联以其名"无忌",双关两方不要忌讳。
昼提灯笼
李梦阳自小跟随做官的父亲到外地生活、学习,因他聪颖敏惠,熟读经诗,学得满腹经纶,能写锦绣般的文章;在他刚满19岁时,陕西省举行乡试,全省的秀才齐集省城参加考试,考取举人。按当时规定,哪个省的人就在哪个省会参加考试,在外的人员都要回归故里。当时庆阳府安化县归陕西省布政使管辖,因此,李梦阳先回到庆阳府安化县住了当段时间,然后到陕西长安去应试。因为他一直跟随父母,亲眼目睹了官场的腐败和黑暗,又在故里听闻了官家鱼肉百姓的事实,因此激起了义愤,总想借机发泄二下。他灵机一动,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当他早晨进入考场时,手打一盏点燃的灯笼要进门,守门官吏和其他秀才都很惊讶,问:"你怎么白天打着灯笼行走?"李梦阳一本正经地答说:"现在太黑暗了,我怕遭人暗算!"李梦阳说罢,微微-笑;秀才们对他的意思心知肚明,也对应一片笑声。而主持考试的官员们虽然心中生气,想发作给李梦阳难堪,但转念一想,明里整治他,倒显他们肚量小;等他考试时或考试后再想妙方整治他不迟。试卷是密封的,无计可施,但在试卷拆封后,李梦阳竟中了第一名,为解元,而且他的文章被人们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在盛名之下,官员们只好干瞪眼了。
历史评价
王维祯:七言律自杜甫以后﹐善用顿挫倒插之法﹐惟梦阳一人。
《明史》: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等号十才子,又与景明、祯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皆卑视一世,而梦阳尤甚。吴人黄省曾、越人周祚,千里致书,愿为弟子。迨嘉靖朝,李攀龙、王世贞出,复奉以为宗。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
个人作品
文集:《乐府古诗》三十六卷、《疏书碑志序集文》二十七卷、《空同集》八卷刊行与世。
诗作:《秋望》《石将军战场歌》《汴京元夕》
词作:《如梦令》
家族成员
曾祖父:入赘王聚家,改姓王,起名王恩。
父:李正,官居周王府教授。 卒后追赠承德郎、户部山东主事,加赠奉直大夫、户部贵州司员外郎。
大哥:李茂,又名孟和。
三弟:孟章。
子:李枝,进士。 其余三子为李楚、李粱、李柱。
文学成就
思想主张
李梦阳才思敏捷,以诗文要恢复秦唐的风格而自命不凡,卓著闻名。明孝宗弘治时代,宰相李东阳以"馆阁体"领导全国文坛,天下文人都学习和崇尚李东阳的文风,只有李梦阳一人讥笑这种文体的萎弱。他提倡写文章要以秦汉文章为范本,写诗要以盛唐诗体为榜样,即"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如不按此风格作文吟诗,就不是好的文章和诗歌;他与何景明、徐桢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称七才子,为了与以后文坛中出现的七才子相区别,称为"前七子",他为魁首。李梦阳还说:"真诗在民间。"他要求诗歌创作深入民间,联系实际,汲取营养。这个文学观点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创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墓葬坟茔
李梦阳死后葬于河南钧州大阳山,李梦阳的后代一直在附近守墓,墓碑已遭到破坏,坟墓屡次遭到盗挖。残缺不全的明代墓碑,上有"空同先生墓,万历六年岁次戊寅秋月吉日重修"字样。大清光绪二十年,禹州知州张之屏重立"明诗人李空同墓"碑。
原墓地占地数顷,东至河,西至河,南面大龙山,北靠莲花岭。两山夹坳,两河环抱。地面牌坊碑廊林立,历代文人名士题记无数。其墓志为明代大学士崔珗所题,墓表为宗室朱侃所写。李氏家族钧州支于正德十二年为其先祖选择坟茔后,隐居终老长门守墓而传递至今。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明朝状元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明初道士
明朝官员
明清小说四大家
明朝第四位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
明朝开国皇帝
泗阳人物
明代官员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