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张公谨简介—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朝人物
张公谨个人介绍资料
张公谨
本 名:张公谨(594~632)
字 号:弘慎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魏州繁水
出生时间:594年
去世时间:632年5月2日
主要作品:《六条突厥可取状》
主要成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官 职:襄州都督、左骁卫大将军
爵 位:定远郡公→邹国公→郯国公
谥 号:襄
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今河南省南乐县)人,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张公谨原为王世充属下洧[wěi]州(河南省尉氏县)长史,与刺史崔枢一同降唐,任邹州别驾、右武侯长史。后在徐世勣等人的推荐下成为秦王府幕僚,并辅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出任代州都督,封定远郡公。
贞观三年(629年),张公谨担任行军副总管,随李靖征讨东突厥。次年,东突厥平定,张公谨进封邹国公,改任襄州都督。
贞观六年(632年),张公谨病逝,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谥号襄,后改封郯国公。
人物生平
归顺唐朝
张公谨早年曾效力于王世充,任洧州长史。618年(武德元年),张公谨与洧州刺史崔枢投降唐朝,被任命为邹州别驾,累迁至右武侯长史。
621年(武德四年),徐圆朗反叛,攻陷楚丘(今河南滑县),欲围攻虞城。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命崔枢、张公谨率领各州豪强作质子的子弟一百多人去守卫虞城。副使柳浚道:“崔枢和张公谨原来都是王世充的部下,各州人质的父兄也都反叛了,这一去恐怕会叛变。”任瑰没有理会。在张公谨二人的坚守下,叛军难以攻破虞城,撤军而去。
辅佐秦王
后来,张公谨在徐世勣、尉迟恭的引荐下,被秦王李世民召入秦王府。当时,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不和,向张公谨求取自保之策。张公谨的回答很合李世民的心意,从此逐渐受到器重。
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欲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但又犹豫不决,便命人占卜以测吉凶。此时,张公谨从外而入,将占卜的龟壳扔在地上,并道:“占卜是为决定疑难之事,现在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如果占卜的结果不吉,难道能够停止行动吗?”李世民深表赞同。
六月四日,张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埋伏在玄武门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死后,其党羽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人率军赶到玄武门,欲为太子和齐王报仇。张公谨勇力过人,独自关闭大门,将冯立等人挡在门外,冯立等人最终溃散。七月,张公谨升为左武侯将军,封定远郡公。
随平突厥
627年(贞观元年),张公谨出任代州(今山西代县)都督,并上表朝廷请求实行屯田。此后,张公谨对时政得失多次进言,都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采纳。
629年(贞观三年),张公谨上奏朝廷,认为可以讨伐东突厥,并列举六条理由:“颉利可汗奢华残暴,诛杀忠良,亲近奸佞,此其一;薛延陀等部落均已叛离,此其二;突利、拓设、欲谷设均得罪颉利,无地自容,此其三;塞北地区经历霜冻干旱,粮食匿乏,此其四;颉利疏离族人,委重任于外族,胡人反复无常,大唐军队一到,必然内部纷乱,此其五;汉人早年到北方避乱,至此时人数较多,近来听说他们召聚武装,占据险要之地,大军出塞,自然内部响应,此其六。”唐太宗遂任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讨伐东突厥,张公谨为副总管。
630年(贞观四年),颉利兵败,遣使请降,唐太宗命鸿胪寺卿唐俭前去抚慰。李靖与李勣(即徐世勣)在白道会军,打算出兵偷袭东突厥。张公谨得知后,反对道:“皇帝已接受他们投降,而且唐俭还在突厥,怎能出兵进攻?”李靖不听,发兵出击,终于平定了东突厥。
英年早逝
东突厥平定后,张公谨进封邹国公,改任襄州都督。
632年(贞观六年),张公谨病逝于任上,年仅三十九岁,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谥号为襄。
639年(贞观十三年),唐太宗追思张公谨旧功,改封他为郯国公。
654年(永徽五年),唐高宗又追赠张公谨为荆州都督。
家族成员
长子:张大象,袭爵邹国公,官至户部侍郎。
次子:张大素,曾任东台舍人,兼修国史,死于怀州长史任上。
三子:张大安,曾任太子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后被贬为普州刺史,死于横州司马任上。
孙子:张涚,张大安之子,唐玄宗时任国子祭酒。
曾孙:僧一行,俗名张遂,著名僧人。
人物评价
李世民:司徒赵国公无忌、……故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故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等: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纲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炜,隐犯同致,忠谠日闻;或竭力义旗,委质藩邸,一心表节,百战标奇;或受命庙堂,辟土方面,重氛载朗,王略遐宣。并契阔屯夷。劬劳师旅,赞景业於草昧,翼淳化於隆平。
刘昫:敬德夺槊陷阵,鼓勇王师,却赂报恩,竭忠霸主。然而奋拳负气,非自全之道;文皇告诫之言,可为功臣药石。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知节志平国难,拜隼篽则致命辅君,可谓忠矣。而并晓世充之猜贰,识唐代之霸图,可谓见几君子矣。志玄中镝不言,竟安师旅。公谨投龟定议,志助储君。皆所谓猛将谋臣,知机识变。有唐之盛,斯实赖焉。
王夫之:无左吴、赵贤,则淮南不能谋逆;无宇文述、杨素,则杨广不能夺嫡;无张公谨、尉迟敬德,则太宗不能杀兄;天下之乱,酿成于徼幸功名者之从臾者类然也。
个人作品
《全唐文》收录有其文一篇:《条突厥可取状》
轶事典故
张公谨去世后,唐太宗欲到郊外致哀。有司奏道:“按照《阴阳书》的说法,辰日不宜哭泣,这是风俗。”唐太宗道:“君主与臣子就像父子一样,哀痛哭泣是感情自然流露,怎么能避忌日呢?”于是,痛哭了一场。
史书记载
《旧唐书·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
《新唐书·卷八十九·列传第十四》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八·唐纪四》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九·唐纪五》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唐纪九》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唐纪十》
陵寝墓地
张公谨墓在河北魏县边马乡。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古典小说《隋唐演义》中,张公谨是幽州豪强,家住顺义村,与单雄信有八拜之交,后为罗艺标下左营总帅,出任幽州刺史,与罗成一同入唐,被秦王李世民留为秦王府司马兼督捕司,辅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古典小说《说唐全传》中,张公瑾是燕山帅府旗牌官,贾柳楼三十九友之一,随群雄反山东,上瓦岗寨。后随李密降唐,封廷尉。天下一统后,封总兵官。随太宗东征时,在凤凰山死于盖苏文柳叶飞刀之下。
民间形象
陈荫荣的评书《兴唐传》中,张公谨是北平王府四品旗牌长,与罗成等十四人到济南府拜寿,在贾柳楼四十六友中排名第十一,曾随罗成破一字长蛇阵、并在铜旗阵作内应。罗艺死后,张公瑾随罗春保护家眷投奔瓦岗,被李密封为镇殿将军,后降唐。唐朝统一后,封邹国公,任太原总兵。
影视形象
1996年《隋唐演义》,刘全 饰 张公谨
2006年《贞观之治》,季垚[yáo] 饰 张公谨
2012年《隋唐英雄》,路少平 饰 张公谨
2013年《隋唐演义》,曹子辰 饰 张公谨
后世地位
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张公谨位列第十八位。
668年(总章元年),张公谨等三十六位太原元从、西府旧臣被唐高宗评为第一等功臣。
705年(神龙元年),唐中宗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张公谨便在名单之上,“所食实封,并依旧给”。
779年(大历十四年),唐代宗评定前代功臣,张公谨与李孝恭、尉迟敬德等人同列第二等二十四人之内。
780年(建中元年),张公谨与裴寂、刘文静等三十四人被定为功臣上等。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和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唐朝第三位皇帝
唐朝第二十任皇帝
唐代风水大师
千古名相
初唐文坛革新先驱
唐朝第十八代皇帝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唐朝诗人,唐朝宰相
唐朝宰相
唐朝宰相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