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陈彭年简介-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

宋朝人物
陈彭年个人介绍资料
陈彭年
本名:陈彭年
所处时代:北宋
出生地:江西南城
出生日期:961年
逝世日期:1017年
主要作品:《江南别录》
主要成就:修撰韵书《广韵》
字号:字永年
陈彭年(961-1017年),字永年,建昌军南城县(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鹿邑知县陈省躬的儿子。
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任江陵府司理参军,因事停职。宋真宗即位(998),出任湖州通判。直至咸平三年(1000),升任湖州知州。上疏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真宗器重。得到礼部侍郎杜镐等推荐陈,出任直史馆兼崇文院检讨,监修《起居注》《大宝箴》《册府元龟》。历任右正言、龙图阁待制、刑部员外郎、工部郎中、集贤殿修撰、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兼秘书监。奉诏编辑《太宗御集》,删定《三司编敕》,迁工刑二部侍郎、参知政事,担任天书仪卫副使。
天禧二年(1018),病重不治而逝,享年57岁,获赠右仆射,谥号“文僖”。
人物生平
他的父亲陈省躬,当过河南鹿邑知县。陈彭年幼年勤奋好学,母亲只有这一个儿子,钟爱非常,不准他深夜读书,影响身体。他就用竹笼把灯罩住,躲在密室里看书,有时通宵达旦,诵读不倦。13岁时写出万余言的《皇纲论》,为江南名辈所称许,南唐后主李煜听说此事,召他入宫陪伴皇子李仲宣读书,与他交游。
南唐被北宋吞并,陈彭年师从徐铱攻文字学。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陈彭年参加科举考试,先后两次被主考官默落,原因是他好写诗嘲讽人事,以致被人视为轻佻。一次适逢京城举行特许的大宴饮,他骑驴从东华门到城墙根,随口得赋数千字,在考生中传为佳话。
雍熙二年(985)他第三次参加科考,才得中进士,初任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县)司理参军,历任推官、转运、寺丞等职,升秘书郎,调大理寺详断官。后因事被株连出监湖州(今浙江湖州市)盐税,不久被停职。其家境贫寒,居官清廉,免职期间只得靠仆人外出帮工或做买卖接济。真宗即位(998),复任秘书郎、州通判。直至咸平三年(1000),因多次上疏论及政事,得以召试学士院,升为秘书丞、知州。
咸平四年(1001),陈彭年针对宋初国势不振、政治腐败、冗兵冗官、贿赂公行等弊端,向宋真宗上疏论治国之道,认为“夫事有虽小而可以建大功,理有虽近而可以为远计者,其事有五:一日置课官,二日择法吏,三日简格令,四日省冗员,五日行公举。此五者实经世之要道,致治之坦途也”。言之动听,事皆可行,可渭有识见之士,深得真宗器重。
景德元年(1004),礼部侍郎杜镐等荐陈彭年常识渊博,诏令为直史馆兼崇文院检讨,修《起居注》,进《大宝箴》。不久,参与修纂由王钦若总其成的大型类书《册府元龟》,此书将历代史传所载事迹分门别类,对宋以前史籍的辑侠与校勘颇有价值。景德三年(1006),陈彭年迁升为右正言,充龙图阁待制,加刑部员外郎,进工部郎中、加集贤殿修撰。这期间,他力争改革科举考试中的弊病,主张设“糊名”,将试卷中应试人所写的籍贯、姓名进行弥封,交誊录人按规定字体誉写,再送考官批阅,杜绝后门依托以及作弊之事,从而使科举选拔人才有一个较公正的标准。
大中祥符三年(1010),改任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兼秘书监。奉诏编辑《太宗御集》,赐勋上柱国。其时陈彭年曾趁奏对机会向真宗提出他对儒术与国家兴衰关系的认识。而真宗则以为“君之难为,由乎听受;臣之不易,在乎忠直”。彭年请求真宗著为文章,真宗乃亲撰《崇儒术》与《为君难为臣不易》两篇御制赐示给他,彭年则请求辅粥大臣,将此两篇御制刻石于国子监。六年(1013),召入翰林,充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同修国史,并删定《三司编敕》。国史成,迁工部侍郎。九年(1016),迁刑部侍郎、参知政事,判礼仪院,充会灵观使。
天禧元年(1017),朝廷改元,祭祀天地,陈彭年担任天书仪卫副使,又任参详议制奉宝册使。正月初九,陪真宗祭天书,将到太庙,晕眩跌倒,抬往家中。真宗派医诊治,旦夕问候,并进其为兵部侍郎。二月,彭年因病重不治而逝,享年57岁。真宗亲临吊唁,见其家居简陋破旧,感慨不已,以致数日未上朝理政事。赠其为右仆射,赐谥“文僖”。
陈彭年勤于职守,鞠躬尽瘁。朝廷举行典礼,他无不参预。他对仪制、沿革、刑名之学尤有研究。如果有的制度前世没有记载,他也必能援引依据来拟订之。无论政事大小,只要有需咨访之处,他必能应答辩证,毫无滞碍,而又往往符合真宗的意思。后来升入内阁,由彭年独揽大小事务。繁忙的事务,有时使他精力疲乏,以至于举止失措,颠倒冠服。有时竟至于忘记是什么花,而问左右人:“何花也?”人家告诉他是石榴花,他说:“此地竟有石榴花耶?”他后来位极人臣,但仍保持俭朴作风,克己清廉,不贪不虐。史称他“贵至通显,奉养无异贫约”。他所得棒禄多用来购买书籍,身后末留下任何家财,以致其子孙生活十分困窘。
个人作品
陈彭年才思敏捷,富有文采,因才藻而被朝廷器重。《宋史·本传》说他“慕唐四子为文,体制繁靡……以辞藻被遇,上表献筷,详练仪制,若可嘉尚。”他对典章故事、仪礼沿革尤为熟悉,精通音韵,学识渊博,勤于撰述,著述宏富。著作中,最有价值的当属其主持重修、成书于宋大中祥符年间的的《大宋重修广韵》,按平上去入声调分为5卷,收字韵26194个,注文字数191692个,释义详尽,引用典籍270多种,总字数达22万。它既可作为按韵查检的同音字典,又可作为诗赋用韵的工具书,是汉语音韵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著作。在训诂学上,它不仅详明地反映了中古汉语语音系统,而且修订补充了上古音。从《广韵》音系出发,既可上溯古音、下证今音,还可旁及各地方言,是研究中古音的主要依据,研究上古和近代语音的重要资料。
此外,有鉴于汤悦等人奉诏官修《江南录》的疏误,他还私下撰写了《江南别录》一卷。由于他年少时曾人南唐朝廷,熟涂其详,故此书所记载的有不少是人所未闻,人未曾言,后来被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所采用。
其著作还有《册府元龟》、《景德朝陵地理》、《封禅》、《汾阳三记》、《阁门、客省、御史台仪制》、《历代妇人文集》、《宸章集》、《贡举叙略》、《唐纪》、《志异》、《韵铨》、《文僖集》等200余卷。
《切韵》,隋音韵学家陆法言等人所撰,是唐宋韵书的始祖,原书久失。近几年来,音韵学者发现几本唐写本韵书,从而考定《切韵》分一百九十三韵。此书字数较少,注亦较略,部目次序都不及《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在修订此书时,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比《切韵》更为整齐。此书收字二万六千余。平声字多,分上下二卷,上平二十八韵,下平二十九韵;上、去、入声各一卷。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共二百零六韵。为现代研究中古语音的重要根据;研究上古或近语音的学者,也以此作比较性资料,是汉语音韵学中的一部重要韵书。
关于《广韵》
中国现存的一部重要韵书。全名《大宋重修广韵》,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丘雍等人奉诏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广韵》是宋代的官韵,也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由于《广韵》继承了《切韵》、《唐韵》的音系和反切,《切韵》、《唐韵》又已亡佚,《广韵》就成为研究汉语古音的重要材料。陈澧作《切韵考》依据的是《广韵》,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研究中国隋唐时代《切韵》所代表的中古音,依据的韵书也是《广韵》。由此也可看出《广韵》一书的重要性。
《广韵》的韵类韵母《广韵》共分5卷,平声分上下2卷,上、去、入声各1卷。分206韵,包括平声57韵(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广韵》206韵中有193韵和陆法言的《切韵》分韵相同;有2韵和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增加的相同(即增加上声俨韵,去声酽韵);有11韵和蒋斧印本《唐韵》增加的相同(据合理的推测,蒋斧印本《唐韵》从真韵分出谆,从轸韵分出准,从震韵分出稕,从质韵分出术,从寒韵分出桓,从旱韵分出缓,从翰韵分出换,从曷韵分出末,从歌韵分出戈,从哿韵分出果,从箇韵分出过)。《广韵》和《切韵》、《唐韵》的韵目用字有些改变。
《广韵》206韵分列上平、下平、上、去、入五卷之内,每一个声调中每一个韵部和其他声调中相应的韵部,有一定的搭配关系。入声韵只和有鼻音韵尾的阳声韵相配。阴声韵部都有平上去。全书平上去韵数不等;阳声类韵数与入声韵数也不相符。这是因为去声泰、祭、夬、废4韵都没有平上入声相配,所以多出4韵;冬韵、臻韵的上声,臻韵的去声,痕韵的入声,字数都极少,附见于邻近的韵,没有单独列出韵目来。
《广韵》206韵,如不计算声调,以“东董送屋”为一韵,“支纸寘”为一韵,用平声包括上去入三声,那么平声57韵,再加上没有平上入相配的那4个去声韵,实际上只有61韵。如果把34个入声韵独立出来,则有95韵。用系联法细分,韵数还可分得更多。
《广韵》的韵类、韵母为什么这样多,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章炳麟在《国故论衡·音理论》中说:“《广韵》所包,兼有古今方国之音,非并时同地得有声势二百六种也。”陈澧在《切韵考》中却说:陆氏分206韵,每韵又分二类三类四类者,“非好为繁密也,当时之音实有分别也”。据黄侃对《切韵考》统计,206韵共有311个韵类。高本汉的看法与陈澧类似。这仍是学术界讨论的问题。
《广韵》的声母,音韵学上传统的三十六字母,大体代表唐、宋间汉语语音的36个声母,但却不能代表《广韵》音系的声母。因为《广韵》的声韵系统是从隋唐韵书沿袭下来的。研究《广韵》的声母得从《广韵》的反切上字归纳。陈澧作《切韵考》,首先考究《广韵》的声类,实际上就是研究《广韵》的声母。他用系联的方法,从反切上字考得《广韵》共有40声类。即36字母再加上照、穿、床、审、喻中分出的庄、初、神、山、于5字用,而把明、微2母合在一起。一般音韵学家认为明、微还应分开,所以称41声类。1931年白涤洲作《广韵声纽韵类之统计》(北京女师大《学术季刊》2卷1期),使用陈澧的系联法,考定《广韵》的声类为47类。即41类再加见、溪、疑、影、晓、来的腭化音居、去、鱼、於、许、力6声类。同时(或稍前),黄淬伯作《慧琳一切经音义反切声类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一本二分,1930),也考定《广韵》声类为47。高本汉也主张47声类说。前此,曾运乾作《切韵五声五十一纽考》(《东北大学学术季刊》1927,第1期),后此陆志韦作《证广韵五十一声类》(《燕京学报》25期),都是把精、清、从、心又各分为两类。陆志韦说:“五十一类能反映《广韵》里反切上字的分类情况,然而不能代表《切韵》时代的声母系统。因为反切上字的分类只和反切下字有关。所以有时候反切上字虽分两类,声母往往相同。”近代来又有不少《切韵》音系研究的著作,其中都涉及《广韵》的声母、韵母研究问题。
《广韵》每卷的韵目下都有一些韵目加注"独用",或与某韵“同用”的字样。这对研究《广韵》音系和唐宋的实际语言,以及后来的韵书韵目的归并很有关系,非常值得注意。
韵书的内容,从唐代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开始,以及《唐韵》,注释逐渐加多,并且引文都有出处,韵书便具有辞书、字典的性质。到了《广韵》,这种体制已经成型。《广韵》也可以说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同音字典。现存的《广韵》版本很多。一般认为清代黎庶昌《古逸丛书》覆宋刊本较好。涵芬楼影印黎氏覆宋刊本也较好,并且容易得到。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南宋著名抗元将领
五代宋初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
南宋末代皇帝
南宋学者,朱熹理学的继承人
宋朝官员
金代数学家,天文学家,画家
五代宋初堪舆家
南宋第六位皇帝
金代文学家
北宋第五位皇帝
北宋大臣、将领
宋朝风水师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